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中讲到“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的生化特点;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活动。主要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春季三月,万物复苏,自然界欣欣向荣。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松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承受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对待事物,也要顺应此时的生长之性,不应该抑制其生发。这正是顺应“春生”的养生法则。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则会伤及肝脏,以致夏天容易发生寒性病变,出现阳气不足的病症。


夏季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相互交汇,自然界一片繁荣秀丽。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并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这样能够使阳气充分宣泄。这正是顺应夏季的养生法则。如果违背了这种法则,就会损伤心脏,以致秋天易发疟疾,减少了供养秋天的精气,致使冬季也较易生病。
秋季三月,秋高气爽,暑湿消失,自然界丰收平定。此时,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居上,人们应早睡早起,大体以与鸡活动的时间一致为宜。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以缓解秋凉对人体的伤害;内敛神气而不外泄,可保持平定,有助于肺的清肃。这就是秋季的养生法则。如果违背,则会对肺脏有损伤,以致冬天容易发生完谷不化所致的泄泻,从而减少了供给冬天贮藏的精气。

冬季三月,水冷成冰,地寒而裂,自然界草木凋零,万物伏藏。这时人们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要早睡晚起,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再起床,才能避免寒气侵袭。精神情绪要保持平静,同时还应当躲避寒气,注意保暖,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这就是冬季的养生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伤害肾脏,以致春天会发生痿病和厥病,而且供给春天的生发之精气就减少了。
如果违背了春季的养生原则,那么人体内的少阳之气就不能生发,从而使肝气抑郁发生病变;如果违背了夏季的养生原则,人体内的太阳之气便不能旺盛,就会发生心气内虚的病症;如果违背了秋季的养生原则,体内的太阴之气便不能收敛,就会发生肺热喘息胸闷的病症;如果违背了冬季的养生原则,体内的少阴之气便不能闭藏,就会发生肾气虚惫的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