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技能:实务与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工作抽样法

工作抽样法是测定标准作业时间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工作抽样法,又称瞬时观测法,是在一定时间段内随机观测研究对象,以样本的状态来推断研究对象的情况。工作抽样法首创于1934英国统计学家蒂皮特运用统计学与概率论的理论,在纺织厂采用抽样管理的方式调查织布机的工作效率。此后该管理技术经莫罗、巴恩斯等人的完善而得到重视,并被广泛应用。

1. 抽样原则

抽样对标准时间的计算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为取得的数值真实有效,工作抽样法在进行抽样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采用随机观测的方式

工作抽样必须采用随机观测:一是时间上的随机观测,以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时间点进行观测;二是路线上的随机观测,观测时不走同样的路线,或依照一定的观测对象顺序,以免被观测人员产生防备心理。

(2)样本必须具备有效的代表性

抽样对象必须是同质性较高的,才能确保抽样结果的价值。例如,手工装配车间与设备自动化车间万万不可混在一起观测。

此外,抽样的时空环境也很重要。例如,车间员工刚刚进行调动的短时间内不宜抽查。而且,观测时要确保被观察人员以正常的工作状态接受观测,其紧张、反感、兴奋等情绪都会影响观测值的准确性。

(3)抽样必须有大量的资料

观测数据要符合合理样本数,一般而言需要几百个、上千个数据。如观测对象有限,可增加日观测次数、观测天数等,以获取预期的资料数量。

(4)分析资料必须采用原始资料

用于工作抽样的数据资料必须是原始资料,不能经过再加工,否则容易掩盖实际情况,导致分析人员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2. 工作抽样法的优点

工作抽样法采用瞬间观测方法,不会给人压迫感,且观测方法简单,对观测人员的要求比较低。除此之外,工作抽样法还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经济性,能够同时观测多个对象,也容易进行同步作业的观测;

(2)观测数据失真率低,准确性高,能确保观测结果的精度;

(3)观测对象范围广泛,适用性强,可用于多种作业的同时观测;

(4)可以在任何时间中断或再继续观测,而不影响其结果。

3. 工作抽样的步骤

虽然,工作抽样看起来是一项很简单的技术,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实施,才能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不同会影响到观测次数、调查方法等,所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对象。比如如果调查对象的运行周期较长,就要适当的增加观测次数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

(2)选择观测方法

根据生产现场布置情况和观测对象决定观测地点和方法,以保证观测的有效进行。观测方法要以不影响正常生产为原则。

(3)设计调查记录表

记录表的设计要包含观测对象、观测次数、观测值等基本要素,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观测目的确定。

(4)试观测

正式观测之前,需要进行试验性的观测,观测次数只要能正常反映实际情况即可。通过试观测,初步得到一个事件发生概率,之后根据前面的公式确定观测次数。

(5)正式观测

①确定观测时刻:观测时要根据观测次数和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的时间点,观测时间点要保证选取的随机性,否则观测值将不具有代表性。

②观测:观察者按照事先确定的观测次数和观测时刻进行实地观测,准确记录观测到的数值。记录时要完全按照实际情况,不能附加个人因素,以保证观测值的真实有效。

(6)数据处理

得到观测值之后,不能马上作计算,因为观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需要将这种干扰降到最低程度,所以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①去除异常值:经过观测记录之后,要根据管理图的管理界限剔除异常值。一般管理界限的确定可以按照以下的公式:

②计算:确定剔除异常值后的观测次数是否达到要求,如果不够需要,继续观测;去掉异常值后,根据事件发生率计算精度是否达到要求,如果符合要求则发生率有效,否则要继续观测以取得有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