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发展中国家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并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尽管一度是政府取缔和压制的对象,但屡禁不止。近年来尽管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但是我国仍有约2/3的农户依靠非正规金融,尤其是通过亲友之间的非正规借款满足其资金需求。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长期广泛并存的现象,在使政府面对如何出台有效的政策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的同时,也一直吸引国内学术界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广泛关注和长期研究。
本书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入手,首先回顾国内外学者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理论研究;其次提出信贷约束的概念,基于农村金融调查数据,综合应用各种计量经济模型,实证考察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消费生产和投资方面的诸多不利影响;最后从理论上完善信贷约束下的Collins-Barry农户融资模型,并从实践上予以检验。本书的重点在于:基于农户融资的视角,将我国农村社会长期存在的各种非正规金融,尤其是亲友之间无息借贷的融资模式与农户受到的各种信贷约束相结合,构建新的信贷约束前提下的农户融资选择模型,揭示出信贷约束通过增加农户融资成本导致农户主动选择非正规金融的现实。此外,本书讨论了农村非正规金融与现阶段农户生产经营的契合。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信贷约束的概念并重点研究亲友借贷的非正规金融形式。广义的信贷约束不仅包括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而且包括来自需求方的交易成本约束和风险约束。扩展的信贷约束能更真实地反映我国农户的融资困境。此外,基于农户融资的视角,本项目重点考察邻里、亲友间借贷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形式,突出了农户家庭融资与微型企业融资所使用的非正规金融的差异。
第二,基于项目本身的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本书在实证研究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计量经济模型考察信贷约束对农户消费、投资、农户生产效率和家庭收入的影响。多种计量经济方法的应用使本书在研究方法上更具科学性、研究结论更具可靠性和客观性。
第三,创新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研究理论。本书构建了信贷约束与农户非正规金融相结合的农户融资选择模型,开创性地将农户融资过程中受到的各种信贷约束通过风险补偿机制量化到农户融资成本中。该模型可用来预测农户家庭的融资选择。
第四,本书强调在城市化背景下,结合现阶段我国农户生产经营的特征来探索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对策。
本书是众多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多年来长期努力的结果。2006—2008年由清华大学和汇丰银行联合组织的面向全国农村地区的农村金融调查,为本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数据。2011年由清华大学刘玲玲教授指导的、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负责的山东省潍坊市农村金融调查也收集了重要的研究数据。我首先感谢对以上农村金融调研做出不懈努力及贡献的所有参与者。
本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离不开清华大学刘玲玲老师的慷慨资助以及对研究工作与实地调研的支持和指导。刘老师对农村金融研究的执着和对年轻学者的鼓励令人钦佩,在此对刘玲玲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对山东省的农村金融调研得到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大力配合,感谢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对本研究的大力支持。
本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张军、党鑫、张璐、汪兵韬和陈晨等。他们不仅全程参与了农户调研,还分别承担了数据整理和部分研究工作。张哲对全书做了校对。在此,我对以上所有人员表示衷心感谢。没有你们的合作,该项目不可能完成。
赵建梅
2015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