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失之东隅
“童贯,禁军乃国之干城,糜烂至此,如何说是杞人忧天?”
赵桓直勾勾地盯着童贯,历喝道:“是否危言耸听,只需详细检点,真伪立辩!”
童贯不看赵桓,只对赵佶道:“陛下,臣久惯战争,胜多败少,全赖禁军上下骁勇敢战。
如今东宫为小人蒙蔽,轻信流言便胡乱指责,实在不妥。
臣请斩滋扰民间并惑乱太子之军健,以平息事端。”
“童贯!”赵桓厉喝道:“禁军之烂,古今罕见,此还是京畿,天下首府。
河北承平日久,且山高皇帝远,禁军怕是十不存一。
尔欲行灭辽事,意图封王,京畿禁军不堪用,河北诸军不能用,如何灭辽,如何封王?”
“殿下拳拳忧国之心可鉴。然年轻气盛,易为小人蒙蔽,冲动在所难免。
只是彻查之下,定然军心动摇,士气低落,若生变端,怕是不好收拾。”
童贯连消代打,化解了赵桓的诘问。
不但如此,更加隐含威胁。
潜台词便是,若是一意孤行彻查到底,相关人员为了自保,说不得要自导自演军变出来。
到时候,吃亏的还不一定是谁。
权臣之嚣张,实际已经威胁到了皇权。
赵桓却不怕。
彻查禁军的请求,是突然提出来的,毫无准备之下,能够组织多少人?
且军变可是以谋反论。
贪腐大概率流放,亦可能降职,保命无虞。
谋反妥妥地杀全家。
权衡厉害,能够有多少人附从,实在值得怀疑。
所以,赵桓冷笑,道:“涉及彻查,不是民变便是军变,尔等只会吓唬本宫乎?
国家厚养军兵百六十年,岂容宵小挑拨……”
“陛下,臣弹劾太子。”一言官出列,道:“太子为小人蒙蔽,无端攻讦朝中重臣,无储君端庄。
向日,陛下责罚东宫禁足三日,然太子置诏令于不顾,仍然浪荡市井,实乃无父无君至极。
且其泥浆打滚,全不顾储君体统,无为君之相。
因些微琐事,东宫擅杀有功军士,端的残暴无比,无仁慈之心……
为国家将来计,臣请陛下降旨训斥,再遣良师善加教导。”
吧啦吧啦,一通喷。
其目的,当然不是要废了储君,而是转移火力罢了。
赵桓岂能让他们如愿,道:“父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儿臣不作辩解。
只求父皇彻查禁军上下,严加整顿,以保我赵氏江山不失。
如此没了储君之位,也好过沦为阶下囚,吃那亡国之君耻辱。”
“殿下慎言!”滕和道:“陛下,区区泼皮威胁太子,事情简单明了,如何能够三番两次让储君自辞?
臣请旨,主审人犯,还东宫公道,请陛下决断。”
蔡京又道:“前日,殿下提议免除岁币岁赐,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实有功于社稷,尚未嘉奖。
窃以为,免除两岁之结余,可调拨十万缗于东宫,以为嘉奖。”
看赵桓尤不让步,蔡京开始收买封口。
虽然未曾明说,但是只要赵桓接受这十万缗,便表示他放弃穷追猛打,揭过这一篇。
他能怎么办呢?
费劲口舌,且不惜押上储君之位,赵佶还是不为所动。
绝望!
不能整顿禁军,只好接受收买,亦可方便自行积攒实力。
“善,每岁十万缗,不可短缺。”顿了顿,赵佶又道:“早间,朕以允诺东宫,恢复亲卫三百数,诸卿可有话说?”
“只是十余军健便能威胁储君,可见东宫护卫不足,理当恢复旧制。
且臣以为,东宫有太祖太宗遗风,定为一代雄主,或可扩亲卫至六百。”童贯奏道。
看赵桓尤不消气,童贯加码了。
“臣附议。”蔡京道:“只是太子不信禁军,当使自行招募为上。”
“臣等附议。”
难得的,满堂文武居然全部同意。
想以收买为交换,顺便给东宫找些事情,这是蔡京等人的想法。
刘韐这样支持太子的,想着增加东宫力量,终归是一件好事,于是也不反对。
赵桓拿了好处却不领情,又道:“父皇,整顿全部禁军不可,只点检捧日一军,可行否?”
“臣定当彻查捧日军上下,给东宫一个交代。”高俅道。
“臣愿监督此事,必不纵枉一人。”王黻也出列道。
弃车保帅,能以捧日军上下为代价糊弄了太子,也算是值得。
反正今日事毕,后面有的是手段操持,绝不会再出今日纰漏。
看他们答应的如此痛快,赵桓又道:“东宫日益增员,然属官不备,无法安置,请父皇做主。”
“陛下。”郑居中道:“东宫雄心壮志不可不爱护,不若许其便宜行事之权,也好让太子殿下有施展的余地。”
“太宰此言甚善,臣附议。”余深也道。
一般情况下,余深肯定要反驳郑居中的,现在情况不一般,不得不暂时以大局为重。
于是,早间求赵佶而不得的配置属官事,轻而易举的解决。
赵桓失望么?
当然失望无比。
然而他是太子,只要说不动赵佶,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而且看赵佶的模样,未必不知其中内情,只是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不想加以整顿。
上方,赵佶略微思忖后,道:“拟诏,高俅御下不严,致有禁军军健私自出营,惊扰太子。
去高俅开府仪同三司,仍留原职,着令严加整饬,谨防此类事再次发生。
一干人犯,明正典刑,传首诸军,以为警戒。”
“臣谨奉诏。”高俅跪下接了诏令。
去了开府仪同三司,不过是罚酒三杯下不为例罢了,其实是糊弄太子。
太尉是正二品,开府仪同三司是从一品,也就是说高俅降了一级。
然大权犹在,不痛不痒罢了。
至于去府所遗留的违制问题,这是问题?
赵佶不追究,高枕无忧。
“高卿,禁军乃国家屏障,当多多用心,莫得使东宫忧惧。”赵佶吩咐了一句。
高俅应下,道:“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赵佶微微颌首,看向赵桓,道:“拟诏,东宫亲卫不足,陷太子于险境,几致不可挽回之后果。
为东宫安危计,特增亲卫至六百数,户部岁给钱十万缗,以供养军兵。
另,太子忧国忧民,献策有功,岁于免除两岁结余中调拨十万缗于东宫使用,以为嘉奖。
为使太子安心,准其自择贤才,照前朝制度配属。”
“多谢父皇恩典。”赵桓毕恭毕敬谢了。
甘心么?
当然不甘心!
好不容易抓住机会,就这样白白错过了。
若是赵佶同意,突击检查禁军全部,里面的空额、贪污、压榨兵丁、训练荒废等事,定然全部暴露。
可惜赵佶不感兴趣。
以后再想抓到机会,怕是不容易,甚至,可能得等到他登基才能整顿。
只能依靠自己,其他人都靠不住,赵桓明悟了。
好在,一年有二十万缗,属官自备,亲卫六百,积攒实力会轻松许多。
而且自行招募亲卫,完全没有制肘,可以随意发挥。
也算不错。
赵桓思忖中,诏书已经拟好。
赵佶过目确认无误后用印,蔡京等人当场签名画押用印,光速把东宫亲卫扩增、属官自定的事宜给确定了。
赵桓接了诏书,表示一切尘埃落定。
以后,除非再有变故,否则赵桓不能轻易提出整顿禁军,除非他登基。
待赵桓接了诏书,赵佶挥手道:“朕乏了,退朝吧。”
“臣等告退。”
诸臣公依次退出,唯有赵桓不动。
他打算问问,赵佶到底是什么想法。
倒不是说必须追求一个公道,而是探明赵佶的态度,好为以后各项行动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