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互联网金融这局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看不懂的比特币

比特币的横空出世

很多人没有想到,2013年欧债危机肆虐全球经济之时,一种很多人闻所未闻的互联网虚拟货币——比特币,却利用欧元、美元等国际关键货币在危机中信用受损的契机横空出世,价格扶摇直上,更成为包括中国大妈在内的很多国际投资者所追捧的目标。

尽管2013年以来,各大媒体上铺天盖地地充斥着关于比特币的新闻报道,但是可能还有很多人都不了解比特币到底是种什么样的货币。它是如何产生、如何流通的?它的价值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在metzdowd.com的密码学讨论组上发布了一篇题为《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体系》的论文,提出可以建立一个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是基于信用,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都能够直接进行支付,从而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参与的电子支付体系。他认为通过应用密码学原理和P2P思想,可以完美地解决数字货币的防伪造和防重复支付的问题,以此建立起一个绕过银行体系的数字货币流通体系。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网络上发布了第一版比特币客户端,并创造了第一批50枚比特币,这也成为比特币进入互联网流通的起源。特别是按中本聪所设计的比特币的流通规则,“对每个区块的第一笔交易进行特殊化处理,该交易产生一定数量的、归该区块创造者(也就是第一个对交易进行成功验证的人)拥有的电子货币”,这其实就是在已有的比特币交易过程中,创造并产生新的电子货币。从这个方面来看,现代全球经济中所流通的所有比特币其实都来源于这最早的50枚比特币的流通与交易。

比特币的运行原理

比特币是一种没有物理形态的虚拟货币,或者说加密货币。它通常被匿名收藏在一个包含着若干个收款地址的电子钱包之中。这些电子钱包可以自动生成多个收款地址,而每一个收款地址则是由一串包含了33个字节的字母或者数字的加密密码字符构成。

比特币还是一种无需第三方介入的、防伪造、防重复支付的数字货币体系。在每一次比特币的交易中,比特币将通过点对点的互联网网络,从一个电子钱包发向另一个电子钱包,并在比特币代码中注册记录钱包之间的经济交易。准确地说,比特币体系都将追溯参与交易的每一枚比特币的来源,一直追踪到每一个货币被创造出来的时刻,每进行一笔交易都会再多记录一次比特币的流通信息,并在点对点的网络上进行广播,使得整个网络空间中每一台使用比特币的计算机都能够获得所有比特币的流通信息。在任何时间,只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的电子交易记录,我们就可以明确地界定每一个比特币的所有者,以避免可能出现比特币的所有权争议。

即使有人能够从功能上仿造出假的比特币,然而由于不可能在网络上伪造出这些虚假的比特币自产生到交易过程中的所有交易记录,无法通过网络的验证,那么就很容易被判断出伪造,这也就从根源上杜绝了伪造比特币的可能性,保证了比特币交易的安全性。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正因为每一次比特币的交易都需要向整个网络广播其具体的交易内容,如果出现了在传统的电子商务交易或第三方支付中经常出现的重复支付,那就意味着重复支付的交易需要向网络多次广播同一枚比特币的交易,通过追溯比特币此前的所有经济交易,形成了多条包含有相应比特币交易信息的区块链。而比特币的流通规则只会默认最长的一条区块链才是真正确定有效的经济交易,而其他区块链由于包含的信息量不足,区块链更短,就被比特币交易体系自动识别为无效交易而废弃。这样,无论一枚比特币被重新交易了几次,向网络广播了几次交易信息,其中只能有一笔交易被确认有效,这也就有效地解决了重新交易的问题。

正是因为每一笔比特币的交易都必须向整个互联网广播其交易信息,并把所有比特币的历史交易纪录都以网络信息的方式保存于广袤的互联网之中,这就意味着把整个比特币的发行与流通都交给了全体互联网成员。伪造比特币或者采取虚假交易,就意味着必须修改整个比特币流通体系中的每一枚比特币的交易信息,这更意味着是个人对抗整个互联网所有比特币用户,哪怕你拥有更为精巧的互联网技术,但是以个人之力对抗整个互联网所有用户,也是螳臂挡车,无济于事。这恰恰是比特币交易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保证了比特币成为依赖于整个互联网经济却无需第三方监管的最为安全的电子支付货币。

可能很多人看新闻时也注意到,通常的比特币交易并不依照整数数量进行,比特币可以被分拆为极为微小的交易单位。理论上,最小的比特币交易单位可以达到一亿分之一枚比特币。那么,即使是在比特币价格飙涨的2013年和2014年,哪怕一些极为微小的经济交易,仍然可以通过比特币的交易来实现。

在实际操作中,在比特币交易过程中,整个互联网上的用户的计算机都可利用自己的CPU运算能力,运作特别的软件参与交易的比特币的验证工作。在验证过程中,会随着交易的出现而引出互联网中的区块链,随着交易在区块链中的验证完成,最早完成验证工作的计算机所有者将获得50枚比特币的奖励,也就是从比特币的交易中创造出新的比特币。然而,随着交易的增多、区块链的不断延长、参与验证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增加,通过验证交易的方式获得比特币会变得更加困难。

在比特币交易验证的过程中,一些网民通过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机,利用所谓的挖矿软件,参与到互联网中现有比特币交易的验证过程,从而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比特币。这个过程也就被众多比特币玩家戏称为挖矿,而参与挖矿的众多比特币玩家也就自然成为所谓的矿工。他们所挖的不再是传统的自然资源,而是以电子代码方式存在的新的比特币。

也许也有人会怀疑,既然在比特币的交易过程中会自然地创造出新的比特币,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比特币的流通规模将能够无限增长?可以想象,如果比特币的规模真的如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可以永远增长下去,那么,比特币也就不会引起整个互联网世界的关注,更不可能保持现实生活中那么高的经济价值了。

为了防止比特币像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货币一样,出现普遍的通货膨胀,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的时候,把它的发行规模设计为1000万枚。尽管在比特币的交易验证过程中会自然产生新的比特币,从而产生一种滚雪球效应,导致比特币规模的增长,然而,在比特币算法中特别规定,每4年产生的比特币的数值会减半,这将导致比特币的规模不可能持续增长下去,而最终趋近于2100万枚的最终规模。

比特币的特殊算法,导致在比特币推出早期,验证过程中新创比特币的能力较强,而参与挖矿的矿工又比较少,这也导致挖矿相对简单。比特币的早期玩家哈尔·芬尼在几周内就可以轻松地挖到数千枚比特币。然而,随着比特币的创造进入半衰周期,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比特币玩家看中比特币的价值,投入挖矿工作,哪怕是不断更新,投入最先进、最具高超算法的矿机,现代比特币市场中最先进的矿机,一天也很难挖到半枚比特币。

据统计,即使在比特币异常火爆的今天,目前被挖掘出来的比特币的总规模也只有1000万枚,仅为理论规模的一半,而2100万枚的最终规模,预期将在2140年达到,这已经是非常遥远的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