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色古刹的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辽、金、元时期的大觉寺

大觉寺,初名“清水院”,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距今已近千年。大觉寺现存一辽代古碑,上有碑文《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字迹已经模糊。清光绪年间麻兆庆所撰的《昌平外志》清楚记载了该碑文:“阳台山者,蓟壤之名峰,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跨燕然而独颖,侔东林而秀出,那罗窟邃,韫性珠以无类;兜律泉清,濯惑尘而不染。山之名,传诸前古;院之兴,止于近代。虽竹室华堂而卓尔,而琅函宝藏以蔑如。将构胜缘,旋逢信士。今优婆塞南阳邓公从贵,善根生得,幼年早事于熏修,净行日严,施度恒治于勒惜。咸雍四年三月四日,舍钱三十万,葺诸僧舍宅,厥道人是念……乃罄舍所资,又五十万,募同志助办,印大藏经凡五百七十九帙,创内外藏而龛措之。”文中记述了邓从贵捐资修寺之事。

辽碑

辽代契丹人有“朝日”的民族风俗习惯,辽人建筑皆坐西朝东。建于辽代的大觉寺也体现了坐西朝东的特点。自辽开始,这里成为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巡游吟咏之地。

从碑文《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中可以看出,辽代的清水院还是刊藏《大藏经》的地方。当时刊刻的《大藏经》为579帙,而每帙10多卷不等,大约6000卷,刊刻历经70多年。

金代的清水院,以地居名山胜境的佛寺而兼离宫别苑,盛极一时。金章宗完颜璟常来这里,清水院成为金章宗八大院之一。

元代,清水院改名为灵泉佛寺。经过元末的战乱,再加上年久失修,庙内殿堂已经倾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