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森田疗法”中学会接受一切
接纳性信念是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提出的一种心理疗法,又叫“森田疗法”,在20世纪后期的日本国内及北美非常流行。它强调,只有在真正完全地肯定并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对自身及周围的环境进行客观评估,并正确地回应现实。
森田正马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有一位患者由于总是沉溺于自己设想的失败后的状态之中,所以心理极为消极,同时自我评价很低,自卑感强烈。正是这个事例的发现,森田正马提出了“唯事实为真实”的心理疗法。
森田疗法的关键在于放弃虚幻想象的影响,只把事实作为思维判断与行动的依据。
举例来说,一名运动员得了铜牌,虽然也是巨大的成功,但他很可能会懊恼,因为金牌才象征着胜利。在这名运动员看来,他的脑海中所想的并不是这枚已经到手的铜牌,而是那枚没有得到的金牌。这就产生了问题,因为如果只想着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怀着“如果下次还是只得铜牌怎么办”的心态去训练和比赛,那么即使下次得到了银牌,他仍然会沉浸在“为什么没有得金牌”的沮丧中,继而产生这种想法:“看来我不是这块料,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这些由自我否定、不愿接受现实引起的虚像会加剧他的怯懦与自卑情绪。
反过来看这个问题,如果这位运动员能换一种思路,不是否定铜牌,而是接受它、肯定它、欣赏它,告诉自己“这次是第三,下次就是第二,再下次就是第一”。如果能这样看待问题,就是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它可以导致人们产生继续努力下去的积极行为。
铜牌获得者的目标必然都是金牌。“我只为金牌而战”与“我得到了铜牌,距离金牌又进了一步”,虽然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但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信念——排斥性信念与接纳性信念。
排斥性信念是指试图改变现实或拒绝接受现实,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现实之中,坚持去追求自我欲望的满足。例如,一位小女孩想要一个新款的芭比娃娃,但父母却因其他原因给她买了另外一款,小女孩因此愤怒。为了威胁父母,她将买来的芭比娃娃扔在地上,自己坐在床边,屏住呼吸和父母生气,想要父母满足她的要求。结果,她的脸变成了紫色。不理睬父母,始终拒绝去关注墙角里那个崭新的芭比娃娃。这种信念便是排斥性信念。
相反,接纳性信念是一种积极的、灵活的认知方式。它建立在对客观事实的肯定与接受的基础上,无论人们内心意愿如何,第一步都必须承认事实,完全地接受现实。
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消除负面情绪
培养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便可以消除许多负面情绪。
一旦察觉到自己可能会受不良情绪影响,就要从内心给自己克服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不让负面情绪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
例如,羽毛球运动员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都是通过发球器来练习接球。机器会依照设定的速度和频率自动射出一个个羽毛球,受训者的球技和训练情绪无法影响到发球器,发球器也不会按照受训者的需求改变发球的方向和速度。这时,教练通常会让受训者站在指定位置接球,不会要求必须做到某种程度的接球动作,更不会要求其接到发球机的每一个球。教练如此训练的目的在于告诉受训者,唯有在学会接受并适应对方特点及面对自身状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寻求技能的提升。
接纳性信念对每个人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它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后天练习才可以获得,以下介绍几种练习的方法。
培养接纳性信念就是鼓励我们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勇敢接受现实,将负面情绪拒之门外,并且以乐观的积极情绪奋勇向前,最终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