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结构转型与政府公共投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现代化”是紧随人类社会时代变迁的动态概念,是一国(地区)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现代城市社会转变、从传统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向现代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结构转变的创新过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由之路,更是现代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持续创新,为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直以来(尤其是经济转型期),我国政府主导城镇化及投资驱动偏向明显,2002年开始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建设,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促进“四化”(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由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其经济驱动力的特点自然就是投资驱动型、城市工业化偏向、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的政府偏向型。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严重不协调的状况,具体表现在:城镇化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土地粗放经营;政府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和社会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影响了投资乘数的供给效应;公共投资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造成经济结构失衡等。上述不利因素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而且将大大制约当前乃至未来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转型重大战略的顺利实现。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学界开始关注城镇化问题,相关著作及论文颇多,但迄今为止,有关城镇化、结构转型与政府公共投资行为及其效率的研究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充分借鉴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围绕城镇化、结构转型与政府公共投资及其效率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研究还采用归纳与演绎、指标分析与计量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了优化城镇化公共投资结构、进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投资效率、促进城镇化结构转型的相关政策实施建议。全文共分为十二章,研究内容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梳理总结城镇化发展、结构转型与政府公共投资及其效率的国内外文献和相关理论基础上,搭建了“城镇化结构转型目标(政策和制度)、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结构和政府行为)与宏、微观经济增长及结构效应”三位一体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探讨了城镇化结构转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与动力,分析了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推进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剖析了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的效率改进——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指标构建。

第三,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PVAR模型和博弈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我国财政分税制背景下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率,深入剖析在政绩考核与晋升体制下的城镇化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用和行为特征;围绕人的城镇化,实证分析城镇化公共投资和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迁移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案例比较分析。

第四,深入剖析影响我国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的体制、机制根源。基于以上研究,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优化城镇化公共投资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效率、促进城镇化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本书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3FGL001)的资助。在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书籍校对等方面,我的研究生陈琳、黄小琴、张淼、吴新、高存俊、李胜才、陈骁翔、王汉桥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借鉴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在出版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谨在这里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限于本人的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本书疏漏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以便使我对相关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并进一步完善本书的研究工作。

林炳华

2017年11月于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