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引领开展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陈岱孙教授等倡议的于1979年9月成立的全国性一级学会。该研究会从成立之日起,明确规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研究西方经济学和外国经济思想史为主要任务。
陈岱孙教授长期担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1900年出生于福建闽侯。192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公费留学美国,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攻读经济学。1922年入哈佛大学当研究生,在1924年获硕士学位,1926年获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开始在清华大学任教,后来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过去,他教的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也是西方经济学。新中国成立后,他开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系统学习马克思的科学巨著《资本论》。此后,他的论著表明他已经成为一位理论功底扎实、立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担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的二十多年中,他明确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西方经济学研究。“弘扬马列 锐意求新 借鉴西学 体察国情”是他留下的珍贵的亲笔题词。这16个字,不仅凝结了他本人毕生探索经济学真理的经历和经验,而且凝结了我国社会科学界众多学者追求社会科学真理的经历和经验。
在老会长陈岱孙教授的领导下,以及后来在他的学术遗嘱“弘扬马列 锐意求新 借鉴西学 体察国情”16字箴言的感召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特别值得提到的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举办了介绍和评论西方经济学的大型系列讲座,出版了四卷本《国外经济学讲座》。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后,受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调查组理论与方法研究小组的委托,于1979—1981年在北京举办西方经济学系列讲座。这一系列讲座共设60个讲题,由国内多所高等学校和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机构的46位专家学者主讲,内容包括西方微观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增长和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制度、经济计量学、西方主要经济流派和思潮以及苏联和东欧的经济思想演变等。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大型西方经济学系列讲座,听讲人主要是国家机关经济工作人员、高等学校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教师、经济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以及研究生。讲座的全部讲稿编成四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0—1982年出版,首次印数达25000册。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分析的态度对待西方经济学:“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式对待它们,而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方面,在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中,确实有不少内容是直接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粉饰资本主义的现状,甚至直接攻击和曲解马克思主义的。对于这些内容,我们不能保持缄默。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对它们进行批判。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看到,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也有一些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之处。……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应当原封不动地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论述照搬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来运用,而是说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有关论述中剔除其庸俗的部分,吸收其比较合理的、有用的科学成分,进行改造,并结合我国现实经济情况加以运用。”
第二,翻译、编辑和出版了17辑《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为了让国内读者阅读西方经济学家的论文,更多地了解外国经济理论动态,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和商务印书馆合作,翻译、编辑了《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这套论文选共17辑,每辑一个专题,内容涉及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和思潮、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年获得者的演讲、发展经济学研究、比较经济学研究、长周期理论研究、亚当·斯密研究、马克思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计划与市场研究等许多方面。第1辑出版于1979年,第17辑出版于1997年,前后共经历了19年。
第三,参与编辑和出版《西方经济思想评论》。以书代刊的《西方经济思想评论》是由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为经济学界发表西方经济学研究成果提供了学术园地。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的专家学者是这一园地的主要作者,他们为这一园地源源不断地提供论文。这些论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比较深入地对西方经济学进行了专题研究,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以《西方经济思想评论》第1辑为例,该辑主题是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说,共收入15篇论文,大部分系首次发表,内容包括对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的体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的分析和评论,还包括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比较研究。
第四,参与编辑和出版20辑《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以书代刊的《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者发表研究成果提供了学术园地。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的专家学者是这一园地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作者群体之一,有的还担任了编委。《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第1辑出版于1981年,第20辑出版于2000年,前后共经历了二十余年。
第五,出版了多本研究会年会学术论文集。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早期由于条件的限制,难以做到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并出版一本论文集,后来随着条件的逐步改善,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这是该研究会的大型学术研讨会。此外,该研究会每年还开一次小型的专题研讨会。该研究会一般提前半年在《经济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摘》《当代经济研究》以及后来增加的《经济学家》上发表征文启事,要求研究会成员提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符合征文启事所确定的主题的论文。入选的论文除了在年会上用于交流之外,其中优秀的还会被推荐给这些杂志发表。年会结束后,该研究会将论文编辑成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最近出版的论文集有:《当前外国经济学的新动向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1999)、《经济全球化与西部大开发——兼论西方经济学的新发展》(2001)、《外国经济学的新进展》(2002)、《西方经济学与世界经济的发展》(2003)、《开放下的宏观经济与企业理论研究——兼论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与影响》(2004)、《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思潮》(2005)、《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经济学》(2006)、《当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2007)、《当代经济理论研究》(2008)。
第六,召开高等学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向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报送《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的报告》。2007年2月,教育部召开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启动视频会议。为了贯彻会议精神,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和教育部社科中心于2007年4月14日在北京联合召开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16所高校、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40余人与会,深入讨论了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当代经济研究》等几家杂志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报道。
与会专家认为,要高度重视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两个重大问题:一是要讲西方经济学的二重性,二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评论西方经济学。关于第一个问题,专家们指出:西方经济学既有阶级性,又有实用性。但是,有的教师和研究者只讲或只承认它的实用性,而不讲甚至不愿意承认它的阶级性。实际上,不仅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它的阶级性,而且有的西方经济学家也承认它的阶级性。关于第二个问题,专家们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校刚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时,一般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极少数例外。现在情况相反,一般只介绍,不评论。这是我国经济理论领域思想混乱、西方经济学中有害的东西畅通无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一。
与会专家指出,邓小平很早就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指出了正确方向。对于包括经济学界在内的理论界和文艺界一窝蜂地盲目推崇西方思潮的错误倾向,邓小平指出:“现在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推崇。”虽然当时这些人只是少数,但是邓小平注意到,“问题是对这少数人的错误言行缺乏有力的批评和必要的制止措施”。邓小平充分估计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在如何对待西方思潮的问题上,邓小平为理论界和文艺界指出了正确方向:“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
与会专家提出,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不能“只述不评”,而应“既述又评”,“述评并重”。“述”是“评”的基础,应“先述后评”。“述”是如实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评”是用马克思主义对它做出全面的、科学的评价,肯定它的科学成分,指出它的阶级性,批判它的辩护性和庸俗性。
与会专家强调,现在迫切需要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据调查,在大学讲坛上,有的教师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伪科学”,有的肯定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有的断言西方经济学必将成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现在亟须加强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使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在高等学校执教。
与会专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对现有西方经济学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再培训,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海外归来的西方经济学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培训,使他们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
与会专家对一些高校采用西方经济学原版教材提出了不同意见,主张采用国内学者编写的既如实介绍西方经济学,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它进行评论的优秀教材。
与会专家不同意一些高校一再压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时数、一再增加西方经济学教学时数的做法。据调查,一些高校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课时比例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1∶1变成目前的1∶4。西方经济学课程从西方经济学原理一门课“膨胀”成西方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计量经济学等多门主课,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被压缩成政治课中的一个部分,以至于经济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道西方经济学而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些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只考西方经济学而不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根本改变。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根据2007年4月14日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的专家发言,于2007年5月4日向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报送了《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的报告》,就教育方针、教师队伍、教材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考核导向、学科带头人的条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情况,并提出了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