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服务业竞争力和相似度的比较研究
张光南 梁雯 刘洋 等[1]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核心由“技术和产品”向“应用和服务”转变。世界服务业在知识、技术和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动力。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近年来服务业发展也较为迅速,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同时,广东省政府不断推进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使珠三角各城市服务业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区域一体化进程可能促进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其共同发展,使整个地区服务业竞争力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城市间产业结构的同质从而加剧竞争。目前珠三角各城市分别制定了服务业定位战略规划,但未充分考虑竞争优势的比较,导致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因此,在珠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从各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相似度入手,分析珠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识别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珠三角服务业发展现状
本文根据珠三角各市历年统计年鉴研究发现,2004年至2010年,珠三角九市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加。通过比较各个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发现,2010年服务业规模由高到低为: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惠州、江门、珠海、肇庆。相较于2004年,增幅最大的城市为:东莞、惠州、中山;其次为:佛山、肇庆、广州、深圳;珠海、江门相对于其他城市增幅较小。考虑人口因素,2010年珠三角九市服务业人均增加值较高的为:深圳、东莞、广州,相较于2004年服务业人均增加值增幅最大的城市仍是东莞、惠州、中山。
(一)广州市
2004年至2010年,广州市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加,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近三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7.77%、13.70%、17.92%。到2010年底,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557.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1.01%;服务业就业人数为397.72万人,占地区就业人数的50.40%。
从各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下降,已由2004年的18.84%下降至2010年的11.39%。而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两个现代服务业则发展迅速,增加值比重分别由2004年的10.53%和6.87%上升到2010年的11.84%和10.23%,房地产业增加值比重在2009年甚至高达12.69%。同时,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在近几年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由2004年的10.49%上升到2010年的13.1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两个行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较2004年均有小幅的增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三个行业的增加值比重则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
直至2010年底,就业人数比重最高的是批发和零售业(33.88%),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9.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40%),就业人数比重最低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3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98%)。
(二)深圳市
2004年至2010年,深圳全市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渐上升。到2010年底,深圳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051.6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72%;服务业就业人数为341.75万人,占地区就业人数的48.46%。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的比重在2004年至2007年持续下降,而在近几年出现波动上升。金融业发展迅速,到2010年底,已成为深圳市服务业中增加值比重最大的一个行业,达到25.75%。房地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经历一个先升后降的波动过程,2010年为12.43%。在其余的11个行业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比重持续波动,2010年与2004年基本持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三个行业增加值比重有小幅上升;除此之外,其他行业增加值比重均有所下降。
到2010年底,深圳服务业各行业的就业比重较高的是批发和零售业(37.2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07%)、住宿和餐饮业(8.08%),而教育(2.7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6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8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73%)的就业比重较低。
(三)佛山市
2004年至2010年,佛山全市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4年到2007年逐年下降后,在近几年呈现回升趋势。到2010年底,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03.6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38.96%下降到35.45%;服务业就业人数为149.78万人,占地区就业人数的比重由2004年的28.07%上升到39.30%。
从各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由2004年的16.52%下降至2010年的7.82%。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发展迅速,增加值的比重分别由2004年的10.68%和5.37%大幅增加到2010年的15.82%和9.35%。相对于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两个行业增加值比重先升后降;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五个行业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到2010年底,就业人数比重最高的是批发和零售业(44.33%);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11.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14%);就业人数比重较低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1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90%)。
(四)东莞市
2004年至2010年,东莞市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加。到2010年底,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69.0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8.72%;服务业就业人数为63.92万人,占地区就业人数的55.8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三个行业在服务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10年上述三个行业的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0.14%、19.61%、15.20%。其他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均较小,变化亦较小,对东莞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较弱。
(五)珠海市
2004年至2010年,珠海市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4年至2007年逐年下降后,近几年内出现了波动,而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2004年,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基本低于全市GDP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底,珠海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14.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55%;服务业就业人数为50.33万人,占地区就业人数的47.77%。
2004年至2010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是服务业中增加值比重最大的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重大幅下降,从2004年的11.19%下降到2010年的4.94%,已不是影响珠海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行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发展迅速,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04年的11.22%和4.85%上升为2010年的14.99%和10.88%,跃居为服务业中增加值比重第二、第三的行业。在其余的十个行业中,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五个行业增加值的比重有所增加,而其余行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下降。
到2010年底,各个行业的就业比重较高的为批发和零售业(43.9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5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6.7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1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6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84%)等几个行业的就业比重较低。
(六)中山市
2001年中山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59.19亿元,到2010年增长到725.81亿元,年均增长率18.52%。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2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低于同期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速2.5和4.7个百分点。
服务业各行业发展呈现积极变化态势,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2010年,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为70.19亿元和95.59亿元,较2009年分别增长16.20%和38.5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6.21亿元、154.19亿元和42.80亿元,分别增长9.39%、22.16%和28.87%。
总体而言,中山市的服务业依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有所发展,但仍滞后,服务业结构有待调整优化。现阶段,中山的商品流通、餐饮、修理、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还占据很大份额,而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发展的新兴服务业则相对不足。同时,人才的培养、储备不足,对现代服务业层次的提升形成了瓶颈式制约。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脑软件、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所需的高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从服务业增加值的构成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等传统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30%左右;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0%左右。
(七)江门市
2004年至2010年,江门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加,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先降后升,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在2004年至2008年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在近两年高于GDP的增长速度。2010年年底,江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1.1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01%;服务业就业人数为65.17万人,占地区就业人数的26.25%。
2004年至2010年期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重由2004年的21.37%上升到2010年的24.4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比重则从2004年的15.64%下降到2010年的11.01%。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比重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分别由2004年的7.03%和4.98%上升到2010年的10.72%和7.72%。
直至2010年底,就业人数比重最高的是批发和零售业(38.86%);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14.5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9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9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56%)最低。
(八)肇庆市
2004年至2010年,肇庆市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加,但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没有大的变化。到2010年底,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8.9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42%;服务业就业人数为63.19万人,占地区就业人数的26.72%。
到2010年,增加值比重较大的服务行业有:批发和零售业(23.3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3.53%)、房地产业(10.83%)。金融业增加值比重有较明显的增长,由2004年的2.24%上升为2010年的6.4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比重大幅下降。其他服务业则保持稳定的发展,增加值比重基本保持不变。
(九)惠州市
2004年至2010年,惠州市服务业发展迅速,增长速度基本超过了地区GDP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底,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4.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4.96%;服务业就业人数为19.78万人,占地区就业人数的24.60%。
到2010年底,就业比重最高的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6.32%);其次是教育(20.67%),金融业(9.4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9.3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76%)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68%)最低。
二、珠三角服务业产业竞争力比较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服务业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
本研究以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东莞、江门、肇庆、惠州九个地市为样本,基于其服务业具体行业增加值和生产总值等统计数据,利用产值区位指数即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分析服务业产业竞争力。RCA指数即“地区特定产业的产值与该地区总产值之比”除以“样本总体的该产业产值与样本总体总产值之比”。如果产值区位指数大于1,则显示该地区某产业在珠三角范围内有相对比较优势。
(一)总体比较
珠三角九个地市各行业RCA指数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从中可知,珠三角各城市中,广州除金融业(0.912)之外的所有行业中都具有比较优势,相比而言,深圳的金融业(1.984)则在所有行业中具有最强的竞争优势,且深圳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31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239)等七个行业在珠三角地区中都具有竞争优势。佛山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主要包括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15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75)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045);中山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670)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087);珠海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739),教育(1.378)等;东莞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RCA指数高达1.869,比较优势最明显,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667)、住宿和餐饮业(1.349)等五个行业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肇庆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与教育这两个行业的RCA指数分别高达2.378和2.192,是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两个行业,另外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47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442)等四个行业也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江门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967),批发和零售业(0.873)等五个行业都不具有比较优势。惠州只在住宿和餐饮业(1.240)具有比较优势。
表1 珠三角服务业各行业竞争力指标(RCA指数)
(二)按行业比较
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广州的竞争优势最高强,RCA指数为1.651。而中山和东莞的竞争力最弱,RCA指数分别为0.466和0.45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按行业竞争优势最强为深圳(1.315),最弱为肇庆(0.518)。
批发和零售业,广州竞争力最强,RCA指数为1.217,其次是深圳(1.042),竞争力较弱的是惠州(0.800)和佛山(0.751)。
住宿和餐饮业,竞争力最强的是肇庆,其RCA指数为1.384;其次为东莞(1.349)、惠州(1.240);最弱的是深圳(0.826)、佛山(0.767)。
金融业竞争力最强的是深圳(1.984),而珠三角其他城市金融业的RCA指数均小于1。
房地产行业竞争力最强的是东莞(1.166)、广州(1.13);肇庆(0.685)、江门(0.621)的竞争力较弱。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东莞的RCA指数最高,为1.869。其他城市该行业的竞争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中山(1.670)、广州(1.526)、佛山(0.634)、深圳(0.598)、珠海(0.592)和肇庆(0.183)。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广州(1.692)和深圳(1.239)的竞争优势最明显,其余城市的RCA指数均小于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肇庆(1.475)的竞争优势是最强的,其他城市按竞争力由强至弱依次为:广州(1.325)、深圳(1.150)、佛山(1.075)、珠海(1.075)、东莞(0.550)、中山(0.37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竞争优势最明显的是东莞(1.667)和肇庆(1.126);最弱的是珠海(0.829)、中山(0.793)。
教育方面,肇庆的教育业RCA指数高达2.192,具有很明显的竞争优势,其次为广州(1.554)、珠海(1.378)。其他城市RCA指数均小于1。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CA指数大于1的是广州(1.623)、肇庆(1.442)、佛山(1.15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除广州(1.812)和深圳(1.024)外,其余城市均无明显竞争力。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肇庆的RCA指数高达2.378,竞争优势最明显,其次为珠海(1.739),比较优势较弱的是佛山(0.922)和深圳(0.874)。
三、珠三角服务业产业相似度分析
本文采用专业化指数(Krugman,1991)反映地区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或同构程度。即
其中,n,m表示两个地区,t表示时间,i表示行业,因此K表示在t期地区n和m之间的产业趋同状况,表示为两个地区某个行业产量占地区总产量的比率之差的绝对值再对i个行业加总。两地产业结构趋同程度越高则该指标越小;反之,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越大,则该指标的值应该越大。
珠三角各城市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整体而言,各市之间专业化指数均低于0.28,服务业产业相似度很高,同构现象较为严重。具体而言,服务业产业相似度最高的为“惠州—肇庆”,专业化指数仅为0.0268,可见在珠三角一体化的趋势下,两地的服务业竞争最为激烈。其他按相似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江门—熵肇庆、江门—惠州、佛山—惠州、中山—惠州、中山—江门、佛山—江门、东莞—惠州、珠海—江门、珠海—惠州、东莞—江门、中山—东莞、佛山—珠海、佛山—中山、广州—江门、广州—惠州、中山—珠海、珠海—肇庆。这些城市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均低于0.15,同构现象比较严重。
表2 2010年珠三角九市服务业专业化指数
根据各城市之间产业相似度排序,江门同其他城市的同构现象最为严重,即自身服务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最低。此外,其余同构现象较为严重的城市依次为惠州、珠海、中山、佛山、东莞。相比之下,深圳的服务业专业化程度在珠三角九市中最高,产业同构现象最弱,其次为广州和肇庆。而且“广州—肇庆”和“深圳—肇庆”的专业化指数分别高达0.3038和0.3037,是所有城市中最高的,表明深圳和广州服务业的优势产业与其他城市有显著区别。
基于以上分析,在珠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政府在出台促进珠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的相关政策时,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又要充分考虑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和专业化程度,采取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策略发展珠三角服务业,才能在一体化进程中避免给珠三角城市带来激烈竞争,从而实现各城市间服务的协调发展。
四、珠三角服务业定位与发展重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在新形势下应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改革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该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当前保持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要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此,珠三角各城市制定了具体的服务业定位。[2]如广州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国际产业服务中心”;深圳具有临近香港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其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国际产业创新中心”等。
珠三角各城市具体的服务业定位与发展重点如下。
(一)广州市
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广州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国际产业服务中心”。广州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服务业的发展,力争把广州建成服务珠三角、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总部经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具体而言,各行业发展定位如下。
(1)金融业:金融核心功能区;
(2)信息服务业:亚太以及全球重要信息服务和网络经济聚集区;
(3)科技与中介服务:科技服务创新区与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4)教育服务:华南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5)会展业:会展品牌和著名会展企业集聚地;
(6)流通服务:多式联运枢纽及亚洲商贸物流基地;
(7)外包服务:信息技术外包和商务流程外包;
(8)旅游服务:现代化旅客集散地;
(9)文化创意:文化创意产业圈核心区;
(10)信息业: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区。
(二)深圳市
深圳具有临近香港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作为珠三角的另一重要中心城市,其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国际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将利用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和创新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产业创新中心、高新服务中心,着重培育和发展成为国际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发展金融业、教育服务、科技创新、商贸物流业、科技和中介服务业等。具体而言,各行业发展定位如下。
(1)信息服务业:促进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承接国际信息服务外包;
(2)外包服务业:强化以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包和以金融服务、物流管理为主的商务流程外包;
(3)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深港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建设深港“创意圈”;
(4)金融业:建设深港金融创新服务区,发展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综合试点;
(5)科技服务和中介服务:建设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6)教育服务:培育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和专业职能人才;
(7)会展服务:发展壮大国际会展产业,建设全球重要的创新产品、高科技产品的会展中心;
(8)流通服务:建成立足珠三角、面向全国、连接海外的重要工业品和农业品分销中心;
(9)旅游服务:发展经济圈旅游品牌,加强与港澳地区协作;
(10)电子信息:力争在高性能服务器及产业化、3C融合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国家重大技术上有所突破。
(三)佛山市
伴随着“广佛同城化”政策的实施和“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的编制,佛山经济社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区域生产性服务基地”。佛山要依托现有的制造业发展基础,开展粤港澳区域金融合作与创新试点,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及外包业务,重点打造区域生产性服务基地,重点发展金融业、信息和外包服务业、科技和创新服务、会展服务、文化创意等。具体而言,各行业发展定位如下。
(1)金融业:建立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
(2)信息服务业:发展交互性多媒体内容服务业,搭建公共信息创新平台;
(3)科技和中介服务:建设完善的数字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4)教育服务: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5)会展业:建设国际陶瓷以及卫浴博览交易基地;
(6)流通服务:大力发展面向全国的物流网络体系;
(7)外包服务:积极打造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8)旅游业:发展都市型时尚休闲产业;
(9)文化创意:建立佛山创意产业园,支持产业向高端转型。
(四)东莞市
东莞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为“珠三角新型物流城市”。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东莞要建设以信息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名城,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和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为此东莞将依托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打造珠三角新型的物流城市和建设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科技和中介服务业、会展服务业、流通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行业。具体而言,各行业发展定位如下。
(1)金融业:全省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先行区、引进外资金融机构重点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区、新型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实验区;
(2)信息服务: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区;
(3)科技服务和中介服务:建立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体系;
(4)教育服务: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
(5)会展服务:全球重要的工业类会展基地;
(6)流通服务:建设珠三角制造业物流供应和产成品仓储转运中心;
(7)文化产业:重点建设东莞市创意产业中心园区、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虎门时尚创意基地。
(五)珠海市
珠海作为珠三角西岸的重要中心城市,其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国际商务休闲度假基地”。珠海将充分发挥区位、特区品牌、环境三大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会展、金融、商贸、信息等服务业,扶持总部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打造珠江口西岸区域综合服务中心,力争横琴岛在发展国际化、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以及政策、体制等方面有所突破,推动珠海市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优先发展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壮大发展以现代旅游、现代商贸为代表的生活服务业,培育发展会议展览、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潜力行业。具体而言,各行业发展定位如下。
(1)金融业:构建粤港澳金融合作智力平台,建设金融创新实验区;
(2)科技和中介服务:加强与港澳台合作,建设与完善国际化的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体系;
(3)教育业:主要培育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教育服务与高技术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4)会展业:打造国际航空航天博览基地,培育打印耗材和游艇展会;
(5)物流业: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建设;
(6)外包服务:培育外包服务品牌,着力打造服务业外包产业集聚高地;
(7)旅游业:着力打造海岛、温泉、高尔夫三大特色旅游产业基地,加快与澳门在横琴新区的合作,开发新型旅游景区;
(8)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亚洲创意中心”品牌。
(六)中山市
中山工业已变成了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制造业的优势成为中山现代服务业发展最大的支撑,因此其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中山临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健康产业基地”,这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山制造业与服务业两轮驱动的突破点。中山服务业将重点发展物流业,把中山建设成为珠三角西翼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同时积极发展中介服务业、金融业、会展业、现代信息服务业。具体而言,各行业发展定位如下。
(1)物流业:以火炬商贸中转物流集聚区、西北部工业组团产业物流集聚区和城市配送物流集聚区为重要结点,沿中江高速公路向粤西地区辐射,并向中山南北两翼扩散,构建现代物流集聚带,把中山建设成为珠三角西翼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2)中介服务业:以资源整合为主线,打造中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物理平台、网络平台、组织平台;
(3)金融业:以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建立城乡金融一体化服务体系;
(4)会展业:加强展馆资源整合,打造会展品牌,培育会展企业;
(5)现代信息服务业:建设广东(中山)软件和数字家庭产业孵化基地、服务业信息化孵化中心、特色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
(七)江门市
江门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高增值、强辐射、多层次、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物流业和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加强与港澳台、周边省区及国际的旅游合作,打响碉楼、温泉、海滨“三张牌”,保持旅游业强势增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旅游业、信息服务业、文化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服务行业。具体而言,各行业发展定位如下。
(1)物流业:重点发展为临港工业及外向型经济服务的港口仓储运输物流业;
(2)金融保险业: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具有较强防范和处理风险能力的金融体系以及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保险服务体系;
(3)信息服务业:创建国家信息化城市;
(4)商务服务业:初步形成与先进城市接轨的商务服务体系框架;
(5)文化业:建设具有较强文化综合实力的文化名市;
(6)科技服务业:逐步建设与江门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科技服务体系,重点推进与产业相关的工程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及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7)旅游服务业:建设国际性文化旅游城市;
(8)房地产业:改善人居环境;
(9)公共服务业:建立现代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
(10)会展服务业:重点打造机电装备博览交易基地。
(八)肇庆市
肇庆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休闲基地”。肇庆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建设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人居环境优势,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发挥门户城市优势,建设区域性服务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发展水平,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形成流通服务、文化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规范壮大房地产业;培育以信息服务、中介服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开创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与广佛对接,建设现代金融产业拓展区。具体而言,各行业发展定位如下。
(1)旅游业:重点发展养生、森林、自助、体育、文化等新型旅游产品,建成具有国内外影响的国际化休闲旅游之都;
(2)现代物流业:建设肇庆综合生产性物流基地、商业物流中心、粮食物流中心和高新区大旺园区物流园;
(3)商贸服务业:建设综合性服务中心,培育中高级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商贸龙头企业,建成立足粤西、辐射粤西北和大西南地区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4)房地产业:形成以商品房为主体、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
(5)金融服务业:加快与广佛经济圈的对接,建设现代金融产业拓展区;
(6)信息服务业:培育电子政务、山区信息化、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网等信息化建设项目,重点推进依托超级计算机中心的设计、数据库和技能培训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7)文化产业:培育市场主体,打造产业品牌;
(8)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中介机构;
(9)科技和教育服务业:推进肇庆软件国际化中心建设,抓好农业科技创业中心、农业科技示范镇和专业镇的建设,依托省级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全省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10)公共服务业;加快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
(11)专业服务业:加快构建与广佛接轨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
(九)惠州市
惠州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将建设中心城区的服务业集聚区,以信息服务业为龙头产业,优化大亚湾开发区,发展港口物流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打造特色县域服务业,发展商贸流通业和旅游业,重点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服务行业。具体而言,各行业发展定位如下。
(1)信息服务业:建设科技园区技术创新平台、信息平台和企业孵化器等服务机构,重点发展数字内容创意产业;
(2)专业服务业:重点推进与产业相关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中心、区域创新体系和服务机构建设;
(3)会展服务业:打造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博览交易会展基地,打造专业化会展的全球品牌;
(4)旅游服务业:打造高端休闲旅游品牌,建设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著名滨海旅游目的地和粤港澳地区一流滨海休闲度假基地;
(5)流通服务业:加快港口大型专业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基地建设;
(6)现代流通业:规划“四线三圈二带一心”的生态休闲型大商业格局;
(7)房地产业:着重开发现代化精品社区;
(8)金融业:加大金融领域开放力度,建立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保险服务体系,鼓励、引导、规范企业上市,发展直接融资,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与信用担保体系;
(9)文化产业:积极培育音像、娱乐、书报刊等文化市场,大力发展训练竞赛、健身娱乐等相关产业;
(10)商务服务业:做大做强会展业,进一步发展市场调查、形象设计、战略策划等中介服务;
(11)信息服务业:推广电子商务运用;
(12)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发展专利代理服务业和专利技术交易服务业,建立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13)社区服务业:发展家政服务,加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14)农村服务业: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搞好农民和农民工培训;
(15)公共服务业: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
五、珠三角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在分析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和产业相似度以及各市情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现阶段珠三角服务业发展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概括起来,机遇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推进珠三角一体化提供了政策机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把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首次赋予珠三角地区建设世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战略定位,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着力构建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第二,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服务需求。经过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珠三角地区招商引资战略已有所调整,工业结构也在迅速向代表工业化中后期的深加工制造业方向转变。由于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加工度工业和重化工业投资与发展对新兴生产性服务要求更高、需求更多,因此随着珠三角地区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结构的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新兴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必然呈爆发性增长的趋势。随着珠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其服务业将面临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巨大需求。
第三,珠三角交通同城化提升了区域带动能力。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同城化规划(修编)》(以下简称《同城化规划》)提出珠三角九市建立“一小时生活圈”,促进珠三角地区形成统一、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此次《同城化规划》特别加强了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规划线网衔接了区内的主要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交通一体化不仅打破了时空的阻隔,为生活、生产经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提升了人们对地域的认同感。
第四,CEPA协议加强了粤港澳合作。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实施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出台,从政策上进一步推动了港澳企业到内地投资,使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内地在服务贸易领域进一步放宽了对港澳投资者的市场准入条件,并加强了在金融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专业资格互认等方面的合作。通过逐步扩大准入的领域,港澳服务企业在内地的经营活动不仅可以直接服务制造业,而且可以发挥引进、示范和竞争的作用,促进内地服务业体制改革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本地区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来自多方的挑战。
一是珠三角一体化区域协作难度较大。对于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珠江三角洲的一体化必将带来超常规的飞跃,极大程度地增强珠三角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但珠三角产业发展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相邻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及基础设施不协调等因素,已构成了珠三角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目前,珠三角城市间仍以行政区划为主体,大多各自为政,区域间协作仍处于较低水平,城市间主体功能定位不明晰,产业同构化和项目重复建设等现象较为普遍,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协作难度较大。
二是珠三角各城市服务业发展竞争激烈。近年来广州、深圳和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先后出台了与服务业发展有关的规划纲要,并在金融业、物流业、旅游业等服务业诸多领域争取与国际大都市和内地服务业发达城市及香港、澳门等地的合作。这种同质化竞争的态势,不仅容易造成各市定位不明确,而且也会引起招商引资方面的无序竞争,甚至还会引起一些项目的重复投资和建设,最终造成资源浪费和产业低水平发展。
六、政策建议
针对珠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市目标的全面落实与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一,制定更具操作性的指导规则,检讨政策偏差,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导向。应更加深刻体会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更符合各地实际的实施方案,完善服务业发展引导性项目的监督和管理,规范项目实施程序和流程。特别地,地方主管部门应妥善协调与调配资源,对当地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绩效承担责任。
第二,优化产业及项目投资结构,包括属地结构、规模结构、类别结构。应有计划地支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发展。具体而言,应贴近各地目标与重点定位,强化服务业发展的“现代”属性和“示范”效应,如支持由社会力量创办的面向开发区和服务业集聚区的专业服务机构,支持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各种服务平台等的建设,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示范项目。
第三,明确项目企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强过程监管,保证发展绩效。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资金的调配和监管,采取有力政策措施,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发展;地方政府应对项目实施予以配合与支持;各项目企业及建设单位应严格按要求与进度实施项目,创新管理手段,完善过程监管,规范财务行为,确保项目实施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Krugman P., Geography and Trad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1.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08。
注释
[1]张光南、梁雯: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刘洋: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本文作者感谢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础设施的区域增长效应与市场一体化效应”(09YJC79027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山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粤港澳区域合作研究”、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珠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中山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资助。感谢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卢扬帆、张泽民、黄燕玲、张海辉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珠三角各城市服务业定位和重点项目相关资料参考《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