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源法律审计报告2012-2013:了解就业管制环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概述

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发展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这不仅仅包括全国性的法律法规,还包括各地区的政策和制度建设。“适度”的就业管制不仅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群体,也能够保证企业的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就业管制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解雇环节,解雇一个员工或者多个员工的复杂程度以及成本高低反映了一个地区就业管制的直接水平,这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不断调整和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中国,地方政府负责中央政府发布的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并且奉行国家的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在这个前提下,地方政府享有较高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地方情况自行制定相关政策。因此,地方的管理者在决定该地的管制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流行的就业管制调查模式——就业保护法指数(Employment Protection Legislation Index,EPLI)(现在已经扩展到非OECD国家,包括中国),衡量政府管制如何对企业和劳动者群体产生影响。本报告从年代视角和群体视角,试图捕捉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注:本报告所测量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在就业管制方面的差异,由此来比较不同地区的就业管制环境。按照OECD的就业保护法指数(有关方法论的细节请参照附录三“就业管制的测量方法”),本报告对OECD的就业保护法指数的21个基本项都进行了对照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人力资源法律审计报告并不能反映所有问题。它的方法论和指标仅仅考察特定的就业管制规制,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使数据能够在国家和地区间进行比较,指标的设置完全按照OECD的方法进行。虽然这种方法有利于进行跨国和跨地区的对比,但是它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管制环境和对企业及劳动者的影响,因为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还有其他许多因素,例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服务,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情况,政府治理,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制度水准等。本报告未专门讨论关于我国在经济转型阶段遇到的一些特有的对就业管制环境至关重要的问题,仅仅是涉及了国企改革和“民工潮”等大的背景。尽管如此,就业保护法指数的排名仍然能说明一个地区的就业管制严格程度,得分低表示这个地区的就业管制水平要相对较低。但是这个排名也绝非能说明就业管制领域的所有问题,只能说明这个指数所关注领域的严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