儿童用药家庭必备方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于抗生素的误区

目前家长们对抗生素的了解比较多。这导致出现了两种比较极端的现象,一类家长对抗生素特别排斥,有些时候甚至在有明确适应证、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也会拒绝使用。其实,抗生素的滥用是指没有适应证情况下的使用,有适应证时使用抗生素就是正确的使用。而且一旦患者被确定为严重的细菌感染,就需要使用抗生素,一味地排斥反而会导致细菌继续繁殖,疾病更加严重。而另一类家长则把抗生素当作万能药,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就先吃点抗生素顶上。尤其是一些体质较差的孩子,家长担心孩子的病情加重,也不管有没有细菌感染,即使是打个喷嚏,也早早地就把抗生素用上了,这种情况就是一种典型的抗生素滥用。又或者孩子经常咳嗽,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有些家长就给孩子长期服用抗生素,这种情况也属于滥用。很多长期的咳嗽要排除过敏和变异性哮喘等疾病的原因,如果确定了是由细菌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的,那么服用抗生素并不会产生效果。

不得不说,现在的很多妈妈都是学霸。在掌握了一些关于疾病和用药的基本技能之后,她们又开始了对某些药物的深入了解。很多时候,我在咨询过程中,感觉并不是在为妈妈们答疑解惑,而更像是在跟同行探讨。抗生素问题就是我和妈妈们经常探讨的话题之一。坦白来讲,抗生素的使用问题,有的时候连医生都很纠结。

我曾经和一位儿科医生朋友就此话题聊过,他说:“很多疾病可以自愈,比如感冒,单纯的感冒不用特殊治疗。但是疾病往往不按套路来,谁也不知道普通的感冒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每年因为感冒而最终死亡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么问题来了。孩子发热来看医生,仅有普通感冒症状,我会让家长回去以护理为主,多观察,随时复诊。但孩子的病情变幻莫测,一两天之内发展成肺炎的情况也是有的,这时家长就会认为,一定是之前那个庸医把孩子的病给耽误了,要是早点开抗生素就不至于发展成肺炎。而有的时候,孩子已经明显地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我就给开了抗生素,有些家长却又会摆明了说:‘我们不想用抗生素,能不能换成别的药?’回头一转身就骂:‘什么医生?就知道用抗生素,这不坑孩子吗?’”朋友说完连连摇头,这年头医生不好做,儿科医生尤其不好做……

要想弄明白抗生素的事儿,必须得先了解一下它的作用与原理。

孩子的身体在生长,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种能力就好比体内有一支军队,专门用来抵抗外来入侵的细菌和病毒。但是这支军队也需要操练。如何操练?不能光纸上谈兵,当然要靠实战!抗生素则好比外援,如果我们一有风吹草动就请来外援,自己的军队就会散漫、无战斗能力。一旦外援掉链子(产生耐药性),情况就比较麻烦了。

与此同时,请外援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我军”辛辛苦苦培养的盟友(体内益生菌),也会被外援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并杀死。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固守,遇到强大的“敌军”还是死要面子不请外援,那么全军覆没也不是闹着玩儿的。

因此,什么时候该请外援,什么时候不该请,这就是大家经常会纠结的地方。下面我主要说说什么时候不该请外援,也就是如何预防抗生素滥用。其实,抗生素滥用不只包括过度使用,不规范使用也一样是滥用,比如下面这几种情况:

把抗生素当作“消炎药”。诱发炎症出现的因素相当多,总体可分为四大类: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物理因素,如热、辐射等;化学因素;免疫过度因素。很明显,这些“炎”病中,只有由细菌引起的炎症,使用对该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才会有效,而细菌引起的炎症只占炎症比例中的小部分。因此,很多家长在孩子摔伤、烫伤过后,为了预防伤口发炎给孩子吃消炎药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这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还会在无形中造成抗生素的滥用。

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疾病。普通感冒无须药物治疗,属于自愈性疾病。一旦出现了感染性并发症,那就不是感冒了,而是新的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其实,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病毒性的,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医生只有在综合评估之下,认为孩子有细菌或者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权衡利弊后才会建议使用抗生素。

用抗生素预防感冒。即使是流感疫苗,也只是对流行性感冒有预防作用。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预防普通感冒。

在确定了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医生会开具相应疗程的用量,说明书中大多也会标注。很多谨慎的妈妈深知抗生素不可以乱用,所以在给孩子使用的时候内心纠结得很。比如,有时孩子服用抗生素两三天后,症状就有了明显的减轻,甚至消失了,这时妈妈就认为孩子已经好了,于是擅自停掉了抗生素。

这就好比仗还没有打完,援军就忽然撤退了,后果可想而知。细菌此时一看援军撤了,很有可能猖狂反扑,而且有了和抗生素作战的经验。于是孩子再次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药效就会打折,也就是所谓的耐药。因此,在确定了是细菌感染并且治疗有效的情况下,抗生素一定要吃够疗程。注意,这里指的“吃够疗程”一定要在“确定细菌感染”和“治疗有效”的情况下。我曾经遇到过的一个妈妈就有这方面的困扰,孩子出现了生病症状,她自行决定给孩子服用了一天的抗生素,之后带孩子去了医院,结果医生诊断是病毒感染,于是回来后这位妈妈对于是否给孩子继续服用抗生素纠结不已。她认为之前孩子已经吃了一天的抗生素,就一定要吃满3天,否则会产生耐药性。这恐怕是很多妈妈在抗生素使用上的另一个误区。如果发现抗生素的使用并无必要,我们是可以随时停掉它的。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是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2~3天后,孩子原有的症状就会有所好转。如果不见效,甚至症状持续加重,为稳妥起见,一定要及时再次就医,看看有没有调整治疗方案的必要。

有的妈妈认为,同时使用几种抗生素,可以达到细菌全覆盖的效果。其实,这样做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倒容易造成细菌耐药。而且,同时使用的药物种类越多,孩子承担不良反应的概率就越大。还有的时候,家长们对孩子使用过的、见效的抗生素会产生好感,在孩子下次生病的时候这些药物往往会成为首选。其实这种“经验性”用药并不靠谱,因为孩子每次疾病的发病部位、病原体都有可能不同,上次使用的药物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情况,盲目用药会让孩子承担药物滥用的风险。

综上所述,孩子生病,只要精神状态好,家长就可以先观察一下,让孩子体内的“军队”实战一下再说。真的遇到拿不准的情况,要及时就医,必要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来使用抗生素。即使偶尔一两次败下阵来,也不要捶胸顿足地后悔没早请外援,因为每次作战的过程都是免疫系统成长的过程,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吃亏。胜败乃兵家常事,孩子的生病过程也是如此。现在医药水平发达,只要家长们密切观察孩子的状态,感觉苗头不对就及时就医,一般情况下也不至于给孩子带来过于严重的后果。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是在医学上,没有绝对的最佳方案。我们只有在权衡利与弊时观察天平更偏向哪一边,才能做出合适的选择,用这个来解释儿童用药最合适不过了。

前面提到的那个儿科医生朋友,我们的对话其实还有后续,我问他:“遇到那么多纠结挨骂的情况,你总结出最佳的应对方案了吗?”

他说:“当然有啊,就看家长们相不相信我喽!我会看着家长的眼睛,来判断他对我的信任程度。相信我的,我会多说几句,多解释几句,他们大多数时候都会很配合;不相信我的,我就看他对抗生素这个事是倾向于吃还是不吃,顺着他来吧,后面那么多排队的患儿等着,有时候我真的是有心无力,随缘了……”

Q&A案例来了

孩子咳嗽十多天了,这期间吃过头孢,还吃过3天的阿奇霉素,可是症状一直不见缓解,怎么办?有什么止咳药物可以推荐呢?


药师解答:咳嗽是孩子疾病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症状,也是家长们最看不下去的症状之一。像嗓子疼、流鼻涕之类的症状,在孩子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不会特别关注。但咳嗽这个症状太明显了,家长听起来很闹心,尤其是夜间咳嗽。其实,咳嗽只是一个症状,它可能由很多种原因引起,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过敏、哮喘、气管异物等。

这位家长说的头孢和阿奇霉素都是抗生素。只有遇到细菌感染或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药师才会考虑推荐使用这类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或过敏等原因引起的咳嗽,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是无效的。而且所有的抗生素类药物都是处方药,不适宜家长自行决定是否使用。即便是在需要使用的情况下,家长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孩子有明确适应证的时候才可以使用。抗生素的滥用对孩子的危害很大,不但会让孩子无理由地承担不良反应的风险,还可能会增加耐药菌滋生的可能。

因此,当孩子出现咳嗽症状时,我们首先要寻找原因,而不是给孩子吃止咳药物。因为产生咳嗽的根本原因没有解决,吃再多的止咳药物也是没有用的。

常用的西药止咳药物有右美沙芬和福尔可定。这两种都是中枢性镇咳药,福尔可定还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如果1岁以上的孩子在感冒期间频繁咳嗽,并且影响到休息和生活的话,家长们不妨考虑一下让孩子服用蜂蜜,每次25毫升,注意是直接吃蜂蜜而不是喝蜂蜜水。很多研究都证实蜂蜜的止咳效果是很确切的。它没有什么药物成分,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1岁以上的孩子吃起来就比较安全。但是也不建议经常吃,毕竟蜂蜜糖分含量比较高,吃多了会抑制孩子的食欲。只有当蜂蜜的控制效果不好时,家长才应考虑给孩子偶尔服用一些镇咳药物。即便如此,4岁以下的儿童也是不建议使用中枢性镇咳药物的。

也有的家长认为,止咳药物不能吃,那就吃点化痰的药吧,肯定没有什么坏处。其实,真正需要使用化痰药物的时候也是很少的。只有在孩子的痰特别黏稠、不易咳出的情况下,药师才会考虑推荐使用化痰药物。

如果是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咳嗽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情况,这时候咳嗽不但不是什么坏事,反而还是一个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机体自我保护反应。孩子正是通过咳嗽这个方式,将呼吸道内的细菌、病毒以及痰液排出体外,服用止咳药物反而有可能阻碍疾病的康复。普通感冒恢复期的咳嗽可能会持续12周,个别孩子可能会持续3周左右。但是,超过4周的轻度咳嗽或者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咳嗽,则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排查一下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