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加快推进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概要

李翀

(注:李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1.研究目的

本成果的研究目的,是系统地提出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家战略以及实施这些国家战略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我国对外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

2.研究意义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是粗放型的,这样的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持续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真正走向繁荣昌盛。本成果正是研究如何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本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3.研究方法

本成果采用下述研究方法:

第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成果在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国际经济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科学严密的逻辑推理分析为基础,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去分析相关经济问题。

第二,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本成果的规范研究以实证分析为基础,使价值判断建立在事实根据的基础上;同时,实证研究在规范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在实证研究中发展和完善规范研究。本成果既有经验分析,又有理论创新和发展。

第三,调查研究的方法。本成果是以各种方式对我国企业和行业进行调查研究所得到的研究成果。本成果尽量搜集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并对我国企业和行业对外经济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提出切合我国实际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应对策略。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1.主要研究内容

对内经济发展方式与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是互相联系的:对内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但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会反作用于对内经济发展方式。本成果侧重于研究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本成果首先从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发展战略,为后续的专门研究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基础。

考虑到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直接投资三大部分,本成果接着从对外货物贸易、对外服务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国际化、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六个方面,分别提出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发展战略。

本成果的基本结构如下:

第一章 加快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发展战略

第二章 构建以超比较优势为核心的对外货物贸易发展战略

第三章 构建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第四章 构建超所有权优势范式下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

第五章 构建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战略

第六章 构建渐进式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战略

第七章 构建以防范风险为目的的宏观审慎金融监管体系

2.主要计量成果

本成果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测度了我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比较优势状况,为制定相应领域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分析基础。计量分析的成果如下:

(1)我国对外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状况。

本成果根据沙加亚·劳尔(Sanjaya Lall)的制成品分类方法,把144种制成品按技术含量分为五大类、九小类,采用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计算方法,计量了我国出口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现状以及比较优势变化情况,得出了下述结论:

第一,在我国2008年出口的144种制成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共87种,占全部产品的60.42%;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有18种,占全部产品的12.50%;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产品有29种,占全部产品的20.14%。

第二,我国2008年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种类比2002年增加了25种,达到87种,增加了40.32%;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种类比2002年增加了5种,达到18种,增加了38.46%;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产品种类比2002年增加了11种,达到29种,增加了61.11%。

(2)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状况。

本成果利用竞争优势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对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状况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到了下述结论:

第一,我国运输业和旅游业这两个传统服务业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弱,但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第二,我国建筑业开始从没有比较优势转变为具有比较优势,而且比较优势地位在不断加强。

第三,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我国金融业比较优势不明显,保险业、通信业、计算机服务业比较优势微弱,但近期计算机服务业竞争力有所提高。

第四,在新兴服务业中,虽然我国的电影、音像服务业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但近年来有所改善。我国的专利权和环境服务业则处于比较劣势地位。

(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状况。

本成果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指数(ODI-TC)、对外直接投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ODI-RCA)、对外直接投资显性竞争优势指数(ODI-CA)、对外直接投资对称性调整指数(ODI-SRCA)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状况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到了下述结论:

第一,我国采矿业和金融业这两大行业的竞争优势指数均为正。采矿业的竞争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显示出我国经济对获取海外矿产资源的渴望程度。但是,金融业竞争优势指数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

第二,我国批发与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两大支柱行业,竞争优势指数基本为正,但表现趋势却有较大差异,其中批发与零售业自2007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从2006年以来不断上升。

第三,我国建筑业和教育行业的竞争优势指数近两年转为正数,其余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指数为负值,表明我国尚有相当多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不足。

第四,从竞争优势指数发展趋势看,有些行业竞争优势指数正逐步上升,表明这些行业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如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主要理论贡献

本成果提出了超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思想和超所有权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思想,为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根据和指导。

(1)提出“超比较优势”国际贸易学说。

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核心理论。实际上,比较优势有静态比较优势和动态比较优势之分。静态比较优势是由要素禀赋所决定的现行的比较优势,各个国家只能按照这种比较优势格局参与国际分工。但是,即使在短期内,静态比较优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国家还可以通过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与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组合起来,形成一种组合的静态比较优势产品。

动态比较优势是指从目前来看某个国家在某个产业不存在比较优势,但是这个产业具有发展潜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可能会形成比较优势。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去主动培育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产业,那么它们只能永远地在后面跟随着发达国家,等着去发展那些被发达国家淘汰的产业。

另外,在国际贸易中,不仅存在静态或者动态的比较优势,而且存在超比较优势。超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进行对方没有的商品的贸易时所具有的优势。假定存在A、B两个国家,某种商品只有A国能够生产而B国不能生产,那么在这两个国家这种商品的贸易中A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超比较优势”。“超比较优势”产生的主要源泉是科学技术的创新。

从短期和静态来看,我国应该按照静态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从长期和动态来看,我国应该按照动态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也就是我国政府应该培育某些目前没有比较优势但未来对我国经济具有主导意义的产业,以使这些产业在未来形成比较优势;从培养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还应该按照超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推动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支持某些与发达国家同时起步的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具有超比较优势的产业。

这样,本成果不仅通过静态比较优势、组合静态比较优势、动态比较优势的划分,大大丰富了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理论,还提出了超比较优势的范畴,发展了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理论。

(2)提出了“超所有权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超所有权优势是指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过程中,针对“常效风险”与“失效风险”的不同情形,可以通过不同治理模式与手段进行动态匹配与整合,进而形成一种新的所有权优势。在这里,所谓“常效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外部壁垒,但是企业可以通过自身行动予以有效克服。所谓“失效风险”则是指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外部壁垒,但是企业无法通过自身行动予以有效克服。

具体地说,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过程中,可以从三个层面的治理结构来研究对应的超所有权优势:第一,针对所有权特征的不同,我国国有企业可以与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进行所有权的重新组合,以突破一些国家设置的所有制壁垒。第二,针对所有权结构的不同,特别是面对本国企业“失效风险”时,政府可以用市场等其他治理结构对本国企业进行替代与支持。第三,针对区位与制度优势的不同,通过重新组合包括投资国和东道国在内的国家/区位制度、文化因素,以增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如何应对“常效风险”与“失效风险”这两类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来揭示上述三个层面的关系。也就是说,如何在“常效风险”与“失效风险”下组合各种所有权因素并且做出相应治理安排。

4.主要发展战略

本成果提出如下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发展战略:

(1)推进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点两翼”总体发展战略。

要加快我国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实施“一点两翼”的总体发展战略。所谓“一点两翼”是指将突破点选择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上,同时在人力资本形成和产业结构调整两翼同时推进。

显然,加快我国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是技术进步。对于不可能从外国获得的核心技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技术创新。对于可能从外国获得的先进技术,必须加强引进、消化和吸收。但是,在不可能从外国获得的技术与可能从外国获得的技术之间,还存在处于不能以常规手段获得但又不是不可能获得的交叉地带的技术。“以市场换技术”就是引进处于这个交叉地带的外国先进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对外国厂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国是有可能做到“以市场换技术”的。虽然我国汽车工业没有做到“以市场换技术”,但是我国的水电设备制造产业和高速铁路设备制造产业做到了“以市场换技术”。我国能否以市场换来技术,如何将我国市场整合起来为外商设立博弈条件是关键问题,因此政府的统筹协调是决定“以市场换技术”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因素。

另外,我国政府要实现自主技术创新的突破,仅仅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并且给予政策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人力资本形成和产业结构调整两翼同时推进。这就是说,政府还要通过加快人才培养来促进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通过企业家培育来促进核心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来扶持新兴产业与促进核心技术的开发,从而加快核心技术的产业化。

如果能够成功地实施“一点两翼”总体发展战略,在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升级上不断地取得进展,我国一定的投入将可以得到更大的产出,从而就可以逐步摆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以“超比较优势”为核心的对外货物贸易发展战略。

以“超比较优势”为核心的对外货物贸易发展战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巩固具有静态比较优势的产业。目前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和纺织品,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造船,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通信及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办公机械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正是这些产业支撑着我国对外货物贸易的发展。对于这些具有静态比较优势的产业,我国政府的任务不是更多地投入资源去支持它们,而是更多地交由市场去调节它们,特别需要为这些产业提供一个合适的制度环境和健全的市场环境,使这些产业能够在一个公平的制度环境和健康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和发展。

第二,支持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行业。在短期内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静态的国际分工的前提下,我国政府还要支持那些目前没有比较优势但具有比较优势前景的产业来创建动态比较优势格局。我国政府提出的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可能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产业。

第三,培育可能具有“超比较优势”的产业。首先,要扶持初步具有超比较优势的产业,如高速铁路、核电站、航天等,这些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提供,而我国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培育未来可能具有超比较优势的产业,如生物技术产业。目前各个国家都在积极从事生物技术的研究,我国不要错过这新的一次技术革命的机会。

(3)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包括下述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巩固具有静态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业。目前,我国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业是具有静态比较优势的服务业。我国服务业的地位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这种状况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巩固这些具有静态比较优势的服务业的发展态势,继续发挥这些服务业的对外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第二,创建可能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动态比较优势服务业应该从生产性服务业中去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通常是以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服务业,它是当今各国对外服务贸易竞争的主要领域。在这个方面,我国政府需要关注和培植通信服务业、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我国有可能在这些服务业创建动态比较优势。

第三,培育可能具有超比较优势的服务业。从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有可能培育成具有超比较优势的服务业是与高速铁路相关的服务、卫星发射服务和卫星导航服务。这些产业是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提供,而我国已经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服务业。

(4)在“超所有权优势”范式下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

在“超所有权优势”范式下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包括下述内容:

第一,获取自然资源型的对外直接投资策略。首先,我国政府应该重视海外投资企业商业运营的独立性,在国内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平的机制。其次,我国政府应该建立内部替代自然资源,尽可能摆脱外部资源的约束,使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处于更为主动的地位。再次,我国国有企业需要与民营企业合作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摆脱东道国在所有制上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限制。

第二,获取技术与市场型的对外直接投资策略。我国政府鼓励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通过海外兼并与收购来“引进资金、引进智力、引进技术”。目前最为迫切的方法是简化我国企业海外兼并收购审批程序。鼓励企业利用我国制造业实际运作中所创造的新模式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这种新模式是:迅速占据产业高端,借助当地的力量共同生产,实现融会贯通的本土化。

第三,当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东道国的“天花板”效应时,我国政府可以适时启动市场等其他治理结构对我国企业进行策略性替代与支持,以减缓东道国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压力。

(5)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资金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必须注重提高质量。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战略包括下述内容:第一,我国政府需要进一步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主要是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引导技术密集型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以提高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第二,我国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引导外商投资的产业方向:增加对农业和服务业的投资,相对减少对工业的投资;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相对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相对减少对东部的投资。

(6)渐进式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我国被动地接受美元主宰的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质量,因而需要加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在人民币渐进式国际化的指导思想下,境内需要保持有干预的汇率形成机制以及一定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管制,以保证相关经济主体的利益和宏观经济不因改革而受到强烈冲击。同时,允许贸易商等交易主体选择有利于自身的浮动汇率机制参与跨境交易。另外,为优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渐进式路径,在维持境内汇率及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可以主要通过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商业性与援助性银行对外贷款等方式输出本币,通过经常项目实现本币的部分回流。同时,为了增强境外人民币的流动性及投资性,要积极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促进人民币“体外循环”,以弥补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不足的缺陷。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完善和金融实力的增强,我国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在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可兑换,适时取消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的汇率制度,实行管理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使人民币走向更高程度的国际化。

(7)强化宏观审慎金融监管体系的措施和方法。

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将暴露在国际资本投机性冲击的风险之下,我国政府应该从建立逆周期监管框架、重视系统性风险防范、拓宽监管业务范围、强化中央银行监管职能、深化国际协作五个方面强化宏观审慎金融监管体系。另外,对外部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应该提前到消除国际资本投机性冲击的诱导因素上,避免我国出现泡沫经济、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过重的对外债务负担等问题。

三、成果的学术创新和应用价值

本成果主要的学术创新是提出了“超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学说和“超所有权优势”的直接投资思想。这些都是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对于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最为经典的理论。但是,本成果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比较优势可以进一步分为静态比较优势、组合静态比较优势、动态比较优势、超比较优势。本成果不仅通过对各种比较优势的分析,完善了现有的比较优势理论,而且通过创立超比较优势学说,发展了现有的比较优势理论。

尽管经济学家们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许多独特之处。本成果通过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的分析,发现通过对各种所有权因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安排,可以形成不同于一般所有权优势的超所有权优势,从而提出了超所有权优势的思想。

另外,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本成果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而且回答了“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尽管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又是动态的、变化的。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实行某些战略或策略,来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成果提出了七个加快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发展战略以及实现这些发展战略的路径和手段。因此,本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