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会计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完善为企业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奠定了基础,上市公司的季报、半年报及年报的持续披露为学术界和投资者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会计信息。然而,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目前对会计信息的运用多限于对微观层面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没有把会计信息与行业分析及宏观经济分析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决策支持作用。应该说,这是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缺憾。
2009年6月,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中石油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系统现场调研会”上提出,应该利用企业会计信息研究出一个或者一套权威的会计指数,以综合反映一家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景气程度,使之成为指导微观经济的“指南针”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提升会计工作在宏观经济决策中的地位与影响。
为推动会计信息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会计指数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将会计指数研究作为财政部重大科研项目,由中国会计学会对课题进展进行跟踪管理。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课题组承担了该课题的研究任务,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王国墚总会计师和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教授联合主持了课题的研究工作,两家单位先后有20多人参与实质性研究,经过近3年的研究,最终编制出“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12)”,并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会计指数的研究工作,组成了以王化成教授为主持人的核心研究团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统计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的许多专家教授参加课题研究和讨论。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也高度重视会计指数的研究工作,将会计指数研究报告列入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的“研究报告系列”,每年给予出版资助。本书便是会计指数报告系列的第一本。我们期待这一报告系列能够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开拓新的领域。
会计指数是以要素分配理论为依据,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工具,利用企业会计信息编制的,用以反映一家企业、一个行业乃至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的一套指数体系,包括价值创造会计指数、行业评价会计指数和企业投资价值指数。虽然会计指数的三个组成部分都很重要,但是本书主要研究会计指数在宏观经济分析方面的应用,为此,将焦点集中于价值创造会计指数。
价值创造会计指数是以各利益相关主体分配的企业新创价值为计算基础,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工具编制的,用以反映企业总体在一定期间的价值创造总量和价值创造效率的指数。包括价值创造额指数和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基于上述定义,我们以相关经济理论为支撑、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工具,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编制了价值创造额指数和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并进行了分类分析。经过测算我们发现,价值创造会计指数既能反映上市公司总体在特定期间的经营全貌,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个宏观经济的增长情况及运行效率。更进一步地,通过对上市公司总体的价值创造总量及价值创造效率进行分类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增长速度、资源利用效率在不同所有制形式、行业及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有关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调整财政税收政策,制定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启示。
从价值创造会计指数的编制原理、编制结果及应用前景来看,本书的特色和创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指数编制基础可靠。编制会计指数所用会计数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为基础,且中报、年报经独立的第三方严格审计,与那些基于问卷调查的指数相比,价值创造会计指数的编制基础更加客观、可靠。(2)指数编制体系科学。一方面,企业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其经营状况直接决定了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利用企业会计数字编制的指数能够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另一方面,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能影响企业的经营方式与经营结果,考察会计指数的变动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宏观调控的经济后果,对后续政策制定起到借鉴作用,因此,会计指数的编制思路体现了微观与宏观的有效融合,编制体系比较科学。(3)学科交叉特点鲜明。价值创造额的计算公式着眼于会计增加值核算方法,立足于要素分配原理,体现了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广义分配论”的思想,并采用指数方法加以编制。因此,价值创造会计指数的编制建立在经济学、会计学、财务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4)反映问题全面深刻。价值创造额指数波动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整个宏观经济总量增长的变化趋势;而价值创造效率指数既能反映企业资产配置效率,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全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对两个指数进行分类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行业及地区在经济增长速度、资源利用效率上存在的差距。可见,包含价值创造额与价值创造效率的价值创造会计指数能全面深刻地揭示经济运行状况。(5)指数应用前景广阔,价值创造会计指数可用于评价单个公司,也可以用来分析一个产业(行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总体,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经营管理决策,为行业及政府部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经验证据与数据支持。
从理论发展与实务指导的角度来看,本书的研究贡献主要包括:(1)丰富并推动了要素分配理论和增值会计理论的发展。一方面,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要素分配理论及增值会计理论进行检验,为有关理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另一方面,从中国制度背景出发,对会计指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推动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2)完善了财务管理目标,实现了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向“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转变。传统的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建立在股东主权理论基础之上,将企业收益界定为企业税后利润,着重探讨税后利润如何在企业和股东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思想忽视了企业中债权人、经营者、员工、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收益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价值创造额的构成直接与四类主体对应,体现了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思想。(3)为各级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经验支持。对价值创造会计指数进行分经济性质、行业及地区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经济性质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以及不同省份之间在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和资源利用效率上的差异,从而为政府部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制定区域经济政策、产业发展战略等提供参考。(4)为企业调整战略发展目标、制定经营管理政策等提供决策启示。从价值创造会计指数的波动情况可以反映出以前期间的宏观调控效果,并预测未来宏观调控方向,从而为微观企业调整长期发展目标、制定新的经营管理政策提供启示。
本研究报告是财政部重大科研项目“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指数研究”(2011KJA001)的阶段性成果。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参与课题研究的有:王国墚、温青山、陆凌、王华、张昕等。中国人民大学参与课题研究的有:王化成、戴德明、徐经长、吴晶妹、叶康涛、周华、黎来芳等老师,张伟华、卿小权、李志华、高升好、马晓逵、曲进、曹丰、王裕、胡静静、张修平等同学。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翟淑萍参加了实质性研究工作。本研究报告的写作由王化成、张昕、张伟华、卿小权、高升好执笔完成,王化成定稿。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力支持。中国会计学会先后组织3次常务理事会、12次专题研讨会对课题进行研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前后组织4次研讨会并邀请基金经理、投资银行专家对课题进行研讨;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召开20多次讨论会对课题进行研讨。参加上述各讨论会的专家学者贡献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极大帮助,由于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人数众多,无法一一列举,在本书出版付梓之际,谨向他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本研究报告有任何缺点和错误,均由撰写人员负责。
会计指数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尝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我们深知,根据目前的报告,在数据的及时性、样本代表性、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还有许多改进的余地。在今后完成的系列研究报告中,我们会不断改进,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提供更有用的数据。
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化成
201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