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核心价值及其对我国完善社会组织监管的启示[1]

姜晓萍 陈丛刊[2]

一、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核心价值

社会组织是由公民在社会中自发形成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社会责任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责任对于社会组织而言,既是义务也是要求。社会责任国际标准[3]的产生为社会组织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具体说来,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的社会责任理念

1.组织社会责任是组织对社会负责任的意愿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明确提出,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将社会和环境考虑纳入其决策,并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承担责任的意愿。换言之,它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首先是一种担责意愿,包括组织能够意识到并愿意在决策中考虑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组织愿意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承担责任。

2.组织社会责任是组织对社会和环境所承担的具体责任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为,组织的社会责任是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所承担的责任。组织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有多少影响,组织就需对社会和环境承担多大责任。按照强制或自愿程度的不同,可以具体划分为三类:组织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组织应当履行的道德底线责任;组织自愿履行的更高道德追求。

3.组织社会责任是确保组织将责任内容付诸实践的有效机制

组织社会责任是对负责任的组织行为的社会普遍期望。社会期望不仅包括组织应当承担何种责任内容,还包括何种机制才能确保组织将这些责任内容落到实处,这些落实机制包括尽责审查、遵循社会责任特定原则、保证透明度、接受第三方监管等。

4.组织社会责任是将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的管理模式

组织社会责任是组织将社会责任全面落实到组织及其影响范围内的每一个活动的管理模式,使组织及其影响范围内的每一个活动都能体现为“透明和道德的组织行为”。这涉及组织管理模式的一次全面变革,包括组织目标的变革、组织战略和策略的变革、组织日常运营的变革。

(二)组织的社会责任构成

组织的社会责任主要由七大核心主题构成,如图1所示。这七大核心主题,都涉及经济、社会以及与健康、安全和价值链有关的因素,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

图1 组织的社会责任七大核心主题

资料来源:李丽、王孝霞、吴晶等:《社会责任与ISO26000国际标准解读》,248页,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1.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组织实践社会责任的最关键因素,它能使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的影响承担责任,并将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各种活动中。对社会负责任的组织,应当拥有能使其监督并将社会责任付诸实践的管理系统。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组织对其他的核心主题和议题采取行动。

2.人权

人权是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承认和尊重人权是社会最基本制度的基础支柱。组织担负着尊重人权的责任,包括在其影响范围内尊重人权。人权作为社会责任的构成之一,其下还包括了八个社会责任议题:尽责审查,人权风险状况,避免同谋,处理投诉,歧视和弱势群体,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

3.劳工实践

创造就业并支付工资和其他劳动补偿是组织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贡献。劳工实践对尊重法治和社会公平感有重大影响,负责任的劳工实践对社会正义、稳定与和平是必不可少的。劳工实践之下包含了五个社会责任议题:就业与雇佣关系、工作条件与社会保护、社会对话、工作中的健康与安全以及人的发展与培训。

4.环境

环境责任是人类生存和繁荣的前提条件,因而是组织社会责任的重要构成部分。环境教育和能力建设对于发展可持续的社会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环境核心主题下包括了防止污染,资源可持续再利用,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栖息地的恢复等四大社会责任议题。

5.公平运营实践

公平运营实践涉及组织与其他组织交往过程中的道德行为。在反腐败、负责任地参与公共事务、公平竞争、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及尊重产权等方面,都存在公平运营实践的问题。坚持道德的行为原则,对于建立和维持不同组织间正当而又富有成效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6.消费者问题

组织向消费者及其他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就对他们负有责任。社会责任背景下的消费者问题,特别是与公平的营销实践、健康和安全保护、可持续消费、解决争议和赔偿等方面有关。尽管国家在确保尊重消费者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权利方面负有首要的责任,但是社会组织也能为此种权利做出贡献。

7.社区参与和发展

组织与其运行所在的社区存在的关系建立在社区参与的基础上,旨在为社区发展做出贡献。社区参与和社区发展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是社区的利益相关方,宜与社区分享共同利益。组织对社区发展的贡献有利于促进更高水平的社区福利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社区参与和发展这个主题下,又包含了社会教育与文化、就业创造与技能开发、健康、财富收入与创造等主旨议题。

(三)组织的社会责任行为

1.组织实践社会责任体现其内在的道德动力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指出,“世界各地的组织及其利益相关方日益认识到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的需求和益处,社会责任的目标是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应当确保其行为对社会负责任,这是社会演变的自然结果,也是组织自然的道德追求。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为,早在19世纪末,社会责任的不同方面就已成为许多组织和政府的行动主题。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社会责任”术语才得以广泛使用。社会责任适用于社会组织这一观念的出现,是因为这个概念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而不只是工商界的组织,社会组织认识到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也是其重要责任之一。

2.组织实践社会责任回应不断提高的社会期望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在论述组织社会责任的历史背景时,明确社会责任内容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期望。社会责任主题,从早期的慈善活动发展至劳工实践、公平运营实践,再到人权、环境、消费者保护及反欺诈和反腐败等,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期望演变的结果。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所提出的七大社会责任主题是目前国际社会所达成的组织社会责任共识,反映了当今社会对组织社会责任的普遍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社会责任内容,以反映未来更加广泛的社会关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明确指出,“社会责任要素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期望,因而会不断发生变化。随着社会关注的变化,对组织的社会期望也会随之改变,以反映出新的社会关注”。

3.组织实践社会责任是组织与社会关系不断演变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组织实践社会责任是组织的功能、作用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的结果。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指出,在全球化和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在过去几十年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组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作用越来越明显。组织提供了许多通常由政府提供的服务,特别是在那些由于政府面临严重挑战和受到限制而无力在诸如卫生、教育、福利等领域提供服务的国家,在遇到经济或社会危机时,组织在坚持开展与社会责任有关活动等方面成效显著。

另一方面,组织实践社会责任是社会和利益相关方对组织的了解和监督日益加强的结果。全球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可达性以及即时通信的日益普及,世界各地的个人和组织,不论其距离的远近,可以在多种渠道下全面快速地了解组织决策和活动。这意味着组织决策和活动受到了众多团体和个人更加广泛的监督,对组织社会责任的期望越来越高。在很多地方,有关“社区知情权”的立法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到相关组织决策和活动的详细信息,这些都需要组织更好地展现其社会绩效。有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包括通过发布《社会责任年度报告》来满足利益相关方在了解社会组织绩效等信息方面的需求。

4.组织实践社会责任是组织维护自身利益的战略选择

实践社会责任对组织是有益的和必要的,这总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社会责任会对组织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和发展环境等众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包括组织的竞争优势、声誉,吸引和留住诸如员工、用户、投资者、供应商等关键利益相关方的能力,以及更好地处理组织与政府、媒体、社区等更广义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二是实践社会责任会为组织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和问题解决方式创造机会。社会组织能够从与世界各地的个人、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互动中充分了解社会期望,听取更广泛、更有益的处理矛盾的建议,学习更创新、更和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对标,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绩效和能力。

(四)组织的社会责任绩效

1.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机制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在探讨组织实践社会责任时,其总体目标是达到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最大化。换言之,对社会负责任的组织行为是指对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行为。因此,一个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机制是组织绩效的重要体现之一。

2.履行组织社会责任的承诺机制

对于一个向社会和社会公众负责任的社会组织,在履行社会责任时,需要构建一个与之对应的承诺机制。承诺机制不仅是社会组织自身履行社会责任时需要恪守和坚持的,也是一种向社会展现其良好公信力和信誉度的重要方式。

3.确保组织良好运转的沟通机制

良好的沟通机制对于越是庞大的社会组织越是需要,沟通可以是上下级间的,也可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组织的各层次各部门在组织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沟通机制是促进组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重要保证,也是组织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

4.健全组织持久履责的长效机制

组织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贯穿到整个组织发展的进程中,是长久之计、百年大计。在组织中要切实树立“履行社会责任人人有责”“对待社会责任齐抓共管”的思想理念,培育贯彻这种理念的长效机制,避免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一时之风。

二、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与社会组织监管的内在逻辑

长期以来,在社会组织监管领域,存在着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等问题,导致监管手段单一、效力低下。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诞生为社会组织监管搭建起了一个可借鉴的平台。将该标准运用至社会组织监管中,可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起到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明确了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体系

社会组织要确保自身决策和活动对社会负责任,必须始终坚持将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明确其目标体系是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

1.理解社会责任内涵,以确保社会责任要义的不断深化

理解社会责任内涵是第一位的,也是最为基础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并非形而上学的,需要在理解过程中加以实践和深化。要开展包括尽责审查在内的认识社会责任实践,在自身及其影响范围内,确认与组织相关且重要的社会责任问题。依据组织确认的社会责任问题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确定处理社会责任问题的优先顺序。同时,组织要在审查自身社会责任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对该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程度,部署落实社会责任问题的具体细节和长远规划。

2.履行社会责任义务,以促成社会责任能力的逐步提升

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组织的每一个层面理解社会责任都至关重要。履行社会责任对社会组织而言是义务也是要求,必要时组织需对社会责任做出承诺。特别是组织的最高领导层需要做出表率,并在组织内部积极培育社会责任文化。加强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教育和终身学习对社会责任能力建设和社会责任意识提升都必不可少。同时,社会责任是社会组织的前进方向,应当成为组织领导层的声明与行动,渗入组织的目标、愿望、价值观、道德行为守则等方面,从而成为组织政策、文化、战略、结构和运行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3.开展社会责任沟通,以获得社会责任信誉的快速提高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为,开展社会责任沟通和获得社会责任信誉,在组织实践社会责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各类组织应当采用各类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全面加强社会责任的内部和外部沟通,沟通方式有发布《社会责任年度报告》、与利益相关方会谈或对话、与社会组织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等,采取各种方法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可信度。此外,组织还应当开发各种有效的机制,合理解决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分歧或矛盾。此类机制包括与受影响的利益相关方直接讨论、为消除误解提供书面信息等。

4.实施社会责任监测,以实现社会责任绩效的持续改进

社会组织要对社会责任相关活动和社会责任绩效进行持续的监测,以保证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活动健康正常推进。同时,社会组织对社会责任活动绩效的监测需采取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地进行评判,提升科学性和可信度。此外,组织要定期不定期地审查社会责任活动进展和组织社会责任绩效,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障碍并相应调整计划和目标,从而实现绩效的持续改进。

(二)构建了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式模型

将社会责任融入社会组织,需要开展全面的管理变革。基于社会组织运行的一般规律和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构建了将社会责任融入社会组织的一般范式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社会责任融入社会组织的范式模型

资料来源:李伟阳、肖红军:《ISO26000的逻辑——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深层解读》,229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1.加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是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要求

公民和社会是社会组织的根基,是社会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组织利益相关方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务必切实加强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界定参与主题、扩充参与主体,公开透明地进行各类社会活动。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是保证“将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的重要保障,应当贯穿社会组织履责全过程。

2.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率是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目标

可持续发展从目标上阐释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目标。社会组织必须深入认识社会组织特征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全面围绕和认真考虑组织决策和活动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积极探索和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行动领域和有效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社会组织社会责任战略和行动计划,把组织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目标,对“将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做出全面部署。

3.深化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度是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任务

社会组织要根据社会责任议题与组织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确认组织的社会责任议题及其处理的优先顺序,并按照社会期望,也就是标准所提出的“组织相关行动和期望”开展相关行动,即组织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需要积极回应社会的普遍期望。同时,全面提升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能力,增强组织各层面处理社会责任议题能力,并将社会责任全面融入组织使命、价值观、战略、制度、政策与日常运营等,在组织及其影响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中进行实践。

4.完善评价体系与改进措施是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手段

社会责任的实践大多涉及一定程度上的内外部沟通评价体系,开展社会责任评价本身是对社会负责任的社会组织行为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组织贯彻落实“透明度原则”,确保自身行为对社会负责任的重要保障机制。此外,将社会责任全面融入社会组织也是一个持续改进、永无止境的过程。社会组织应当对自身的社会责任行动和实践表现进行监测和定期评价,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采取相应措施,持续提升社会组织的责任绩效。

(三)形成了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传导机制

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传导机制主要是通过外部约束、内部约束、激励机制和自我道德规范四个方面来实现的,如图3所示。

图3 社会责任传导机制

资料来源:黎焕友等:《ISO26000在中国》,213页,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1.组织社会责任传导的外部约束机制

组织社会责任传导的外部约束机制,分为法律约束和舆论约束两方面。法律约束是指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条文,强行要求组织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组织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利益、保护环境安全的责任等。法律约束是约束力最强的一种约束,但法律的覆盖面有限,而且随着社会动态发展,其成文无法很好地应对新矛盾、新问题。法律约束一般仅仅约束社会组织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舆论约束主要是指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介对社会组织的各类行为进行约束。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该约束力有所增强。舆论约束的范围较法律约束的范围更为宽泛,可作为法律约束的有效补充。由于社会组织的一些行为属于违反民事法的范围,法律采取“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加上许多公民法律意识淡薄或缺乏申诉渠道和条件,这时候需要舆论压力对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2.组织社会责任传导的内部约束机制

组织的内部约束机制主要由内部章程约束、内部权力约束和内部舆论压力三个要素组成。内部章程约束主要指组织内部已有的规章制度对组织行为产生的约束,如组织内部规定的对组织领导的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与内部章程约束不同,组织内部权力约束主要指制度上的相互制约,是一种权力制衡的约束,如大型组织可设立纪检监察部门,对组织的日常财务行为形成约束。内部舆论压力是指组织内部员工、各级部门管理人员对组织的行为形成的一种舆论压力。虽然这是一种辅助性的约束力量,但其效果不可忽视。

3.组织社会责任传导的激励机制

由于社会组织系非营利性组织,它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为组织口碑激励、组织名望激励等方面。社会组织通过承担一系列的社会责任,在社会上引起了正面的社会反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当组织获得较高知名度时,社会对它的关注度逐步提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后,就有情感归宿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个人成就的需求。[4]组织声望的提高是组织高层管理者以及员工的一种高层次需求,因此会对其产生一些激励作用。

4.组织社会责任传导的自我道德规范机制

组织社会责任传导的自我道德规范机制主要是依靠组织从业人员的修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这一约束力相对较弱。古往今来,能够自始至终保持个人良好操守的人并不多见。因此,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个人道德水平,对于抵御各种利益的诱惑不无裨益。

三、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对我国完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的启示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推进其在我国的实施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各类社会组织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客观、务实的辩证态度对待社会责任,深入理解其内涵并扩大宣传,确保准确地将该标准运用到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分类制定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国家标准,加强行为规范

1.细化社会责任标准,避免笼而统之

我国现有的社会组织主要由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组成,不同的社会组织所需履行的社会责任重点不同,所依照的标准也不尽相同。现有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将社会责任的内容划分为七个核心主题,在制定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标准时,应将这七个核心主题根据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状况进行分类和细化。

2.加强社会责任国家标准的针对性,确保社会组织规范利用

增强社会责任标准的针对性,就要进一步立足国情,突出重点,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内涵和精髓。根据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在国际标准的理论背景指导下,制定出科学的、有利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国家标准。世界各国各地区社会组织发展水平不同,标准也不可一概而论。针对性越强,其有效利用率和参考价值也就越大。

(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责任年度报告》行动,提升自律能力

1.鼓励社会组织自觉发布《社会责任年度报告》

自觉发布《社会责任年度报告》不仅有助于社会组织对外展现其实践社会责任的诚心,提高组织的公众形象,而且有助于组织从社会责任角度检查自身的不足,从而增强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目前来看,《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在中央各大企业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但在社会组织中尚未系统性地开展,应加以重视并逐步培育社会组织自觉发布该报告的意识和觉悟。

2.将组织社会责任上升为国家战略,建立激励与惩处机制

将社会组织社会责任上升为国家战略和行业导向,出台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同时,加强社会组织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及履行能力,让组织认识到履行好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社会组织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比如通过研究及咨询机构引入国外优秀案例,建立引导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共平台等。此外,要建立推动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和惩处机制,建立系统的激励与惩处机制是推动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

(三)开展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评估,构建评价机制

1.采取多种方式监测组织社会责任活动

监测社会责任活动可以帮助组织确认各部门在将社会责任付诸实践等方面的效率,监测内容包括组织当前涉及的与核心主题和议题相关的活动,监测的广度会因所涉及主题的范围、组织的规模与性质及其他因素而不同。检测的方式包括“按照适当的周期进行定期评价、标杆管理、指标衡量以及获得利益相关方的反馈”等。同时,由于社会责任基于组织的价值观、原则、立场和态度,监测活动可以包括更多主观的方法,如访谈、视察及其他评估行为和承诺的技术。

2.建立组织社会责任进展和绩效评价机制

除了对社会责任的相关活动进行检测外,还需要按照适当的周期开展评价,以便了解社会责任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及需要改进的方面。这种评价除了包含对社会责任核心主题方面的绩效进行评价外,还包括不易衡量的绩效方面的评价,如对社会责任的态度、社会责任融入组织的情况、遵守社会责任原则、价值观和实践等。基于评价结果识别出需要改进的方面,组织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善的措施。

(四)运用多功能、透明化、网络状“智慧公益”数据平台,完善监测与督导体系

1.推动社会组织对“智慧公益”数据平台的了解

“智慧公益”数据平台,是借助网络、APP手机终端、微信、微博等现代通信工具传播正能量的社交公益平台,同时也是社会组织投身公益事业的创新性社会动员平台。通过使用APP移动终端、微信、网络等现代通信传播工具,在4G时代形成新的网络“正能量”舆论场,利用新媒体组织,鼓励市民更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组织的各类社会事务中。“智慧公益”数据平台是一个在新形势下与新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透明化、网络状平台,利用好这一平台对于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大有裨益。

2.发挥“智慧公益”数据平台的社会监管功能

“智慧公益”数据平台是一个在新形势下与新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平台,是组织更广大人群和社会组织投身公益事业的创新性社会动员平台,同时也是对社会组织进行社会监管的重要阵地和舞台。构建并完善该平台,依靠该平台完善对社会活动的监测与督导体系,有利于督促社会组织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该平台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积极作用也正逐步彰显。

参考文献

[1]李伟阳,肖红军.ISO26000的逻辑——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深层解读.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2]李丽,王孝霞,吴晶.社会责任与ISO26000国际标准解读.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黎友焕,文志芳.国际标准ISO26000解读.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4]苗丽静.非营利组织管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黎友焕,等.ISO26000在中国.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6]匡海波.企业社会责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崔丽.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8]IFC.Summary of Key Changes in the Sustainability Policy and Performance Standards,2012.

[9]Pavel Castka,Michaela A.Balzarova.Adop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Existing Management Systems.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Data System,2008,Vol.108,pp.297309.

注释

[1] 本文已发表于《理论与改革》,2015(2)。

[2] 姜晓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治理。陈丛刊,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管理。

[3]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导制定,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出台。该标准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目标是为包括私营部门、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在内的各类组织提供社会责任方面的指南,以改善组织的社会责任表现,帮助组织对社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 参见黎友焕:《ISO26000在中国》,215页,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