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孔子思想 培育民族精神[1]
——在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成立庆典暨
“孔子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谷牧同志,
尊敬的学界前辈张岱年先生,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成立庆典暨“孔子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光临此次会议和庆典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相信今天将会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之一,不仅是因为如此多的嘉宾让我们蓬荜生辉,更是因为孔子研究院成立之意义深远,它的深远意义或许并不是我们今天能完全预料到的。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导师代表,由他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形成及发展有着极其重大、极其深刻的作用和影响。作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子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孔子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他的思想既是历史的,又是跨时代的。譬如他的“和而不同”思想,对指导今天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和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最近访美,也特别提到各个国家相处要“和而不同”。这只是孔子思想海洋中的一颗水珠,他的思想精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吸纳、去实践、去弘扬。
我们曾经要“打倒孔家店”,但孔子的思想是那样深刻地植根在我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中,流在我们的血液里,“历久而弥新”。不好好继承孔子文化的精华,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很难形成一种全面的成熟的文化观。孔子研究院的成立,是我们自觉继承和弘扬孔子思想精华,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象征和具体实践。
中国是世界七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历史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哺育了中华儿女,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东亚以及西方世界。在五千年历史中,中华文化充分展现了其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力和吸纳外来文化的包容能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生存数字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如果我们不能以开放性的、建设性的态度来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么我们中华民族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我们成立孔子研究院,不仅要研究、继承和弘扬孔子思想,而且要通过此举来研究、总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有精华的东西,服务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形成、民族精神的塑造。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一直站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事业的最前列,一直站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追求祖国富强事业的最前列,一直继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的宝贵精神。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学校一直在考虑,在新的世纪,中国人民大学如何继续保持心系民族兴亡、服务社会大众的光荣传统;如何在回应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方面,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丰富中华民族精神方面继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当今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庶之”、“富之”的逐步实现,“教之”,即八方教化的问题,也愈发显得迫切。社会的发展变化,日益从自在走向自为,对社会科学指导作用的依赖和需求日益提高。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快速变革,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也越发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审时度势,明确指出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并指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重镇,中国人民大学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推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落实上述思想,学校新近成立了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和孔子研究院。在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我们首先采取了一些象征性的举措:
第一,在2001年9月19日,我们接受社会捐赠,在校园内竖立了一尊高3.3米的孔子铜像,孔子铜像祥和沉默。这一举措具有不言自明的象征意义,它表明了中国人民大学在新的时期,在进入新的世纪的时候,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回顾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中国人对待孔子、对待传统文化的风风雨雨,我们是否可以说,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被认为是思想解放的一种标志;而在21世纪之初,中国人民大学为孔子竖像,同样是思想解放的标志。我们的举措得到了人大广大师生的赞同,得到了教育部的坚定支持,得到了海内外华人的高度评价。
第二,我们新建了一个百家园。这个动议在前年年底提出,去年开始施工,前不久全面竣工。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奠基者的先秦诸子中的孔子、老子等9人请进了百家园,让我们的学生时常与先贤先哲会话,从中国文化的历史源头汲取无穷的智慧,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继承者。同时,我们也把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9位哲人请进了百家园,目的是让我们的师生海纳百川,放眼世界,汇中外学术,凝古今正气。
在上述象征性举措之后,我们成立孔子研究院就是后续的实质性举措。研究院集中了一批在此领域有着深厚修养和精深造诣的学者教授,并有一批学有专长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负责部门工作和承担研究任务。我们的目的,是想以这样一个学术机构,整合全校之人文研究力量,外借社会贤达、专家学者之助,对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扎扎实实地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通过我们的努力,架起现代与传统的文化桥梁,充分凸显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性价值。孔子研究院已经提出了具体的研究规划,结合我校的“211工程”二期建设,近期将开展“中国孔学史”、“孔子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史”、“孔子学说在世界传播和影响史”等课题的研究。我们相信,这些研究的成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慎重研究,我们还积极策划和筹备启动《儒藏》编辑出版工程,这是一项意义重大、工程浩大的文化事业,我们呼吁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我校孔子研究院的这一创议,我们希望全社会和海内外华人都来支持、参与这项事业。孔子研究院的另一个牌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我们的研究对象还要从孔子扩展到整个中国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共同研讨“孔子与当代”这样一个富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的重大课题。这使我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但这种复兴不是对古代文化的简单照搬,而是通过创新,让古老的智慧在与新的时代的摩擦中碰撞出火花,释放出新的光和热。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都曾起到过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我想,如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以积极、健全、理性、开放的心态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开发取之不竭的传统文化宝藏,根据时代特点和要求,像孔子当年或“因”或“损”或“益”地辩证对待其时代的传统文化一样,古为今用,继承创新,也一定会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对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精神生活的提高,对我们的民族、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处世修身、安身立命都会大有裨益。不仅如此,对于世界良好文化格局的形成,对于处理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关系,也都具有重要的资源性价值。我诚挚地感谢与会的诸位专家学者,也祝愿大家的研讨活动成果丰硕。回想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校从事中国哲学教学和研究的同志,曾经举办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纪念孔子诞辰的活动,当时与会的梁漱溟等国学大师百感交集,激动不已。那次会议开得很成功,“物是人非事不休”,我相信,在新的世纪我们开的这次高层次的孔子思想研究的盛会,也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孔子研究院的成立,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领导、北京市领导、兄弟院校领导的支持,得到了张岱年先生、任继愈先生等学界著名人士的支持,得到了孔子后裔孔黛碧小姐等人的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衷心地感谢各位的支持。祝愿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学者精神愉快!
注释
[1]本文被《大学的探索》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