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研究内容共分八章:
第一章为绪论,对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框架以及有关的研究成果分别进行描述,奠定下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分别从委托代理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等视角阐述政府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与诠释。
第三章在回顾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历史演进基础上,以制度变迁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为基础,详细阐述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的原因,探讨政府绩效审计的形成机理与形成路径,并重点分析制度、学习效应、文化传统、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等因素对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变迁的影响。
第四章在对中国政府审计及其绩效审计的现实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后,实证检验了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据,在充分阐述现行政府绩效审计目标的缺陷基础上,构建实行“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顾客导向型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及其目标(实现增值价值),并分析其形成路径、运行机理与目标实现的计量方法。
第六章着重从政府部门、审计机关、社会公众三个角度探讨增值价值目标的实现途径,并采用博弈分析方法提出,加强审计机关的独立性、扩大审计机关学习效应、提高公众的需求意识和参与意识、提升公众影响力有助于打破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实现顾客导向背景下增值价值模式的绩效审计。
第七章在对现行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进行批判后,提出顾客导向型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的构建依据和原则,在充分探讨增值价值计量模式的基础上,以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流程和公众增值价值为依据,确定政府部门绩效审计指标从决策(投入)、过程(服务流程)和结果(产出)等维度来进行指标构建,并以此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以工商部门为样本构建顾客导向型政府绩效审计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分配。
第八章全面总结各章内容,不仅对改进政府绩效审计提供导向,对不断完善其制度建设、提高其技术水平从而达到最终的结果理性提供建议,也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本书的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