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舍弃黑暗,才能收获更多阳光
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也要像太阳一样,总是面对着事物光明的一面。
——胡德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更多,却不愿意将自己已经获得的东西松手。然而,生活常常是这样:如果不舍弃黑暗,就看不到阳光;如果不舍弃小的利益,就换不来更大的收入。
1984年以前,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集团前身)主要生产单缸洗衣机,那时候是按照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分类的。
原因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物品缺乏造成市场非常好,只要产品还能用,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送出厂门,而且绝对有市场,绝对卖得掉。就是连等外品都能够销售得出去。实在卖不了的产品,就分配给一些员工自用,或者送货上门半价卖掉。
1985年4月,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的投诉信,投诉海尔冰箱的质量问题。于是,张瑞敏到工厂仓库里去,把400多台冰箱,全部做了检查之后,发现有76台冰箱不合格。
为此,恼火的张瑞敏找到检查部问道,“你们看看这批冰箱怎么处理?”他们说既然已经这样,就内部处理了算了。因为以前出现这种情况都是这么办的,加之当时大多数员工家里都没有冰箱,即使有一些质量上的问题也不是不能用呀。
张瑞敏说,“如果这样的话,就等于还允许以后再生产这样的不合格冰箱。这么办吧,你们检查部门搞一个劣质工作、劣质产品展览会。”于是,他们就搞了两个大展室,在展室里面摆放上那些劣质零部件和劣质的76台冰箱,通知全厂职工都来参观。
员工们参观完以后,张瑞敏把生产这些冰箱的责任者和中层领导留下,就问他们,“你们看怎么办?”结果,大多数人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都是说最后处理了算了。
但是,张瑞敏却坚持说:“这些冰箱必须就地销毁。”他顺手拿了一把大锤,照着一台冰箱就砸了过去,把这台冰箱砸得稀巴烂,然后把大锤交给了责任者,转眼之间,把76台冰箱全都销毁了。
当时,在场的人一个个都流泪了。虽然一台冰箱当时才800多元钱,但是,员工每个月的工资才40多块钱,一台冰箱就是他们两年的工资!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员工们树立起了一种观念:谁生产了不合格的产品,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
一旦树立了这种观念,员工们的生产责任心迅速增强,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不敢马虎了,精心操作,“精细化,零缺陷”变成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心愿和行动,从而使企业奠定了扎实的质量管理基础。
又经过3年的时间,也就是1988年12月的时候,海尔就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市场的第一枚国内金牌,把冰箱做到了全国第一。
如果当年海尔人都盯着眼前的利益不放,不肯砸烂那些不合格的冰箱,那么就不会有海尔集团日后的崛起,更不会有如今的声誉。
可见,只有肯舍弃的人,才可能获得更多。那些紧紧攥着手里的东西不放的人,也只能是故步自封,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无论你遭遇的事情是怎样的不顺利,你都应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你自己从不幸中解脱出来。
如果你背向黑暗,面对光明,阴影就会留在你的后面!
假如你能够拒绝那些夺去你快乐的魔鬼;假如你能紧闭你的心扉,而不让它们闯入;假如你能明白,这些魔鬼的存在,只是你自己为它们提供了方便,那么它们就不会再纠缠你了。
努力培养一种愉快的心情吧!
一位神经科专家告诉人们,他发明了一种治疗忧郁症的新方法。他劝告他的病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要笑。强迫自己,无论心中喜欢不喜欢,都要笑。
“笑吧!”他对病人说,“连续着笑吧!不要停止你们的笑!最低限度,试着把你们的嘴角向上卷起。这样不停地笑时,看你感觉怎样!”他就是用这种方法治愈他的病人的。
把忧郁在数分钟之内驱逐出心境,这对一个阳光的人来说是完全可能做到的。但多数人的缺点就在于不肯放开心扉,让愉快、希望、乐观的阳光照进,相反却紧闭心扉,想以内在的能力驱除黑暗。
他们不知道,外面射入的一缕阳光会立刻消除黑暗,驱除那些只能在黑暗中生存的心魔!
在你遭遇困境时,你应当努力适应周围的环境,无论遭遇如何,都要背向黑暗,面对阳光!也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生命中希望的太阳。其实,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改变的,改变的是人的心态。正是因为心态的不同,使人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消极的人看到的永远是失败和痛苦,而积极的人则总会看到阳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