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问题
在全球化经济中,国际制造业有一种在工序和空间上垂直分离的倾向,长三角制造业在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体系时,由于采取的是低端切入的代工模式,使得在参与跨国公司主导与控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时,长期以来被压制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跨国公司之所以选择长三角作为其产品的制造中心,主要是由于我国具有较丰富的资源以及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并且其产品能很快地流通于国内市场并迅速实现产品的价值,或用于出口。大型跨国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选择外包方式把部分加工和生产环节转移到具有资源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从而将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转化为跨国公司自身的竞争优势。由于跨国公司长期控制着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以及营销环节,长三角企业只能参与中间的部分加工环节和工艺流程,使得长三角企业从成本领先向品牌集聚转变困难重重。
作为大国经济体,中国由于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在劳动力和资源禀赋方面具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使得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不仅在生产效率上明显优于印度等同样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企业在技术效率上也逐渐缩小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目前,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种类不断增加,产品对国际市场的渗透力和竞争力在不断加强,进出口贸易量和贸易结构不断改善。长三角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大量吸收了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产业转移和外包订单,使得那些劳动密集的、附加值较低的和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成长。然而,目前长三角许多制造业企业仍然依靠OEM即“代工生产”和“贴牌生产”方式赚取加工费,使得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出口代工企业盈利能力较低,在通过代工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主要原因在于,长三角代工企业仅仅具有产业低端的加工能力,自身缺乏产品设计和研发优势,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目前,一些知名的国际品牌几乎都被国际上大型的跨国公司所垄断,客观上制约了发展中国家选择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实现经济起飞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经济持续增长虽然部分得益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FDI的推动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我国出口制造业在全球所占的份额很大,“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世界许多国家,但其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依靠低成本、低附加值等低价格因素,缺乏核心技术及品牌效应,只能依赖委托方的技术和市场来赚取微薄的代工费。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直接投资、产业转移与加工贸易订单式的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驱动下,中国本土企业以代工或贴牌的方式参与到主要由发达国家驱动的国际大买家或跨国公司主导与控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当中的低技术、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的低端生产制造与组装环节。因此,超越国际代工者的角色,进一步实现产业链向高端攀升,逐步把这些零散的加工工厂整合到一起形成集聚效应,进而形成一系列受全球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是长三角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鉴于此,本章试图回答以下问题:长三角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所引致的代工行为以及出口对当地制造业企业的集聚效应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尤其是在现行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下,长三角制造业如何利用这种集聚效应来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进而实现从企业集聚到品牌集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