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而行:水皮财智启示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郭肖本是同根生

中国证监会史上最富激情也任期最短的前主席郭树清走了,带着满腔壮志南下山东,十八大上已经晋升中央委员的肖钢来了,这位原中国银行的董事长和他的前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来自银行系统,都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都在一夜之间由被监管的角色转换成监管者的角色,由“在野党”变成“执政党”。

“郭氏新政”好过不作为

老话讲“成王败寇”,但是老话在郭树清身上不适用。民意调查显示,六成的投资者对这位郭主席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尽管其在任期间,指数跌多涨少,大家的亏损只多不少,但是大家依然对他的作为给予掌声。谁说中国的投资者唯利是图?谁说中国的投资者功利现实?谁说中国的投资者胸中没有装着全世界?郭树清只不过尽了他该尽的责任,即便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地是善良的,胸怀是宽容的。其实当官的只要做点好事,老百姓就会念念不忘。水皮真心祝愿郭主席的转岗是再上台阶、展翅高飞的开始,将来能在更大的范围造福国家、造福社会,当然也造福我们的市场。

我们喜欢用“郭氏新政”来形容郭树清在短短不到一年半的任期中推出的诸多政策。《华夏时报》曾经在其上任半年之际做过统计,大概每四天,证监会就会有一个新的条例或政策颁布。这么密集的所谓政策一方面说明权力过度集中未必是什么好事,另一方面说明既然权力集中是现实,那么勤勉努力恐怕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和不作为相比,至少表达了郭主席努力要改变现实的心愿。尽管有人批评相当多的做法是“瞎折腾”,但是在整个政府经常将市场的手错装在自己身上的大环境下,证监会不折腾,又指望谁折腾呢?实事求是地讲,那么多的政策并非都是郭主席主导的,相当部分是尚福林做主席期间已经完成的,但是尚主席没签字,郭主席签字了,账可不就记到郭主席头上了吗?再对照郭主席离任前三天,证监会连发九项新规,你就能理解什么叫执政风格了。郭主席把该签的字都签完了,肖主席要么坐享其成,要么就得重起炉灶。

供需平衡这道难题

肖钢是个聪明人,聪明人知道市场对郭主席的评价,知道市场担心改革的逆转,当然更知道市场期望的结果,所以肖钢才会在交接时表态政策的连续性。对此水皮抱相对乐观的态度,原因之一,对于中国的股市政策,证监会有话语权但没有决定权,不管是郭主席还是肖主席,他们的领导都是中央,中央不变,大政策不变。原因之二,肖和郭的背景相同,都有市场感受,和纯理论学究派不一样,和纯政府官员也不一样,和投资者同为市场中人,至少曾经是这样的。原因之三,中国股市的许多问题大家是有共识的,也是摊在明面上无法掩盖的,尚主席不解决,郭主席就得解决,郭主席不解决,肖主席就得解决,能不能解决是能力问题,想不想解决是态度问题。很多事,郭主席只不过公开表了表态,亮了亮嗓子,大家就已经满意了,谁也没指望谁能一蹴而就,皆大欢喜。

经济学家华生在《经济参考报》发表文章评论肖钢上任,指出摆在肖钢面前的三道难题:一是IPO的堰塞湖怎么解决;二是如何引入长线资金;三是如何把圈钱市转变为投资市。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也就是市场如何做到供需平衡。股价是供求关系的反映,并不是上市公司价值完全的投射,除非这是一个供求、生死相对平衡的市场。从小学起我们就做过水池进水出水的题目,进水大于出水,水位就涨,出水大于进水,水位就降,这么浅显的道理谁不懂?IPO当停则停,不想停也得停,这不以谁当主席为转移,历史已经证明并且还将证明,IPO死于市场崩溃,行情始自IPO暂停。刘鸿儒时代就有“三不政策”救市,周小川时代也有过国有股市价减持叫停,郭树清时代照样得以大检查的方式喘气,嘴硬有用吗?更何况硬的不是地方,IPO暂停丢谁的脸了,好赖是非都分不清楚,难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相对于稳重而言,肖钢也有果断坚决的个性,也许从此之后我们再也听不到郭树清式的“股评”,但是依然希望能听到肖钢抨击银行理财庞氏骗局式的“忠言”,我们听与不听,那就不是郭主席或肖主席的事了。

2013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