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人体经络穴位养生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冲脉主要穴位详解

会阴

【穴位一找准】在会阴部,男性的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的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功效】醒神镇惊,通调二阴。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痔疾,脱肛。

【刺灸法】

(1)平日灸三壮。

(2)急救针1寸。溺水,窒息,产后昏迷,癫狂。可灸,但孕妇慎用。

穴位详解

会阴又叫屏翳,金门,下极,下阴别。此穴也是任脉上的起点,在前面任脉中有相关介绍。此处从另一角度进行一些讲解。在前后阴之间,其前为前阴,后为后阴,本穴会与二阴之间,且为任、督、冲三脉之会。

figure_0070_0059
◎会阴穴。

会阴。会,交会也。阴,阴液也。该穴名意指由人体上部降行的地部阴液在此交会。本穴物质来自人体上部的降行水液,至本穴后为交会状,故名。

下阴别。下,指本穴位于人体下部。阴,阴液。别,别走。下阴别名意指上部降行至此的地部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别走体内。本穴物质为汇聚的地中经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相通,汇聚的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别走体内,故名下阴别。

屏翳。屏,屏障也。翳,羽毛做的华盖穴也。屏翳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中不光为地部经水,亦有大量的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人体上部降行的地部经水,性温热,在由本穴回流体内时亦蒸发出大量水湿之气,此水湿之气如同人体的卫外屏障一般,故名屏翳。平翳名意与屏翳同。

金门。金,肺金特性之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金门穴名意指本穴有大量凉性水气循任脉上行。理同屏翳穴位详解。

下极。下,下部也。极,极点也。下极名意指本穴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海底名意与下极同。

会阴穴的日常保健方法有三:

(1)点穴法:睡前半卧半坐,食指搭于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点按会阴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

(2)意守法:姿势不限,全身放松,将意念集中于会阴穴,守住会阴约15分钟,久之,会阴处即有真气冲动之感,并感觉身体轻浮松空,舒适无比。

(3)提肾缩穴法:取站式,全身放松,吸气时小腹内收,肛门上提(如忍大便状),会阴随之上提内吸,呼气时腹部隆起,将会阴肛门放松,一呼一吸共做36次。

气冲

【穴位一找准】气冲穴位于人体的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理气止痛,调经血。

【主治】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1.0寸,局部重胀。针刺不宜过深,用于调经,理气止痛。

(2)向外阴斜刺1.0~2.0寸,局部酸胀并向生殖器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穴位详解

气冲穴,位于大腿根里侧,此穴下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即腹股沟动脉处。在按摩时,先按揉气冲穴,然后按揉跳动的动脉处,一松一按,交替进行,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温暖手足有益。

气冲。气,指穴内气血物质为气也。冲,突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气,其运行状况是冲突而行。本穴物质来源有二,一为归来穴下行的细小经水,二为体内冲脉外传体表之气。由于冲脉外传体表之气强劲有力,运行如冲突之状,故名。

气冲位处人体腹股沟处形成肌肉的凹陷之状,而气冲的穴周肌肉又是较为丰满,即是气冲外冲的风气作用之故。一方面,气冲强盛的外冲之气将体内的五谷精微物质输向了体表,另一方面,气冲外冲的风气又将穴内地部的脾土微粒吹刮而起,脾土微粒在空中吸湿后又回降于气冲周地部,故而气冲位处凹陷之处而穴周部分则肌肉丰满。

figure_0071_0060
◎气冲穴。

本穴为冲脉、足阴明之会,但实为冲脉所出也。《素问·痿论篇》曰:“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此段文字即说明冲脉为诸经脉之源,且会于足阳明气街穴,足阳明受其气血而为之长。气街穴即气冲。从气冲的物质运动变化规律分析,不难得出,冲脉气血的特征是体内的高温高压之气作用变化而成。因此,冲脉气血从体内外出体表经脉则化为强劲的热性水湿之气,可渗灌于诸经脉之中。

《甲乙》言气冲灸之不幸,使人不得息,亦因冲脉气血为体内高温高压的水液气化而成,其正常的运行即是由内向外传输,渗灌诸经。气冲为冲脉气血的一个出口,冲脉气血能出于此是在温差压差条件下实现的,灸则使穴处的温压升高,冲脉内部气血不得出,故热胀于内,使人不得息。

日常保健按摩时,先按揉气冲穴,然后按揉跳动的动脉处,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止,此法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很有益处。

横骨

【穴位一找准】横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功效】清热除燥。

【主治】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通,疝气。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穴位详解

横骨又叫下极,屈骨,屈骨端,曲骨端。

横骨。横,指穴内物质为横向移动的风气也。骨,指穴内物质中富含骨所主的水液。该穴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本穴物质为阴谷穴横行传至的冷湿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胀散并横向传于穴外,外传的风气中富含水湿,故名。

下极。下,指本穴位于胸腹的最下部。极,屋顶之意,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下极名意指肾经气血在本穴达到了它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寒湿滞重要靠不断地吸热才能上行,而本穴则是肾经下部经脉气血上行所能到达的最高点,故名下极。

屈骨。屈,亏缺之意。骨,阴性水液也。屈骨名意指肾经气血由于本穴的向外散失而处于亏缺之状。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量不大,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并散失肾经之外,肾经气血因此更加亏缺,故名屈骨。屈骨端名意与屈骨近同,端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气血在此到达顶端。

figure_0072_0061
◎横骨穴。

曲骨端。曲,隐秘也。骨,肾主的水液也。端,极点、尽头也。曲骨端名意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水湿至此已到尽头。理同屈骨穴位详解。

大赫

【穴位一找准】人体大赫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取穴时,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大赫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四点的左右一指宽处,即为此穴。

【功效】散热生气。

【主治】阴部痛,子宫脱垂,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不妊,泄泻,痢疾。阳痿、早泄、膀胱疾病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道。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穴位详解

大赫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又叫阴维穴,阴关穴。

大赫。大,大也、盛也。赫,红如火烧十分显耀也。大赫名意指体内冲脉的高温高湿之气由本穴而出肾经。本穴物质为体内冲脉外出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因其高温而如火烧一般显耀,因其高压而气强劲盛大,故名大赫。

figure_0073_0062
◎大赫穴。

阴维。此名是从本穴的特定功能上而言的。本穴物质为冲脉外传的高温高压水气及横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冲脉强劲之气的带动下,横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由此输布胸腹各部,有维护胸腹阴面阴液的作用,故名阴维。

阴关。阴,阴液也。关关卡也。阴关名意指冲脉外输的强劲热只能带动本穴天部的水湿之气上行,而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则无此作用,阴性水液只能循肾经下行。

气穴

【穴位一找准】该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关元穴左右一指宽处。

【功效】调理冲任,益肾暧胞。

figure_0073_0063
◎气穴。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痢疾,腰脊痛,阳痿,生理不顺、腰部疼痛、冷感症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道。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8~1.2寸;可灸。

穴位详解

气穴。穴内物质为气态物也。本穴物质为大赫穴传来的高温高压水气,至本穴后,快速强劲的高温高压水气势弱缓行并扩散为温热之性的气态物,故而得名。该穴别名胞门穴。

胞门。胞,胞宫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胞门名意指胞宫的外输气血由此外出冲脉。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温热之气,此气来源于胞宫,在本穴开始向冲脉以外传输,是冲脉气血外出的主要门户,故名胞门。

阴交

【穴位一找准】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功效】利水消肿,止泻。

【主治】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不利,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四满

【穴位一找准】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功效】除湿降浊。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痛,遗精,遗尿,疝气,便秘,水肿。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穴位详解

四满,冲脉、足少阴之会,又名髓府穴,髓中穴,髓海穴。

figure_0074_0064
◎四满穴。

四满。四,四面八方也。满,充斥、充满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充斥穴内各个空间。本穴物质为气穴传来的热性水气,水气上行至此后热散冷凝化为雾状水滴并充满穴周,故名。

髓府。髓,肾之精也,寒性水湿之气也。府,府宅也。髓府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化为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气穴传来的热性水气,至本穴后热性水气散热冷凝而变为寒性水气,故名髓府。髓中、髓海名意与髓府同。

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中注

【穴位一找准】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功效】利湿健脾。

【主治】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燥结,泄泻,痢疾。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穴位详解

中注。中,与外相对,指里部。注,注入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四满穴传来水津湿气,至本穴后则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故名。

肓俞

【穴位一找准】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功效】积脂散热。

【主治】腹痛绕脐,呕吐,腹胀,痢疾,泄泻,便秘,疝气,月经不调,腰脊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穴位详解

肓俞,冲脉、足少阴之会,又名盲俞穴,子户穴。

肓俞。肓,心下膈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膏脂之类。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输体表,故而得名(何以知本穴物质来自胞宫?其理如下。本穴位居脐旁,而脐则为人体胸腹部体表的重力场中心,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必定是来自与之全息对应的体内重力场中心附近脏器。体内的重力场中心为二肾,相邻的脏器有胞宫和膀胱,但本穴位于冲脉,这就决定了本穴的气血物质是来自胞宫而非膀胱)。

figure_0075_0065
◎肓俞穴。

商曲

【穴位一找准】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功效】运化水湿,清热降温。

【主治】对腹痛、泄泻、便秘、肠炎、腹中积聚等不适等症状。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穴位详解

商曲,冲脉、足少阴之会,又名高曲穴,商谷穴。

商曲。商,漏刻也。曲,隐秘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本穴物质为肓俞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少部分水气吸热后特经上行,如从漏刻中传出不易被人觉察,故名。

阴都

【穴位一找准】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功效】降浊升清。

【主治】腹胀,肠鸣,腹痛,便秘,妇人不孕,胸胁满,疟疾。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穴位详解

阴都穴,冲脉、足少阴之会。又叫食宫穴,通关穴,不宫穴。

阴都。阴,阴凉水湿也。都,都市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云集之状,穴外气血不断地聚集本穴同时又不断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

figure_0076_0066
◎阴都穴。

食宫。食,胃所受之五谷也,此指脾土物质。宫,宫殿也,大的居住地也。食宫名意指随肾经冲脉气血上行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归于地部,随冲脉气血上扬的脾土尘埃亦回落地部,如同回到脾土应有的居住之地,故名食宫。

幽门

【穴位一找准】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0.7寸(按病人的身体计算)。

【功效】升清降浊。

【主治】腹痛,呕吐,善哕,消化不良,泄泻,痢疾。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

穴位详解

幽门穴,冲脉、足少阴之会,又名上门穴,上关穴,幽关穴。

幽门。幽,深长、隐秘或阴暗的通道。门,出入的门户。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本穴物质为腹通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性寒湿滞重,至本穴后,在外部传入之热的作用下只有极少部分水湿循经上行,肾经冲脉气血从此由寒湿之性转而变温热之性,故名。幽关名意与幽门同。

上门穴。上,上行也。门,出入的门户也。上门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上行。理同幽门穴位详解。上关穴名意与上门同,关指穴内滞重的水湿被关卡于下,只有轻质之气循经上行。

figure_0076_0067
◎幽门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