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道:中国人吃的真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中国人调的美味

五味调和是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核心,它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自古及今,不同地域、不同时空、不同人的进食要求培育出无比丰富的调味技艺和饮食文化资源,也促进了烹调技术手段的多元特色和风味多样的美馔佳肴。中国传统的调味技艺是对饮食五味的性质和关系深刻认识的结果,这种认识,一直指导着人们的烹饪生产与实践。

中国人对美味的追寻由来已久,自有了文字以后,关于味的记述便屡有出现。先秦文献中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如《孟子》云:“口之于味,有同嗜焉。”《黄帝内经》曰:“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其他如“味以行气”(《左传》)、“五味实气”(《国语》)等,汉代《淮南子》中有“五味之化,不可胜尝也”等等。由于善于知味、辨味、用味、造味,便产生了数不清的味道。

就滋味的调和而言,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的全部烹调艺术即依仗调和的手法。虽中国人也认为有许多东西,像鱼,应该在它本身的原汤里烹煮,大体上他们把各种滋味混合,远甚于西式烹调。”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324.味是食物的灵魂,而味之“和”即是要用“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等烹饪技巧,恰当地调好五味,使食物保持其美好的滋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人类在千万年的饮食活动中,每天都和不同食物的味打交道,每天都从饮食中分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味,同时也不断地寻找和品尝着美味。历代的烹调师也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满足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饮食与美味要求,并调制出数以万计的美味佳肴。

(清)佚名《滇南盐法图卷》(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