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以留学生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近代留学生与财政学研究

“财政”“财政”一词,源于拉丁文Finis,原指结算支付款项。在16世纪德国文献中采用“Finanz”,意为对欺诈等行为的裁定与罚款。到18世纪曾狭义地指国家收入。后来西欧各国使用的英文“Finance”一词,因其原意泛指一切财务,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对国家的货币收支惯用“Public Finance”(公共财务)。中国古代称财政为“度支”“国用”“岁计”“国计”。“度支”“国用”指国家的费用开支;“岁计”指国家的年度收入和支用的计算;“国计”指国家财政。日本于1868年明治维新后从西欧引入“Public Finance”,并借用汉语的“财”“政”二字,译为“财政”。19世纪末“财政”一词由日本传入中国。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设立财政处,为中国官方采用“财政”一词之始。和“财政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并不存在,它们像经济学中的其他术语一样,是留日学生从日本那里舶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