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喻连珠:李瑞环著作中的比喻和用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4.部门林立,相互扯皮,就像一筐螃蟹,我勾着你,你压着我,急得冒沫谁也出不来。

原文: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许多东西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甚至是前进的障碍。企业没活力,一切都得按计划行事,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不是看市场,有需要没计划不能生产,有计划没需要照常生产;职工没劲头,干好干坏一个样,固定工资多年不动,虽有差别,微乎其微;政府也没有多少权力,稍大的事情都要跑北京向有关部门请示。部门林立,相互扯皮,办事手续繁杂,效率低下,就像一筐螃蟹,我勾着你,你压着我,急得冒沫谁也出不来。(1983年3月25日就天津市经济改革方案同新华社记者的谈话,《务实求理》,31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解读:我们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弊端,就是部门林立,互相扯皮,效率低下。在实际运行中形成的条条块块“专政”,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法体现出来,改革这种僵化的体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一环。李瑞环1981年到天津担任副市长,一年后担任市长。他担任市长后主要抓的工作就是大力推动天津市经济体制改革事业的开展。1983年初,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天津市率先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先行一步,积累经验。1984年5月,中央确定天津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可以说,在20世纪整个80年代,天津市的改革开放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

当时天津市的改革开放事业并不是具备了什么优越的条件和环境,而是在克服重重困难、披荆斩棘过程中开展的。天津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三个直辖市之一,长期担负着促进全国经济发展、保障国民经济运行的重任。与全国一样,计划经济体制也是天津的经济发展严重的桎梏,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就是摆在天津市面前的改革任务。1983年3月25日,李瑞环在同新华社记者的谈话中,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天津市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他概括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形象地说计划经济体制导致部门林立,相互扯皮,办事手续繁杂,效率低下,就像一筐螃蟹相互勾连挤压,急得冒沫谁也出不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坚持三个方面的改革,即城市对企业的改革、企业对职工的改革、中央对地方的改革。要通过这些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责、权、利范围,各自回归到自己的本来位置,解决相互掣肘、相互制约、彼此都难有所作为的工作局面。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难度很大,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难度更大。这就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的重要因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对于城市比较容易取得突破和进展。李瑞环不断强调必须研究城市改革的特殊性,看到城市改革的复杂性,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他总结和概括了天津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八个方面的特殊之处:一是城市改革必须更加细致、周到,决不能因为改革单位的利益而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或损害广大群众的利益。这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别单位改革进程与一个地区整体改革进程的协调问题。二是城市各个部门的改革要互相衔接,密切配合。这就是要求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三是城市和工业改革必须有全局观点,不要因为一个城市某些单位出了问题而打乱全国的经济秩序。这就是要求对改革一定要有全局观点。四是城市的每一步改革都要有所计划,保证国家多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桎梏。五是城市改革形式是多样性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就是实事求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允许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六是城市改革必须注意到若干方面的同步性。城市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改革一定要注意到各个改革措施的同步性,使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避免失衡。七是城市改革必须以更大的努力去提高人们的认识,改变人们的观念和习惯。这需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需要改革实践切实给人们带来了实惠。八是城市和工业改革具有探索性、渐进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牵涉面广,比起农村更具有体制的牢固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只能是逐步的和渐进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总之,李瑞环指出,城市改革应从农村成功的改革中汲取经验,敢于冲破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框框,通过改革,打破管理体制上统得过死和分配制度上吃“大锅饭”的局面,充分调动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把改革坚决推向前进。我们今天的改革面临着比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更为复杂的环境,一些旧体制中比较顽固而没有彻底革除的残余、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等等,又积累和形成了新的“一筐螃蟹”。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总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以更大的勇气进行新一轮改革。

(贺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