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中国专业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情况分析—— 以医生为例

专业技术人才的国际流动是一个较少受到关注的领域,但其对各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通过对这类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专业人士的国际流动趋势。根据现有国内外研究数据的获取情况,Bhargava,Docquier 和 Moullan注8在世界银行和比利时、德国、奥地利、韩国、挪威等国家政府部门的资助下,对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1991~2004年的医生总数、移出医生总数、移民到18个主要目的国家和地区的医生人数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样本。本节就以Bhargava等人的调查结果为例,对中国专业技术人才的国际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由于澳门没有相关的数据,因此这里的分析对象只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

一、中国医生国际流动的变化情况

(一)流动规模的变化

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1991~2004年中国大陆的医生赴海外的人数基本上呈持续增加的态势,从1991年的1655人增加到2004年的5417人,在此期间仅有1994年比上年减少11.16%,其余年份都是同比增加,年均增长率约为9.55%。同一时期,香港的医生外流规模1991年为3345人,2004年为3432人,变化不大,不过中间一度有所增加,例如最高的1996年曾达到4477人,之后又回调到1991年的水平。同样,台湾地区的医生外流规模在13年间没有大的变化,基本上都在3000多人的规模。整体来看,在中国大陆的带动下,中国的医生外流规模整体上呈不断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约为2.97%(具体参见图2—18)。

image

图2—18 1991~2004年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医生移出规模变化情况

(二)流动比例的变化

尽管中国大陆的医生移出人数增长较快,但占医生总人数的比例却并不高,医生移出率(每年移出的医生人数占医生总人数的比例)仅从1991年的0.09%提高到2004年的0.26%。而同期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医生移出率却比较高,1991年香港的医生移出率高达32.44%,到2004年也仅下降到27.62%,台湾地区的医生移出率在1991年达12.01%,到2004年下降为8.55%(具体参见图2—19)。

image

图2—19 1991~2004年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医生移出率变化情况

结合移出规模和移出率来看,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医生移出规模都处在同一个数量级,而中国大陆的医生总数很大,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医生总数相对较少,其结果就是医生的移出对中国大陆的影响很小,而对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影响则很大。

二、中国医生国际流动的地域分布情况

进一步从医生移出的地域分布情况看,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医生移民目的地都具有高度集中的趋势。其中,中国大陆医生移民的目的地主要是美国,1991~2004年13年间移民到美国的医生数占全部移民医生数的71.74%,其次是爱尔兰和澳大利亚,其占比分别为8.05%和7.50%;香港医生的移出目的地主要是英国,占68.12%,其次是澳大利亚(占11.32%)、美国(占8.62%)、加拿大(占5.61%)和爱尔兰(占4.48%);台湾医生的移出目的地则高度集中于美国,占92.1%。

从时间变化看,中国大陆医生移民美国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1991年的56.19%增加到2004年的78.33%;同期,向澳大利亚、爱尔兰、加拿大、比利时、德国、新西兰等国家移民的比例则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分别从1991年的11.06%、10.58%、5.98%、4.82%、3.89%、3.17%减少为2004年的6.27%、5.46%、1.55%、1.90%、1.98%、1.42%。香港地区的医生向英国移民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1991年的79.15%逐步减少为2004年的56.84%;同期,向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比利时移民的比例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分别从1991年的9.64%、0、5.97%、3.38%、1.86%增加为2004年的15.93%、12.99%、6.38%、5.51%、2.32%。台湾地区的医生向美国和加拿大移民的比例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从1991年的92.64%和5.56%减少为2004年的91.38%和4.22%;同期,向澳大利亚、比利时移民的比例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分别从1991年的0.38%和0.99%增加为2004年的2.85%和1.29%。此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医生的移出目的地仍处于高度集中的状况,而香港则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向高收入英语国家集中是三地医生移民呈现的一个普遍特征。

从中国三个地区医生移民国外的情况来看,中国专业技术人才移民国外的趋势在中国大陆仍然十分强劲,但在香港和台湾则已经开始走向平稳,而移民的对象国则高度集中于以美国和英国为核心的高收入英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