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且行且珍惜:林徽因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栀子花开

figure_0030_0011

这个秀美灵慧的女孩子离开杭州古城,开始了她一段崭新的人生历程。她带走了江南水乡的灵秀,带走了小巷里栀子花的清雅,还有西湖水面的一缕薄烟。小小年纪的她,还不懂相忘于江湖,不懂迁徙意味着时光的诀别。这时候她还未到风华绝代的年龄,但已经能够好好打理自己的青春韶华。有那么一天,她的风采将倾倒这座皇城。

林徽因9岁,父亲林长民居北京,全家则从杭州迁居上海,住在虹口区金益里,林徽因和表姐妹们一同进入虹口爱国小学读二年级。后来,徽因12岁上,全家又从临时落脚的天津迁往京城与林长民团聚。林徽因进入著名的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上学,表姐妹们也与她一同入读了教会学校。

林徽因的大部分传记都取“就读培华女子中学”这一观点,并说这是当时的顶级名校。该校由英国教会创办,是一所教风严谨的贵族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皆具上流社会的气度风采。但有人考证,现今已寻不到培华女校的记载,林徽因就读的可能是“培根女校”,培华是培根的笔误、遂以讹传讹下来。

不过,这所学校是外国人创办的教会中学这点可以确证无疑。

1916年的某一天,开学不久,徽因和一同入读的表姐妹们穿着校服拍了一张合影。照片上姐妹四人出落得亭亭玉立,气质不凡,尤徽因更甚。她已经不是四年前那个和姐妹们嬉笑打闹的小女孩子了,这几年无论是世事还是家中都发生了大的变化。曾经在徽因姐姐膝下撒娇的小妹麟趾已安睡在另一个世界。家也不再是和母亲两个人的家,而是需要和更多的人分享。林徽因秀丽的双眼蒙上了一层抹不去的忧郁。

从氤氲的江南水乡来到这座尊贵的皇城,初晓人事的林徽因感到一种与历史相连的沧桑和沉重。自己仿佛是一粒微小的尘埃,没有人会注意到她的存在。虽然敏感多愁,但也十分坚强,将自己和家都打理得干净漂亮。其实,在林徽因心中,自从祖父母相继离世,家已经变了,不再是往日安宁的归宿,而是一个需要时时小心的战场。在徽因10岁时去世的祖父,感受不到何雪媛和程桂林之间的波涛暗涌,但林徽因夹在中间却体验个明明白白。唯一能让她得到放松休憩的就是读书。这是属于她的世外桃源,在另一个世界里,她可以暂时忘记那些没有硝烟的你争我夺,放下林家长女的身份,只做单纯的林徽因。

1918年,林长民卸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不久之后就与汤化龙、蓝公武去日本游历。林徽因独自在家感到寂寞无趣,还想着给父亲一个惊喜,便翻出家中收藏的诸多字画,一件一件地整理分类,编成收藏目录。待到林长民归来,徽因兴致勃勃地拿给他看,满怀期望能得到嘉许。但林长民仔细阅读后指出了很多纰漏,让徽因情绪低落了好一阵子。她在父亲写给自己的家书上批注道:“徽因自信能担任编字画目录,及爹爹归取阅,以为不适用,颇暗惭。”

figure_0031_0012
1916年林徽因(右一)与表姊妹在培华女子中学学习时合影。

林徽因就像一株新鲜的栀子花,给这座高贵沧桑的北方城市增添了诗意与柔情。栀子花清雅的香气徐徐飘散着,美丽着而不自知。有些人的美丽与生俱来,有些则要经历时光的沉淀方能绽放,林徽因是前者。高贵清白的出身,眉目如画的容颜,满腹诗书的才情,这样的林徽因注定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开端。很快她就要漂洋过海,接受更绝美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