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犯罪构成(Thatbestand)理论是刑法理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刑法理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刑法学研究的深入,部分中青年学者对中国通行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学者提出应以德日犯罪成立理论取代传统的四要件理论,也有学者主张应以英美犯罪成立理论替代传统的四要件理论。然而,诸学者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不乏对Thatbestand理论的历史与发展现状的曲解,论述过程中存在不合逻辑现象的发生。注1

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主要移植于原苏联,其理论体系和内容结构与苏俄时期的犯罪构成理论有着传承关系。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俄罗斯刑法理论方面的书籍翻译成中文的有限性及译著中法律术语使用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国刑法学者对俄罗斯刑法学中犯罪构成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得不多,特别对帝俄时期及苏联解体后的犯罪构成理论知者甚少。苏俄的犯罪构成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初传入中国。中国刑法学者对于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的认知仅限于几部中译本的苏联刑法教科书和鲜见的几部学术论著(其中以特拉伊宁1957年版的《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为代表),以及苏联刑法学者有限的几篇文章,鲜见对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论述的学术专著出版。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国内出版了何秉松教授与俄罗斯学者科米萨拉夫(В.С. Комиссаров)教授、科罗别耶夫(А.И. Коробеев)教授主编的学术专著《中俄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注2, 但此论著对于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的介绍仅限于该书作者的主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当说,中国刑法学界对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的认识还停留于苏联时期的研究水平,并且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程度的片面性,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与认知。这便为本专著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我在俄罗斯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博士论文中即已包含了中俄刑法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的内容。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着重收集和研究了帝俄、苏联时期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犯罪构成问题的相关论著;回国后,本人即进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在职博士后研究工作,进站后便着手收集和研读了国内关于犯罪构成理论问题的相关学术论著,以及其他(主要是德、日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犯罪构成理论方面的资料,这为本专著的撰写奠定了良好的前期理论基础。此外,我在俄罗斯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期间,与俄罗斯当代著名刑法学者建立了非常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对俄刑法学与犯罪学研究方面拥有着丰厚的俄方人际资源和学源资源。回国后我仍然与俄罗斯多所著名大学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学术联系和人际交往,这成为本专著写作过程中获取俄罗斯法学前沿资料的得天独厚的途径。全书在对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的论述过程中大量引证俄文原版资料,对于马列经典著作的引用也同样遵从了俄文原版的经典表述,并且在写作过程中遇有亟待商榷的理论问题时,能够及时不断地向俄罗斯学者求证,以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俄罗斯犯罪构成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本书采历史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比较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详细论述了犯罪构成的理念、内容与分类,犯罪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以及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定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厘清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的优势与不足。并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吸收其他法系犯罪构成理论的最新成果,运用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出既符合全球化时代的要求,又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作者在犯罪构成理论方面的见解。

当然,由于学识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同仁、读者批评指正。

庞冬梅

2013年秋谨识于冰城英伦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