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科学百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无所不在的电

威廉·吉尔伯特把“电”这个字与一块摩擦过的琥珀所产生的磁效应联系起来,从而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事实证明,这个设想是颇具预言性的。对吉尔伯特的研究颇感兴趣,并予以进一步提升的科学家之一就是德国人奥托·冯·格里克,他是在吉尔伯特公开出版其巨著《论磁》两年之后(1602年)出生的。格里克虽然是一位业余爱好者,但是却不乏创造才能。

冯·格里克对空间的本质表现出了深厚的兴趣。他曾经怀疑是否确实存在真空,即一个没有任何物质的空间。他之前的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对这一问题都持否定性的态度。

还有两个相关的问题是,行星如何在它们的运行轨道上运行?行星之间如何互相作用以及相互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开普勒和吉尔伯特曾经提出了磁力动因说,而冯·格里克则开始对这一学说的真实性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研制出了一种能够创造出部分真空的办法。1650年,冯·格里克成功地发明了一种能够用来把容器中大量空气抽出的、非常具有实用意义的抽气泵。与此同时,冯·格里克还对真空的各种物理属性进行了研究。他曾经作出了如下的推断:在真空里不会发生燃烧现象,但是真空中的磁铁依然能够对金属物质产生吸附作用。

figure_0020_0016
约瑟夫·普里斯特里的电学仪器

在1657年进行的马德堡实验中,冯·格里克把两个铜制的半球形物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圆球体,然后证明在把该球体中的空气抽出之后,周围空气所形成的气压会使这个球体处于密封的状态。为了对气压所产生的强大力量进行进一步的证实,冯·格里克让两组各有8匹骏马组成的小队试图把这个圆球拉开,但是始终无法完成。另外,冯·格里克在维也纳和柏林的宫廷里也进行了这个非常生动的实验。

figure_0020_0017
1800年,伏特向拿破仑·波拿巴和其他科学家们演示了他发明的电池,即由银和锌金属层交替缠在一起的“电池组”。拿破仑对这个发明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为伏特颁发了一枚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并授予伏特伯爵爵位。

在证明了磁力可以穿越真空之后,冯·格里克开始试图了解天体是否也会受到这种力量的作用。在对吉尔伯特的实验进行考察之后,格里克对这一实验进行了模仿,并研制出了一个由很多物质材料(如硫磺)构成的更大的圆球体。

格里克发现,在把这颗圆球旋转起来,并用他的一只手对其进行摩擦之后,同样能够显现出那种被吉尔伯特认为是电的物理效应。这个圆球就这样获得了吸附属性,并会放出火花,而且即使在圆球不再转动之后,这种效应仍然能够持续下去。这激起了格里克的极大兴趣,他接着制造出了一部机器,并通过这部机器的一个转动的曲柄来转动圆球体;在此之后,他还设计出了一个能够使圆球转得更快的用皮带驱动的机器。最终,他还能够使这个硫磺圆球发热。格里克通过他所进行的第一个试验证明了“电引起的发光”现象的存在。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冯·格里克实验机器的复制品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其严肃的科学研究。18世纪的上半期,静电机器几乎无处不在,同时还存在着很多由玻璃圆球或圆盘甚至是啤酒瓶制成的各种静电机器。

figure_0021_0018
法拉第认为: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效应,那么磁场必然也能够产生电流。1831年,他通过图中这个简易装置证明了磁能够发电的原理,而这个装置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变压器。

在英国,斯蒂芬·格雷发现了与静电有关的两件事情:第一,静电的无声放电或者无声倾泻能够沿着一条丝线被传播出去;第二,被带到“电源”附近的物体本身也会由于被电化而带电。

在法国,查理·弗朗索瓦·西斯特尼·杜菲发现,带电体能够互相吸引或者排斥,这个现象使他认为存在着两种形式的无声放电,并将它们命名为玻璃质的和树脂质的。

这些机器越来越成熟,并能够制造出大量的静电。然而如何把这些电能存储下来成为最大的难题。最后,这个问题由德国发明家埃瓦尔德·G.冯·克莱斯特和荷兰科学家皮埃特·凡·穆申布鲁克分别于1745年和1746年解决。这两位科学家分别发明了各自的设备,从而实现了对电能的储存。

此外,这两位科学家还发明了第一个电容器。他们首先用一个软木塞把装了半瓶水的瓶罐封闭起来,将一根金属丝线穿过软木塞并且使其能够伸到瓶内的水里。然后,通过把金属丝线靠近一个静电发电机的方式来使其通电。当这个瓶罐从这个静电发电机旁挪开的时候,那些电被留在了瓶罐内,这是任何碰到金属丝线的人都能感觉到的。1745年2月,一封信被公开刊登在《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上。这封信描述了那个碰到金属丝线的人的惨状:“他在开始的一瞬间完全没有了呼吸;然后,他感觉到右胳膊上剧痛,并就此落下了病根。”

冯·克莱斯特对这个系统进行了改善和提高。他在玻璃上涂了一层金属层,从而使静电可以直接穿越玻璃,进而直接抵达瓶罐内的水面。在这场早期的、显示谁的技术更高一筹的较量中,穆申布鲁克索性把这个简陋的玻璃装置的里里外外都涂满了金属层,从而使外部的金属可以给内部的金属直接施加电荷。在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实验之后,他发现位于金属层中间的玻璃层越薄,瓶罐内所放射出的电火花就越剧烈。这个实验结果似乎说明,电流是一股流体而不是两股,而这个假设是被美国的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证明的。穆申布鲁克的这个蓄电装置被命名为“莱顿瓶”,这个发明的某些版本一直沿用至今。

到了18世纪中期,电学已经逐渐成为了最流行的学科。人们发明了一连串带有电枢的设备。这种电枢围绕电负荷旋转,但是在通电的情况下则被排斥出去。“电不再是只属于知识分子的专利,也不再是一个神秘得让人神不守舍的新鲜事物,它很快便成为社会大众谈话中的一个话题。”科学历史学家帕特丽夏·法拉如是写道:“很多有钱人购进了他们自用的蓄电设备,而贵妇们则专心于制作能够握在她们手中从而照亮她们的鲸骨裙的小型照明手电,或者用一道很有感觉的(如有点痛)电流之吻使她们的仰慕者心潮澎湃。”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一口只要接触到静电就会鸣响的钟,而乱夸海口的吹牛家则吹嘘说静电荷可以起到治愈从头疼脚热到大病小灾在内的所有病痛。

随着更大量的电荷被莱顿瓶储存起来,以及许多莱顿瓶被连接起来用于储存实验研究中的大量电荷,人们越来越清楚地了解到了电的危险性。1750年,富兰克林证明,他能够在雷电交加的天气中通过放飞一只装有一个金属头和一根丝绸长线的风筝给莱顿瓶充电。由此,富兰克林证明闪电也是一种静电形式。另一个试图用闪电为蓄电池充电的人则因雷击身亡,这一惨烈的场面证明,地球上的电和天空中的电肯定都属于同一种无声放电现象。

1765年,启蒙运动中的自由主义者约瑟夫·普利斯特里与本杰明·富兰克林进行会面。在对政治问题进行讨论时,他们也就彼此的电力学研究成果与心得进行了交流。富兰克林积极鼓励普利斯特里将其研究成果公开发表。1767年,普利斯特里终于公开发表了《电学的古与今:以原创实验为视角》这部著作。除其他观点之外,他着重指出:两个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与两者之间的距离依照平方反比定律发生变化。这也正好是牛顿对万有引力问题的重要发现之一。

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库仑发明了一种极为敏感的力学设备,从而对普利斯特里的假设性学说进行了证明。后来,这个证明被称为“库仑定律”,它的内容是:两个电荷之间所存在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所带的电量成正比,而与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同时,库仑发现,他的定律也适用于磁吸引现象中的作用力。

figure_0022_0019
1820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意外发现,当一根磁针被带到电流场附近的时候,它竟然转向与电流形成直角的方向。然而,他只是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并没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电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由于每个莱顿瓶都只能放一次电,因此这使所有的研究都变得相当困难。19世纪初期,这些不利条件发生了转变,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意大利物理学家阿雷桑德罗·伏特的研究成果。伏特早就对电这种被冠以“动物之电”的神秘力量持一种无神论的客观立场。伏特的发现是他的朋友和同乡吕基·加法尼对外公开宣布的。加法尼早已用金属实验工具对青蛙的大腿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在试验中发现青蛙的腿部肌肉在被触碰的时候会发生一阵自然抽动。于是,加法尼便猜想,这是因为金属工具把某种电流释放了出来。在重复进行了加法尼的实验之后,伏特便开始确信电并不是由青蛙的肌肉组织产生的,而是由潮湿的环境以及研究试验中不同的金属工具同时导致的。

figure_0023_0020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现,当把磁铁沿着一个金属线圈移动的时候,金属线圈会产生电流。在这个发现的帮助下,他发明了第一台磁力发电机。

为了找到答案,伏特实施了另外一个更为直截了当的实验:他把不同种类的金属的合金(如银和锡、铜和铁等)放在自己的舌头上,它们带来了一些苦苦的感觉。于是,伏特猜想这种感觉应该是电由一种金属通过舌头上的唾液流到另一种金属时所产生的。根据伏特所进行的详细记录,不同的金属合金会带来强度不一的苦味感觉。此后,他还设计出了他原来进行的实验的人造版模式,即把银盘和锌盘叠加在一起,然后在中间放一张浸泡过盐水的纸,从而把两个金属盘隔开。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一股连续性电流的产生。

最早运用伏特的研究成果的科学家之一是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戴维以其颇具创造性的气体实验闻名遐迩,而电堆的可能性研究激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如果化学反应能够发电,那么电本身能否与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把它们分离成这些物质的组成元素?

戴维建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电堆,并为多种化合物(如碳酸钾)通上电流。他发现,在被连上电池电线的一块碳酸钾中,有很多发亮的金属滴状物开始形成,并爆向空气。他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元素——钾。同时,戴维也把其他化学元素分离出来,如钠、钙、锶、钡、镁、硼和硅等。他开始确信自己所说的:“化学和电力吸引现象是由同一个原因造成的。”

在戴维的众多科学遗产中,还有另外一个观点,即化合物中的原子是通过某种电力作用而结合在一起的。这个观点得到了法拉第的拥护和支持。在戴维因一次实验事故炸伤了脸从而造成暂时性失明之后,法拉第受聘担任其助手。

诞生于1791年的迈克尔·法拉第是一名铁匠的儿子。法拉第自幼体弱多病,13岁的时候被迫退学,成为一名装订商的学徒。在那个时候,他阅读了很多科学书籍。与此同时,他继续聆听由戴维主讲的一系列化学讲座。在整个讲座过程中,法拉第总是一直保持着全神贯注的状态,并做了非常详细和全面的笔记。

当戴维在实验事故中受伤而需要一名助手的时候,法拉第便被推荐去担任这一职务。考虑到法拉第所记的笔记颇能反映出他的机敏,戴维雇用了他。当时,戴维正要去欧洲大陆进行一次为期18个月的巡回演讲。于是,只有22岁的法拉第被他带在了身边。对于能够听到戴维的演讲以及对戴维的实验进行观察,法拉第感到非常荣幸。此外,他还能够与当时欧洲最伟大的科学家进行面对面的接触。

其间,法拉第开始着手对自己的研究项目进行研究,尤其是对电和磁之间的关联性的研究。1820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发表了一篇关于在磁铁旁的电流可以使磁铁与电流方向形成直角的论文。法国物理学家安德烈·玛丽·安培继续进行奥斯特的研究项目,并在1821~1825年期间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基本关系原理。安培在实验中发现,两根通着同一方向电流的电线之间发生了磁力吸引,而当电流变成相反的方向时,两根电线则互相排斥。在把电线缠绕成线圈,并再次使其通电时,安培发现他已经做成了一个电磁铁,因为缠成线圈之后的磁力增加了很多。同时,把线圈缠在一块铁条上同样可以使这个磁体的磁性变得更强。于是,安培认为磁力来源于把所有原子在电线和铁块上排列起来的电流。

在奥斯特旋转罗盘的基础上,法拉第不由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能够引起磁效应,那么磁能否用来发电呢?在给一根铁棒缠上电线线圈之后,法拉第把一对磁力很强的磁铁在电线线圈方向上进行移动。一个专门用来检测电流的检流计显示,电线圈中已经产生了电流。此后,法拉第对这个模型进行了改进,他把两块磁铁固定下来静止不动,在两块磁铁之间放置一个铜制圆盘,通过转动磁铁之间的铜制圆盘就能够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被连到一端固定在离旋转圆盘边缘较近的地方,另一端则连接到圆盘旋转的轴心上的电线上。

于是,法拉第研制出了第一部电磁发电机。在19世纪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人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许多新的引擎和机器,而这些新发明给运输和通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那么,发电机是如何运作的呢?法拉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研究。他当时并不知道电子的概念,而正是电子微粒的运动组成了电流本身。法拉第曾经进行了如下的猜想:当电流通过某种物体的时候,会使这些原子作用力场处于一种紧绷的压力状态;而在原子把电流传给下一个群簇之后,这种紧绷的压力状态就可以解除。电沿着紧绷的线路通过导电物质的道理,就好像水波纹在通过水面的时候总会保持其高峰状态一样,移向岸边的不是水本身,而是能量。因此,法拉第认为这种方式可能就是闪电发生的原理和静电产生的真实方式,同时也是电流通过电堆时的唯一方式。尽管法拉第对于电的本质没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但是他的回答已经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