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之间:平面设计欣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始于原初的交流

斗转星移,数千年弹指一挥间,人类的记事方式经历了绳与甲骨、笔与纸、铅与火、光与电的洗礼。而关于平面设计历史的叙述,就应该从人类记录自己的思想开始。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用视觉符号来表达思想感情;用图形储存自己的记忆和知识;为信息带来秩序和清晰性,使信息的传达与交流简单化、快捷化、深入而广泛。文字的产生,印刷的发展,乃至今天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革命,都代表了这种努力和探索的延续。

原始人依靠手势来表达思想和交换信息,制作工具的手成为传达信息的载体,日趋复杂化的社会性联系使手势这种“笨重”的载体被有声符号所补充和代替,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有声语言。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日趋频繁和复杂,某些重大事件都需要记录和保留,使之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人们有了记录语言的迫切需要。

有声语言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以及普遍采用的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的手段对于大量地、准确地记录种种复杂事件也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去寻找一种更为完善的记事媒介——文字。

“言语和文字的历史充满了互相排斥和互相吸引这种时而剑拔弩张时而握手言欢的辩证现象。”[1]通常以听觉方式出现的语言被记录下来或印刷成文字时,就具有了视觉性。因此,“在听觉符号把时间作为结构力这一举动上,还要加上视觉符号对空间所作的承诺。这样,书写就赋予语言以言语所不具备的直线性、系列性和空间的物理存在”[2]。由于文字的发明,人类文化终于能借助视觉性符号代代相传积累下来,这是划时代的文化模式的飞跃,知识因此得到空前发展。

苏美尔人利用木片在湿泥板上刻画成所谓的楔形文字。这种文字在公元前3000年时就已相当成熟,不仅能满足宗教、商业的需要,而且还能写成诗文,表达复杂的感情和思想。古埃及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一个观念用一幅图画来代表,“那些栖息小鸟、瞠视的脸和盘卷的蛇,可以组成同它们的形象完全无关的词”[3]。“象形文字”的原义为“神的语言”,这个古埃及的文字系统在数千年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用于记录书写:写信、记账,并把国家的历史记载下来以便吸取经验教训。可见,文字的产生是应传达与交流之需。

此外,古代的岩穴壁画中,人类祖先创造了强烈的象征符号,这些并不算纯粹装饰与欣赏性的绘画,凝聚并传达出了近乎宗教的情感,它们可以看作最原始的平面设计。而且,从原始壁画中逐渐产生出的布局、编排等日后也发展成为平面设计的因素。例如,大量的古埃及壁画和墓穴壁画中的插图和文字,布局精美,堪称版面设计的杰作(图1—1)。

图1—1 古埃及石碑上的文字和插图

为了使情感不致消散,这些原始的视觉形式充当了情感的载体,它给无形式的东西以形式,使稍纵即逝的东西成为永恒。“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4]源于传达思想的冲动,促使原始的设计语言日益丰富,通过它,不同的心灵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同情,并相互“进入”别人的经验之中。

自从有了文字,图文“告示”以及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见传达就渐渐发展起来。古希腊至古罗马时代的欧洲,经商点常见标志为简单的广告形式,如旅店的标志是松果,酒店则是常青藤,奶品厂的标志是山羊,面包房则是骡子拉磨盘。一般商店的门窗也写上各种字句,与今天店面装潢的文字别无二致。

在设计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看见了创造书写的古代苏美尔人,在莎草纸上将文字和插图编绘在一起的埃及艺人,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中国人,精心撰写并设计出融插图、文字、装饰为一体的“金碧辉煌”的手写圣经和圣诗的中世纪欧洲僧侣,发明了西方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的德国古登堡,以及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发展了各种字体、版面、插图的艺术家们,正是他们共同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使之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传统依据和资源(图1—2)。

图1—2 中世纪修道士所用书籍插图

直到1922年,书籍装帧设计师德维金斯用“graphic design”即“平面设计”来概括自己所从事的设计活动,借以说明把各种平面因素组织成符合视觉传达规律的有序总体的活动性质和内容,由此奠定了现代平面设计的概念基础。

平面设计历史悠久,影响设计风格的其实是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因素的总和。平面设计的发展和兴衰与意识形态的起落或文化政策的宽松与否也有密切关系,因而可以看作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