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历代文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刚毅中正篇

《左传》注4(一则)

image

董狐之直


image

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为编者后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文记述了晋国发生的一段故事,表现了史官董狐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决心。赵盾是晋灵公时期晋国的执政大夫,以忠贞体国著称。晋灵公是个荒淫无耻、醉心于声色犬马的君主,赵盾对他荒唐的行为屡次规谏,与晋灵公矛盾激化。在晋灵公谋杀赵盾的计划败露后,势力强大的赵氏家族发动政变,在赵穿的率领下将灵公弑杀。赵盾尽管没有参与这起政变,但由于身为正卿的他“亡不越竟,反不讨贼”,晋国史官董狐在将这次政变记入史书时,依据史法归罪赵盾,体现了董狐不畏强御,亦不为贤者枉法的刚正不阿的精神。这种精神,千百载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和讴歌,文天祥《正气歌》:“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就突出反映了董狐“直笔”精神的永恒伟大意义。


image

晋灵公不君注5,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注6注7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注8,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注9、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注10,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注11,公患之,使3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注12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注13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注14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注15。大史注16书曰“赵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注17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注18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注19乃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