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舌尔/Seychelles
地理位置
塞舌尔是印度洋西南部的群岛国家,由115个大小岛屿组成。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中心地带,为亚、非两洲交通要冲。西距肯尼亚蒙巴萨港1593千米,西南距马达加斯加925千米。南与毛里求斯隔海相望,距印度2813千米。
地形特征
国土由大小115个岛屿组成,主要分成两大部分。北方32个岛屿组成的马埃群岛多为花岗岩岛。南方83个人烟稀少的岛屿则为珊瑚岛。以马埃岛最大,面积148平方千米。全部岛屿分为4个岛群:马埃岛及其周围卫星岛;锡卢埃特岛和北岛;普拉斯岛群;弗里吉特岛及其附近礁屿。塞舌尔山为马埃岛上最高点,海拔905米。全境多丘陵山地,无河流。
气候
塞舌尔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但在东南信风盛行的位置,气候条件略有好转。其热季平均气温30℃,凉季平均气温24℃。塞舌尔各岛的降雨量不等,在马埃岛,海面为2300毫米,而山坡则达到3560毫米。
自然资源
金枪鱼等渔业资源丰富。海域辽阔,专属海洋经济区为140万平方千米。森林面积约2000公顷。
经济
旅游业和渔业为两大经济支柱,金枪鱼罐头和对虾分别为塞舌尔第一、第二大出口商品,工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和日用品主要依赖进口。20世纪70年代中期勒内执政后,实行部分国有化,经济一度严重困难。80年代中期,政府通过制定发展旅游业和渔业的战略目标,推行私有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经济明显好转。但1995年后,西方国家以塞舌尔人均收入位非洲前列为由,对塞舌尔减援、停援,而塞舌尔继续维持高福利政策且基础设施建设开销过大,致使财政拮据,外汇短缺。政府虽几经努力,但总体经济形势依然严峻。2008年底至2010年间政府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2011年与所有债权国达成债务重组协议。近年来经济改革取得显著成果,经济整体运行良好。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7.46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万美元。
经济增长率:2.7%。
汇率:1美元=12.07卢比。
习俗
塞舍尔人保留古老习俗,常有人戴一只耳环,据说可避邪;有婚礼游行之俗,重视女子婚前的贞操,喜舞蹈,民间村社常在夜间燃起篝火跳舞。
交通运输
运输以空运和水运为主。
公路公路总长508千米。
水运首都维多利亚港位于印度洋国际航道,是印度洋上重要的交通枢纽。1994年,政府制定该港发展战略,决定利用外资开发港口,提高效益,使其成为优良的渔港、商港及印度洋地区的主要货物中转站。维多利亚是唯一港口,亦是西南印度洋地区最大的金枪鱼港。平均年吞吐量为50万吨。
空运塞舌尔航空公司拥有2架大型波音767飞机、1架波音737飞机和10架轻型飞机,经营国际和国内航班。塞舌尔航空公司有直达欧洲、中东、亚洲和南非的航班,共有13条国际航线。
教育
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学制小学6年,中学4年,青年服务队1年。塞舌尔大学是塞唯一一所大学,成立于2009年。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成人识字率达91.9%。2013年,共有学校85所,其中幼儿园34所、小学27所、特教1所、中学12所、大学预科学校11所。其中幼儿园学生2808人,小学生9472人,中学生7784人,大学预科生1655人。
主要城市
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是塞舌尔的首都。全国商业和文化中心,也是塞舌尔唯一城市。它位于马埃岛东北角,市内有建于1901年的动植物园。人口约3万。
旅游
塞舌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享有“旅游者天堂”的美誉。旅游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7%。主要旅游景点有普拉斯兰岛和阿尔达布拉大环礁岛等。
普拉斯兰岛旧称“棕榈岛”,是世界珍奇树木种类海椰子树的故乡。它位于印度洋中西部,面积40.4平方千米,为塞舌尔第二大岛。岛上的普拉斯兰国家公园的心脏地带坐落着马埃谷地自然保护区,1983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6种本地特有的棕榈树均生长在马埃谷地。
历史年表
16世纪
葡萄牙人曾到此地,将其取名为“七姊妹岛”
1756年
被法国占领,以“塞舌尔”命名
1794年
英国取代法国。后英、法多次易手,轮流占领
1814年
英法签订和约,塞舌尔成为英国殖民地,归英国在毛里求斯的殖民当局管辖
1903年
改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1970年
实行内部自治
1976年6月29日
宣告独立,成立塞舌尔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阿尔达布拉大环礁岛位于马达加斯加以北约420千米处,距非洲东海岸640千米。总面积350平方千米。拥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197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环礁上生存着15.2万只巨龟,是印度洋上唯一未遭人类侵扰的乌龟群体,也是环礁上最壮丽的自然景观。大环礁上幸存有印度洋上不会飞的鸟类——阿尔达布拉陆地秧鸡。此外,环礁上生长着19种特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