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学校教学领导的新探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提升教师教学反思技能的学校管理策略

鸦儿胡同小学 程玉洁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对课改成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实践证明,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技能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反思被认为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是教师专业成长最可靠的途径,是所有专家型教师必备的品质。目前,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发展已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校针对教师反思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的系统改进。

一、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课改初期,为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应用,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经过一年的尝试后,学校收集了每位教师的教学反思,然后从每位教师的教学反思中选取两份进行了分析。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反思基本处于“被动、费时、低效、流于形式”的局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反思被动化。大多数教师是在学校要求之下进行被动的反思,缺乏基于自身专业成长的主动反思。

第二,反思形式化。大多数教师的反思仅仅停留在一般化的反思文本上,缺乏对自身个性化教学实践的自主思考和用心设计。

第三,反思笼统化。大多数教师的反思内容比较笼统,缺乏对教学实践过程和要点的具体分析。教师的教学反思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整堂课的反思,描述教学过程加上简单的评论,缺乏对整堂课的整体把握;第二类是对教学片段的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件进行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改进设想,缺乏对教学片段的细致分析。

第四,反思零散化。很多教师随意写上几点教学反思,缺乏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整体把握和系统分析。

第五,反思表面化。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对自我行为或学生行为的描述多,对行为背后的原因分析少。有分析也是比较肤浅的表面分析,缺乏对问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

二、提升教师教学反思技能的实践举措

对于教师而言,反思技能的形成比反思知识的掌握更难。教学反思操作技能就是通过训练解决怎么反思的问题,使教师掌握反思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校从规范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流程、引入反思表完善教师教学反思的核心内容、设计观察表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同伴互助等几个角度进行实践探索。

(一)规范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流程

我们认为,教师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反思就是盲目的,就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第一步是把确定教师个人教学发展的近期目标作为开始学习反思的起点。反思要从问题开始,没有对明确问题的反思,其反思是无实效的。因此,第二步是帮助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寻找并明确目前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这是在帮助教师明晰自己将要围绕什么问题进行反思。第三步是督促教师思考并提出对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第四步是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发现的问题和自己预设的解决方法进行系列反思并积累,在此过程中不断与同伴进行交流并得到专家的指导。第五步是建立制度指导教师对系列反思进行阶段总结,同时发现新的问题,找到新的反思点,制定新的目标进入下一个循环。具体如图1所示。

21

图1 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流程

(二)引入反思表完善教师教学反思的核心内容

对于初次学习反思的教师来说,掌握反思的核心内容非常重要。目前教师培训中为教师提供的反思内容比较笼统,如:写得与失、写师与生、写教与学、写特殊事件;要选好切入点,要有理论分析;等等。但教师如何把握反思的切入点,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反思对教师依然是难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反思表,帮助教师理清反思思路,明确反思内容要点。

(1)反思表的设计目的。

帮助教师明确反思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观察的目的性、描述的针对性、分析的深入性,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思表力求反映本学期教师自己研究的内容,记录平日的研究过程和对问题的思考,帮助教师抓住反思的重点环节和内容。反思表的基本内容见表1。

表1  教师课堂反思记录表

21-1
22
(2)反思表各个部分的设计思路。

预设的反思点。预设就是提前设计,要求教师备课时就要设计好,目的是帮助教师做有目的、有意识的反思,即课前就对反思的内容做好准备,避免课后根据回忆进行而出现随意性。

教学环节设计。根据预设的反思点设计的教学环节中除了要预设教师的行为外,还要对预期的学生反应进行描述,其目的是提醒教师要备学生,要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同时也是提醒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应与自己的设计是否一致,这是反思的切入点,是教师上课观察和记录的重点。

课堂发生的问题情境的描述。要重点与教师自己的预设进行比较。有了预先的设计和期望的行为,教师在记录此部分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就比较强,容易做到重点突出,为分析原因做好准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反思的盲目性,同时也帮助教师自己判断教学设计效果是否达到期望,从而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这是反思的重点也是教师的难点,教师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及其他方面。

改进的设计和对改进后实施效果的评价。反思的根本目的是改进行为,此环节是督促教师实践反思后的行为改进,使反思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改进后的实施效果的描述与评价”有可能成为教师下一次反思的起点,这样就可以使反思成系列地深入下去。

(三)设计观察表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同伴互助

通过前一阶段的初步实践研究,教师自己使用反思表进行反思,形成了良好的反思意识,克服了反思的盲目性,并掌握了基本的反思方法,基本形成了反思的操作技能。但我们发现教师们的反思心智技能亟待提高,对如何结合反思点抓住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后如何根据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对教材、学生研究还不深刻,因此对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把握不准,观察点与反思点不匹配。二是课堂对学生出现的状况无法顾及或观察不全面。三是个体对问题产生原因分析不透彻不全面,因此使教师的教学反思只停留在操作技能的层面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设计观察表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同伴互助的方法。

1.操作流程

具体操作流程见图2。

24

图2 设计观察表操作流程

2.步骤说明

(1)结同伴,分小组。

我们依据我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成立了科研中心组,中心组成员由各学科的教师组成,我们将中心组中三位同学科、关注点类似的老师结为同伴,组成同伴协作小组。

(2)设计观察表。

每次活动前,同伴协作小组的成员要共同根据授课教师的反思点设计观察表。观察表主要用来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各环节的表现,授课教师在观察表中要明确本节课的反思点和观察学生的观察点。为了便于记录,授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自己授课的经验把学生的表现分类分层地呈现在观察表上,这样,一方面体现授课教师对学生的预设,另一方面也便于观察教师在有限时间内进行记录。总之,观察表要遵循好量化、易观察、相匹配的原则加以设计。通过设计观察表可促进教师对教材理解,加深对学生认识的深刻性。

(3)教师授课,同伴观察记录。

授课教师现场上课,其余教师听课并根据观察表进行观察和记录,这样就可避免观察出现盲点,为课后反思奠定基础。

(4)共同反思、调整设计。

课后,参与教师一起研讨分析。一是看观察表内容是否可以说明反思点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的好坏,调整观察内容。二是当观察点与反思点匹配时,根据观察出的问题反思调整教学设计。

(5)再实践,再反思。

将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及观察表在同年级其他班再实践,再反思。另外,同一观察表在适合的内容中可多次使用修改,使观察表真正起到为反思提供有力依据的作用。一个反思点的问题解决了,还可以根据教学中的新问题另外再设计一个反思点,在此过程中发展教师的教学反思心智技能,提高反思的实效。

三、提升教师教学反思的实践效果

(一)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

这种以促进专业发展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思技能的培养,使教师真正感到了教学反思的价值,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从而大大调动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得以提升。在我们的后续调查中,选择“愿意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已从原来的10%变为96%,认为“反思对自己的教学及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的教师也由原来的8%变为70%。在我校,教学反思已成为绝大多数教师日常教学的自觉行为。

(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反思始于问题,是对问题的探究,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因此,提高教师发现、判断、分析教学问题的能力(即教学问题的认识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首要问题。教学反思表的填写、观察表的设计、同伴的合作分析正是引领教师提高认识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的反思技能得以提高,研究能力得以提升。近两年来,我校教师的研究论文获一等奖的就有23篇,其中国家级5篇、市级8篇、区级10篇,这刷新了学校教师研究论文获奖的纪录。

(三)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

同伴互助反思,不仅为实践后的反思提供了足够和清晰的材料,还可通过他人的视角拓展教师对自己的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促进教师个体对自己的行动及结果作出正确、深刻的判断及分析,不断提高教育评价素养,同时也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使教师在合作反思中受益于他人,也受益于自己,更受益于学生。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现在我校的优类课已由原来的8%上升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