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探索(罗国杰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共产主义道德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但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蓬勃的发展,而且也正在对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产生很重要的影响。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国内形势很好,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坚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我们到底能不能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精神文明;能不能使我国人民的道德面貌,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大体上同步向前发展;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情况下,能不能使我国人民的情操更加崇高;在人们的物质欲望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能不能使人民更牢固地树立起共产主义的理想;在个人利益日益得到照顾的同时,能不能使人民群众的集体的、国家的观念也随着加强,并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等。归结为一句话:我们能不能在“四化”建设中保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强国?

没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就没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并不是说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起来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不是在任何社会、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同步向前发展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伴随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发展的却往往是精神文明的堕落。当然,这句话本身也需进行分析,也不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它所有的文明也堕落了。但从整体的、主要的方面来看,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特别到了近代,从总的趋势来说,确实是伴随着道德的堕落。关于这一点,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很早就看到了。如法国18世纪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一文中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的兴起,物质财富的增加,其结果是恶习流行、道德败坏。当时的社会是“对聪明、才智滥加报酬,而对德行则丝毫不加尊敬”。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和人民道德水平的发展应该大体上是同步的。我们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有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教育,有共同富裕的政策,当然不会使我们国家在物质文明增长的同时出现道德衰退的现象。但是,如果没有前面所讲的这些条件,道德的进步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使两个文明同步向前发展,是我国“四化”建设的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伦理学研究的方向,伦理学研究的一切问题,都应该是和当前这一最重要的问题密切联系着的。

道德和改革的关系

一个社会要不断地向前发展,采用什么来作为社会进步的评判尺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这仅仅是一个社会工业发达的标志,但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除了强调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之外,同时还强调生产方式的重要性,强调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对社会进步的作用。生产方式不但包括生产力的发展,还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如果只强调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认为这样就可以达到社会进步,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要使社会进步、向共产主义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三个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得到高度的发展,使公有制经济得到巩固和劳动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得到保障,使人们成为具有创造思想、优良品质和精神情操的新人。我国现在正进行经济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科学技术,注意巩固我国的公有制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时,我们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道德教育,加强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

当前,只要对我国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对人们的精神情操和社会风气进行过认真思考的人,不能不发现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不正之风,并从各个方面对我们的“四化”建设进行多种多样的干扰。同时,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和它们的腐朽生活方式,还在发生作用,影响着个人同集体的关系,影响着“四化”建设的发展。所以,总的来说,根据我们对道德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的看法,除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对公有制经济的巩固之外,今天应该进一步注意到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的提高,要想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即使生产力发展了,公有制经济巩固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了,但如果人们受着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那么其必然会对已经形成的公有制经济进行腐蚀、瓦解、蚕食、损害。

当然,我们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但我们也不能滑到另一种片面性上去,走上道德决定论。我们今天强调生产力发展是我们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我们的基础,我们只能在这样两个前提下提出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更好地进行经济改革,在公有制基础上来强调道德的能动作用才是正确的。因此,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来看,人们的思想面貌、道德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意识的能动性来看,最终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我们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道德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社会生产活动,一是物质生产,二是精神生产,都有个引导问题。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当然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公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共产主义道德,它本身就有一个保证和巩固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任务,有一个引导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机械唯物主义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它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不像旧唯物主义那样把意识的能动作用让给唯心主义去发挥了,这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着重强调的基本理论问题。

前段时间,我们很多同志都有这样一种亲身感受,我们讲共产主义道德不那么理直气壮了,不少人不愿意听我们的共产主义道德课,认为共产主义道德是空话,现实的许多事情与我们讲的共产主义道德不一致。共产主义道德讲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讲牺牲精神,但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是为个人、为金钱,不讲道德,不顾集体,不管社会利益而只讲私利和实惠。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我们所提倡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行不通。这当然有很多原因,譬如,我们讲马列主义、讲共产主义道德,我们本身也存在一个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存在一个能否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和言传身教的问题。我们要求一个人的具体的人生理想、价值目标能和共产主义理想联系起来,而不是把共产主义理想当做空洞的、同每个人实际的具体理想相脱离的说教;我们既不放弃很崇高的价值理想,又要把具体的价值目标和崇高的价值目标联系起来。

很多同志已经认识到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但也有少数同志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甚至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立起来,好像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就损害了物质文明建设。因而,片面地强调物质利益,强调物质刺激,强调金钱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种看法是很有害的。

在讲到改革与道德的关系时,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命题:“道德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2]马克思的这段话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他认为人类改造世界可以有四种方式:(1)哲学的方式;(2)艺术的方式;(3)宗教的方式;(4)实践精神的方式。哲学是从总体上认识世界,掌握世界,改造世界。艺术的方式即美学方式,用美和丑的概念来把握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宗教的方式就是神学的方式,即对神的信仰,根据上帝的意志来认识世界,掌握世界,改造世界。实践精神的方式就是一种道德的方式。古希腊的思想家往往把理性知识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一种是关于人们的行为、规范的知识。前者被称为理性知识,后者被称为实践知识。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有关人的行为、规范方面的知识就被称为实践知识。从此以后,西方人把道德的知识和一般的理性的知识加以区别,把道德知识称为实践知识。马克思在这里强调实践精神这样一种掌握世界的方式,既强调了道德起源于行为意志这样一种认识,又强调伦理道德的精神能动作用。所以,他把康德的实践理性改成实践精神。马克思本来还准备写本有关道德的书,可惜这个目的没有达到,马克思强调道德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能动的方式,这对我们今天研究伦理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是我们共产主义道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在集体主义这一原则中,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究竟该怎么去理解,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考虑。

在“左”倾思想指导下,特别在“四人帮”横行的时代,往往过分地强调整体利益,甚至抹杀、否认普通劳动者的个体利益,不注重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不尊重人们的尊严,更没有很好地发挥个人的才能。最近几年来,很多同志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共产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并要求对这一原则中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加以辩证地解释。但有少数同志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强调,认为“集体”这一概念很难反映出社会主义条件下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因为集体主义的基点是要求我们趋向集体利益,没有体现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集体利益的目的和归宿。要修正“集体主义”的原则,并要求强调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目的和归宿这样一个思想,主张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来代替集体主义原则。对这个问题,应该全面地来加以考虑。我们强调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原则,强调个人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应该服从整体的、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有一种牺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集体形成一种向心力,并且成为凝聚力,从而达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目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当前的条件下,在经济改革中,正当的个人利益或人们对个人物质利益的关心,对社会主义建设确实有很重要的作用。道德不仅是要调解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而且要使个人的自由、个性、个人的尊严在集体的关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绝不能把强调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理解成为不要个性,不要个人尊严,不顾个人利益。集体主义绝不抹杀个人利益、个性和个人创造性。

在过去,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攻击中,主要矛头集中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对马克思主义攻击的重点,比较多地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上,而是集中在共产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上。他们认为,共产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就是抹杀人的个性,抹杀人的尊严,把个人关在一个军营里边,把人当做螺丝钉,束缚人的发展。他们妄图利用这种宣传,使人们对共产主义、对集体主义道德望而生畏。现在的许多青年学生反对盲从,期望个性能得到发展,因此,对集体主义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怀疑,觉得集体主义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一种误解。这种现象值得我们理论界注意。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正确地解释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地说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同整体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关系。我们不应该因为前段时期在宣传集体主义上面受“左”倾思潮——曾片面地把集体主义理解成没有个人的尊严,没有个性的发展——的影响,从而认为集体主义原则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如果由于过去对集体主义原则的解释上的片面性或不妥当之处,我们就干脆不讲集体利益,只讲个人利益,那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在理论上对这个原则再作进一步的探讨是有必要的。

总之,对集体主义原则的解释,应防止两种片面性,一种是片面地、狭隘地去解释集体主义原则,把集体主义解释为不要个性,抹杀人的自由,不要人的尊严;另一种是认为集体主义原则是行不通的,只有个人主义原则才是可行的。防止这两种片面性,是今天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如以权谋私、损公济私、弄虚作假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强法制教育,以克服各种消极现象,维护社会主义秩序。没有法制,对当前的种种犯罪行为和不正之风,是不能有效地予以解决的。但是,在强调法律、法制教育的同时,更要强调道德教育,强调道德调节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只是用政治去束缚人们的行动,用法律来惩治人们的不法行为,老百姓可以做到不犯罪,但是人们没有羞耻之心,不知道犯罪是可耻的,没有道德觉悟。因此,在法律和刑法约束不到的地方,人们仍然会犯罪。只有用道德教育来感化教育老百姓,用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老百姓有了羞耻之心,有了道德觉悟,老百姓就能在内心中认识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孔子的这一思想是为维护奴隶主、封建主服务的。但从伦理思想上,不可否认这里有合理的因素,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法律是强制性的,它依靠一些强制的手段而发生作用,当这些强制手段不可能加到行为者身上的时候,有些人就可能去做一些坏事。道德则主要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与社会舆论来维持,靠良心、靠自己的善恶观来评价一切事物。社会舆论,严格地讲,也是其他人的意志、情感的一种表现。因此,离开了情感、意志、良心,道德就无法发挥它的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当然,我们所说的良心是社会的。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良心,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

西方的一些伦理思想家往往把道德看做是内心的法,把法律看做是外在的法,把道德看做是内心给自己立的法,法律是外在加给人们的一种规定,道德是自己给自己规定的一种准则。强调道德,就是强调从他律到自律,从被迫服从到自愿服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内心的法,是主体自己给自己立的法,主体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同时又可能是一个违法者。主体可根据自己的内心信念评价自己,制裁自己,使自己向道德的高峰攀登。所以,从这样的意义来讲,道德和法律有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充分考虑到道德的特点,强调道德的作用,对我们“四化”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伦理学的任务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科学,是研究道德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伦理学以整个社会的道德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也可以说伦理学是人们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我们可以从道德的重要性看出伦理学的发展前途。由于道德有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一种作用,因此,历来的政治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对道德的研究。

由于道德与社会进步、与人们的生活理想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历来进步的思想家更加重视对道德的思考。他们希望通过对道德问题的研究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不但古希腊思想家是这样,中国的儒家思想家是这样,而且18、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这样。他们曾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人们的道德思想与道德觉悟上,并以此来描绘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所以,关心社会进步的思想家都关心伦理学。在伦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每一阶段都受到人们的注意,直到今天,在世界范围来讲,伦理学的研究吸引着许多思想家去探讨这一既古老又新鲜的学科。我认为伦理学将成为人们用来改造社会的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如果说自然科学是人们用来改造自然的(当然,自然科学中也有一部分是用来改造人类自身和改造社会的),社会科学是人们用来改造社会的,那么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伦理学就是一门人类改造自身的学科。当然,人类改造自身的学科很多,不过,伦理学更注重于人们思想、精神品质和灵魂的改造。

古希腊的思想家最早主要是思考自然,对道德的思考比较晚,即从对自然的思考到对人类自身道德的思考有一个过程。但从对自然思考到对道德的思考,确实是人类思维的一大飞跃。古希腊的思想家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德谟克利特,一直到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斯多葛学派思想家,我觉得他们的许多认识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发。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各门学科开始分类。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形而上学(即物理学),二是逻辑学,三是伦理学。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在理论上进行了很多的斗争,但是他们都把伦理学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学科,两学派尽管有很多原则分歧,但在强调和重视伦理学的作用上则是一致的。伊壁鸠鲁学派认为:哲学三部分中,物理学、逻辑学都是手段,伦理学则是一种目的。斯多葛学派说整个哲学就是一个动物,逻辑学是动物的肌肉,物理学是动物的骨骼,伦理学是动物的灵魂。古希腊哲学家很早就认识到了伦理学在整个哲学中的重要性,人类的物质生活满足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是要回到对人类自身的改造上面来的。这一点,资产阶级思想家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19世纪德国著名的伦理学家包尔生写了一本《伦理学体系》,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见识的意见,认为人类发展到现在(指当时的资本主义),过多地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了人类自身的改造。在人类自身的改造中间,人们又注重人类的健康体质、医疗卫生,而忽视了灵魂与思想品德上的修养。他说,医学在发展,医生的人数在增加,但做人类灵魂工作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他认为人们只注意自己身体上的毛病,而不注意灵魂上的毛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人类认识还没有达到这一点呢,还是已经认识了,但却无能为力,只有求助于对自己身上的治疗来寻求安慰、延长生命呢?包尔生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道德堕落的现象。他认为,人类犯了这样一个错误,即没有及时注意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当然,现在西方有些有识之士希望从东方文明中寻找解救的办法,但这也是不可能奏效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人们不可能普遍地具有公有的观念。资本主义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我们也相信,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人们必然会认识到或被迫认识到:如果没有社会主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四化”是不可能的。

我们认为,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伦理学必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注释

本文原载《江海学刊》1986年第2期。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上册,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