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能源工业总体布局

1.能源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工业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模仿苏联模式发展,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能源需求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发展方针是大力发展重工业,保持轻工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在这种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能源利用一开始就表现为粗放的方式,并且这种粗放的能源利用模式也主导着国民经济的粗放发展。在我国工业发展之初,由于工业规模较小,能源供给不存在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总量逐年增加,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煤炭现在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能源供应,石油近两年来需求旺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进口国之一。2010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跃升16.2%,达到创纪录的25367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约为60%。

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84%。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6.5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其中,煤炭消费量(原煤)18.4亿吨,原油5.2亿吨。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3.5亿吨标准煤,比2006年增长6.5%。其中,原煤生产18.03亿吨,原油生产2.7亿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能源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我国能源供需出现很大的缺口,2007年缺口为3.06亿吨标准煤,并且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缺口将会越来越大。煤炭是主导能源,但据预测,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煤炭的供给年限保守估计在60年左右。石油是工业的血脉,但是现在本国供给已经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大量依靠进口。

2.能源工业布局特征

能源按其加工程度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直接来源于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和转换。二次能源则是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如煤气、焦炭以及各种石油制品等。本部分主要考察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以及水电在我国各省区布局的基本态势。

从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水电的布局情况,我国能源工业布局具有如下特征:

我国能源工业宏观布局与各省区自然资源的丰裕度基本一致。能源禀赋省区已经在能源工业发展中业绩突显,煤炭储量据全国第一位的山西,其煤炭工业也是全国最突出的省区;黑龙江作为石油储量丰富的省区在石油工业上先行一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探明具有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新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以来,其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新疆将成为新世纪我国重要的能源接替区。

我国能源工业生产集聚性以及能源供需区域的不一致,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区域经济合作以解决空间上的供需矛盾。煤炭生产主要集中在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黑龙江、山东、陕西、天津五省市,这五个省区石油产量占了全国的一半多,天然气则集中在新疆、陕西、四川、青海四省,水电发电量主要集中在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客观上决定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运输格局来解决空间上的供需矛盾。

综合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状况和能源工业布局现状等因素,可以预计,今后我国能源工业布局的趋势是整体逐步向西推移。

第一,煤炭资源富集于中部和西部,使煤炭工业布局向西推移具备了资源条件,东部煤炭需求量大和煤炭供应缺乏对煤炭工业战略布局西移提出了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东部和中部油田有很大部分已进入开采的中后期,近年来在东、中部勘探未有重大突破,而西部勘探的结果则表明西部的石油开采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石油开发西移是解决我国石油工业后劲不足的战略选择。

西部的陕西、四川、青海、新疆四省区原油产量占全国比例逐步提高到2005年的24.30%;同时,西部地区在我国天然气生产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2000年后,西部四省区产量一直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一半以上,到2005年占到全国的70.96%。

第三,水电受资源条件的限制特别大,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格局是西多东少,80%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并且从水能资源的利用程度看,东部地区水能资源利用度已高达80%以上,基本上已没有建设大中型水电站的条件。但我国东部地区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大,为了缓解电能紧张状况,在西部加快水电开发将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3.能源工业总体布局评价

通过对能源工业布局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能源工业布局与各省区自然资源的丰裕度基本一致。能源禀赋省区已经在能源工业发展中业绩突显,煤炭储量据全国第一位的山西,其煤炭工业也是全国最突出的省区;黑龙江作为石油储量丰富的省区在石油工业上先行一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探明具有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新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以来,其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新疆将成为新世纪我国重要的能源接替区。2007年各省区的石油工业产量区位商差异巨大,最高的天津超过了12,并且绝大多数省区低于1,占省区的三分之二多,而高于1的省区仅有八个,其中天津、新疆、黑龙江、山东和青海区位商优势明显,均在2以上,说明石油工业在省区间的专业化程度极不均衡。从1997年以来各省区区位商的变动趋势来看,区位商增长幅度较高的省份有天津、青海、陕西、新疆等,这些省份中特别是新疆随着近年来石油探明储量的增加,石油工业发展迅速;而一些省区如黑龙江、辽宁、宁夏等省份的区位商下降比较明显。

第二,我国能源工业生产集聚性以及能源供需区域的不一致,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区域经济合作以解决空间上的供需矛盾。煤炭生产主要集中在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黑龙江、山东、陕西、天津五省(市区),这五个省(市区)石油产量占了全国的一半多,天然气则集中在新疆、陕西、四川、青海四省区,水电发电量主要集中在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客观上决定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运输格局来解决空间上的供需矛盾。

第三,能源工业布局逐步向西部转移是大趋势。综合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状况和能源工业布局现状等因素,可以预计,今后我国能源工业布局的趋势是整体逐步向中西部转移。煤炭资源富集于中部和西部,使煤炭工业布局向西推移具备了资源条件,东部煤炭需求量大和煤炭供应缺乏对煤炭工业战略布局西移提出了客观要求。我国东部和中部油田有很大部分已进入开采的中后期,近年来在东、中部勘探未有重大突破,而西部勘探的结果则表明西部的石油开采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石油开发西移是解决我国石油工业后劲不足的战略选择。西部的陕西、四川、青海、新疆四省区原油产量占全国比例逐步提高到2005年的24.30%;同时,西部地区在我国天然气生产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2000年后,西部四省区产量一直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一半以上,到2005年占到全国的70.96%。水电受资源条件的限制特别大,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格局是西多东少,80%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并且从水能资源的利用程度看,东部地区水能资源利用度已高达80%以上,基本上已没有建设大中型水电站的条件。但我国东部地区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大,为了缓解电能紧张状况,在西部加快水电开发将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