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养老保险扩面的内在矛盾
(一)覆盖率受社会经济发展制约
养老保险覆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水平,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水平也会促进或者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注11
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养老保险覆盖率具有决定作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会抑制居民的养老保险需求,同时也影响居民和企业的参保能力。强制居民和企业参加养老保险项目,只会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并造成劳动力市场扭曲。图2—1给出了2008年部分亚洲及OECD国家养老保险覆盖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国养老保险覆盖率一般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注12,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往往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也越高。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率高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与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相近,与OECD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差距。
图2—1 部分亚洲及OECD国家养老保险覆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资料来源:参保率与替代率的数据来自OECD ,Pensions at a Glance:Special Edition: Asia/Pacific(2009);人均GDP水平的数据来自《国际统计年鉴2010》。
另一方面,养老保险覆盖率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制约。养老保险具有维护社会稳定、调节居民跨时消费和改进收入分配的功能。如果养老保险发展超前,就会构成对经济发展的负担,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投资需求不足,降低企业的竞争力,损害经济的长期增长。而如果养老保险发展滞后,除了影响社会稳定外,还会增加民众的储蓄需求,限制投资需求与劳动力供给。
(二)覆盖率与替代率的矛盾
陈雷等注13(2010)认为,养老金制度的三个主要目标,即替代率、覆盖率、财务可持续性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郑秉文(2005)认为,“降低缴费率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参保率和扩面,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劳动供给,有利于扩大费基”。朱冬梅(2005)认为,“缴费比例高,企业负担重,只好采取各种回避的策略行为,是扩面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与其长期补贴不如降低缴费率,吸引更多的人参保,使基金进入良性循环”。
如果不考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通货膨胀、管理成本、政府补贴等因素的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
PI=N×W×τ(2—1)
式中,PI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N为参保人数,W为平均工资水平,τ为费率水平。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为:
PE=R×E(2—2)
式中,PE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R为领取养老金人数,E为养老金平均待遇水平。
同时,如果不考虑人口结构的代际差异,则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条件是:
PI=PEτ=R〖〗N×E〖〗W(2—3)
式中,R〖〗N表示赡养率,E〖〗W表示替代率。根据式(2—3)可知:
(1)在缴费型制度安排下,替代率越高,缴费率必然也越高。由于缴费率越高,必然导致覆盖率越低,所以替代率与缴费率成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替代率越高,参保率就越低。
(2)在非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下,替代率越高,则财政补贴越多。此时,财政支持力度是扩大养老金覆盖面的重要外在因素。非缴费型养老保险、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五种养老金制度的财政支持力度是从大到小逐渐降低。陈雷(2010)认为,这五种养老金制度扩面的难度是从小到大逐步递增的,其覆盖面是从大到小逐渐缩小的。一般来说,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越高,缴费型养老保险计划的覆盖面就会越广。
图2—2与图2—3给出了代表性国家的养老保险覆盖率与替代率情况。为了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具有可比性,我们将样本分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类。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发展中国家的样本中覆盖率与替代率负相关的关系并不显著,而在发达国家的样本中,养老保险
图2—2 发展中国家养老保险覆盖率和替代率关系
图2—3 发达国家养老保险覆盖率和替代率关系
资料来源:参保率与替代率的数据来自OECD ,Pensions at a Glance:Special Edition: Asia/Pacific(2009)。
覆盖率与替代率的负相关关系十分明显,Pearson相关系数的统计量为-0.644,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三)覆盖率与可持续性的矛盾
养老保险覆盖率与财务可持续性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根据式(2—3)可知,在非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下,如果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并且保持养老金的替代率水平不变,则必然要求更多的外部财政补贴,否则就会导致基金长期收不抵支,增加基金支付风险,制约养老保险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缴费型养老保险安排下,如果不考虑基金增值收益和通货膨胀,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只会影响财务基金的收支时间,而不会改善基金的收支总量。比如,在当前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可以立即增加当期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在替代率不变的情况下不仅不影响当期基金支出,反而可以改进当期的基金财务状况;但随着当期参保人在后期退休,后期的基金支出也会随之增大,即扩面只会起到调整基金收支时间的作用。若考虑到基金增值与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则有如下结论:当基金增值收益大于通货膨胀时,扩大覆盖率有利于改善基金财务状况,提高基金可持续性;而如果基金增值收益小于通货膨胀,则扩大覆盖率会扩大基金收支缺口,恶化财务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在所有的外部变量和制度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养老金计划的覆盖率、替代率、财务可持续性三个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关系(陈雷,2010);三个目标不能够同时得到满足,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个目标。首先,养老金的替代率越高,越有利于覆盖面的扩大;但覆盖面与替代率同时提高就需要政府转移支付来支撑,否则必然带来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支付风险。其次,如果既要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又要保证财务可持续性,在政府财政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就只能通过提高养老金的缴费水平来实现,而这必然又会减少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降低人们参保的意愿,从而使养老保险覆盖率下降。所以,养老保险覆盖率、替代率及财务可持续性三个目标具有内在矛盾,在不增加政府对养老金的转移支付的情况下,要同时实现三个目标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