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长三角开放新均衡实现路径
长三角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地区之一,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迫切要求我国实现开放均衡的转变,长三角首当其冲也需要探索出从原有开放均衡向开放新均衡的转变之路。新旧两种开放均衡的转变涵盖区域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机制多方面的系统调整,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的定位调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长三角要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提升产品定位,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层次的转变路径可总结如下。
第一,长三角制造业需要以模仿创新为主实现产品层次的提升。产品层次的提升本质上是一个制造业企业创新的过程,从当前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现实的创新能力分析,模仿创新应当成为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提升产品层次的主要方式。一方面,长三角具备模仿创新的充分条件。长三角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中,以国际代工为主要形式,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构建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具备了完善的制造业配套体系;同时在国际代工背景下,长三角制造业接受国际技术外溢,其技术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加之长三角地区拥有大量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教资源丰富,这些都保证了长三角制造业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长三角还缺乏在制造业广泛领域实现原始创新和自主性技术突破的能力。长三角制造业在国际代工中实现的创新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但是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都不处于国际技术水平的前沿,研发投入不足、技术人员水平不高是这些制造业企业共同的弱点,这些都成为制约其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约束。
第二,高利润的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是提升产品层次的主力军。命题1说明了哪类长三角企业应该成为模仿创新的主力军,由于越接近于南北国家分工的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其利润越高,所以这类企业越可能满足模仿创新的成功条件,同时它们也是在南方国家生产消费品质量较高的制造业企业。除了从利润角度来论证高利润企业应当成为模仿创新提升产品层次的主力军外,由于高利润的长三角企业更接近于南北方国家分工界限,其与北方国家制造业之间的技术差距更小,模仿创新也更加容易。现实中这类企业不仅经营业绩优异,而且往往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国内市场优势地位,所以就制定产业政策的角度而言,选择这类具有相应市场优势地位的高利润的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加速其提升产品层次的进程,具有合理性。
第三,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应该沿着质量阶梯逐步提升产品质量,模仿创新的最初对象是贴近国内市场需求的中端国外消费品。命题2表明在模仿创新的预期收益超过成本的条件下,南方国家制造业企业应该去模仿那些北方国家生产的市场需求规模最大的产品,这类产品对消费者最低收入的要求较低。这为长三角制造企业寻找模仿创新的对象提供了指导原则,即选择市场需求规模大的北方国家消费品作为模仿创新的对象。理论模型中北方国家生产的市场需求规模越大的消费品种类越接近于南北方国家产品分工的界限,是那些北方国家厂商生产的较低质量的消费品,但是这些消费品质量已经高于南方国家制造业厂商生产的消费品质量,从纵向产品质量阶梯来看,这些消费品质量属于“中段”位置,所以本章将其界定为中端国外消费品。这类消费品由于其市场需求规模大,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模仿创新这类消费品的获利空间更大,这有助于其满足模仿创新预期收益超过模仿创新成本的前提条件。
第四,品牌培育是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提升产品层次不可或缺的途径。理论模型是从产品质量角度纵向划分不同层次的产品的,而品牌本身就是确定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是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果全面理解提升产品层次,这还不仅仅是产品技术方面的模仿创新,还包括企业品牌意识树立、品牌规划和执行,并最终建立中高端品牌的完整过程。但是目前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品牌培育的最大劣势可能在于具有中高端品牌运营经验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第一波全球化中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地位,制造业对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本土品牌运营人才培养不足。所以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如果要跨越这一障碍,那就必须在第二波全球化中充分利用内需市场庞大规模的巨大“虹吸作用”,大量集聚全球范围的品牌运营专业人才,使这些专业人才为我所用,发挥其品牌运营专业技能。当然,品牌培育也必须和技术的模仿创新结合起来,实现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这才能真正保证其顺利提升产品层次,实现对外开放均衡的转换。
参考文献
Azhar, A.K.M. and Elliott, R.J.R., 2006,On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 Quality in Intra-industry Trade,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Vol. 142(3),pp.476 495.
Azhar, A.K.M., Elliott, R.J.R. and Junting Liu, 2008, On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 Quality in Intra-industry Trade: An empirical test for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19, pp.336 344.
Flam, Harry and Helpman, Elhanan, 1987,Vertic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North-South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7, No.5, pp.810 822.
Gerstner, Eitan, 1985, Do higher prices signal higher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 22(2), pp.209 215.
Geistfeld, Loren V., 1982, The price-quality relationship- revisited,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Vol. 16, pp.334 345.
Riesz, Peter C., 1978, Price versus quality in the market-place, 1961—1975, Journal of Retailing, Vol. 54, pp.15 28.
Riesz, Peter C., 1979, Price-quality correlations for packaged food products,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Vol. 13, pp.236 247.
刘婷.从海关统计数据看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商场现代化,2008(18).
贾根良.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与重商主义背道而驰.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5).
施炳展.中国出口结构在优化吗?——基于产品内分类的视角.财经科学,2010(5).
宇新芳. 2010—2011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发展报告.家用电器,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