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一生的哈佛情商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情商——成功人生的核心实力

智力对于科学发现并没有什么用。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 踏上情商之旅

哈佛最重要的一课:情商

1990年,一个新的心理学概念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人类智能的革命,并引起了人们旷日持久的讨论,这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和约翰·梅耶提出的情商概念。1995年10月,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感智商》一书,把情感智商这一研究成果介绍给大众,该书也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畅销书。

丹尼尔·戈尔曼说:“成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如果你控制了情绪,便控制了人生;认识了自我,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哈佛人,如果你拥有了高情商,那么你就可以让心中时时充满绿意。

随着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在激烈的现代竞争中,情商的高低已经成为了人生成败的关键。作为掌握情商知识的受益者,美国总统布什说:“你能调动情绪,就能调动一切!”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些人物质生活虽然不富有,但是看起来幸福满足,生活中充满了欢笑和友谊;而那些相对富有的人却经常在抱怨生活的不公,总在花大把的时间跟每个人倾诉:为什么他们的处境这样不好。

学术、事业和物质生活的成功一定是幸福所必需的吗?一个人有多成功和一个人到底有多幸福,二者之间的矛盾我们应该怎么来解释?答案就是情商——一种了解和控制自身和他人情绪能力。有了它你就可以把握说话做事的分寸,去促成想看到的结果。那么什么是情商呢?

“情商”是“Emotional Quotient”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情绪智慧。但这样的答案显然过于简略,要想更深入地认识情商,就有必要了解情商与智商的关系,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情商概念是作为智商的对立面提出的。戈尔曼在他的书中明确指出,情商不同于智商,它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由下列5种可以学习的能力组成的:

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能立刻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能够安抚自己,摆脱强烈的焦虑、忧郁以及控制负面情绪的根源。

激励自己的能力——能够整顿情绪,让自己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增强注意力与创造力。

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理解别人的感觉,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

维系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理解并适应别人的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这些对情绪的把握能力是生活的动力,可以让我们的智商发挥更大的效应。所以,情商是影响个人健康、情感、人生成功及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情商的培养有利于你作出正确的选择,主导生活的各个领域。简单说,情商就是与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它更需要人们学会如何处理情绪:

辨认情绪:情绪携带着数据信息,向我们暗示了身边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我们需要准确地辨认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来更好地传达自我的情绪,从而有效地与他人交流。

运用情绪:感受的方式影响着思考的方式和内容。遇到重要的事情,情商确保我们在必要的时候及时采取行动,合理地运用思维来解决问题。

理解情绪:情绪不是随意性的。它们有潜在的诱发因素,一旦理解了这些情绪,就能更好地了解周围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情。

管理情绪:情绪传达着信息,影响着思维,所以我们需要巧妙地把理智与情感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不管它们受不受欢迎,我们都要张开双臂去选择、去接受积极情绪所促成的策略。

《牛津英语词典》上说:“情绪是心灵、感觉、情感的激动或骚动,泛指任何激动或兴奋的心理状态。”简单来说,情绪是一个人对所接触到的世界和人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也就是快乐、生气、悲伤等心情,它不只会影响我们的想法和决定,更会激起一连串的生理反应。

情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准确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一种接近并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一种调节情绪,以帮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运用其实是一门艺术。

人的情绪体验是无时无处不在进行的,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莫名其妙被某种情绪侵袭的经历。这些情绪体验既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也包括消极的情绪体验。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是对人的行为有利的,所以,认识情绪,进而管理情绪,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课题,也是哈佛最重要的一课。

情商是“命运的使者”

情商是人在进化中发展出来的技能。正是因为有了情商,人才能够在进化中逐步胜出,最终成为地球上的统治者。无数事例证实:情商就是一种情绪管理的能力。情商高,代表着情绪管理的能力强,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力也比较好。反过来说,情商低,就代表一个人常常会陷入大悲大喜的情况,并且因为这种巨大的情绪起伏而最终一事无成。情商低的人相对地人际关系很容易紧张,社会适应力也较差。

美国一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议员康农在初上任时就受到了另一位代表的嘲笑:“这位从伊利诺伊州来的先生口袋里恐怕还装着燕麦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讽刺他身上还有着农夫的气息。虽然这种嘲笑使他非常难堪,但他自己也确实如此。这时康农并没有让自己的情绪失控,而是从容不迫地答道:“我不仅在口袋里装有燕麦,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草屑。我是西部人,难免有些乡村气,可是我们的燕麦和草屑,能生长出最好的苗来。”

康农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并且就对方的话“顺水推舟”,做了绝妙的回答,不仅自身没有受到损失,反而闻名于全国,被人们恭敬地称为“伊利诺伊州最好的草屑议员”。

这位议员无疑是一个高情商者:对于讽刺和攻击他的语言,他没有愤怒,而是及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用高情商化解了矛盾与尴尬。情商不仅仅是管理自我情绪,也管理他人情绪。

哈佛学者一直认为,情商是一种管理情绪的艺术,如果你要快乐幸福地生活,你就要学会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也是提高你情商的方法。掌握并认真利用好这门艺术,将会令你受益一生。

丹尼尔·戈尔曼宣称:“婚姻、家庭关系,尤其是职业生涯,凡此种种人生大事的成功与否,均取决于情商的高低。”一份有关调查报告披露,在贝尔实验室,顶尖人物并非是那些智商超群的名牌大学毕业生。相反,一些智商平平但情商甚高的研究员往往凭借其丰硕的科研业绩成为明星。其中的奥妙在于,情商高的人更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高智商就意味着高成就,其实,人一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功于智商,另外80%则受情商的影响。所谓20%与80%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比例,它只是表明情商在人生成就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智商的作用不可或缺,但过去我们把它的作用估量得太高了。

为此,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嘉纳说:“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许多资料显示,情商较高的人在人生各个领域都占尽优势,无论是谈恋爱、人际关系,还是在主宰个人命运等方面,其成功的几率都比较大。

哈佛学者都深知一个道理,那就是情商在引领他们走向卓越,超越平庸。智商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差不多的,而后天的情商教育与情商培养则可以改变我们的生命轨迹。当你相信情商的力量时,情商就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奇迹。

情商让你不抱怨

抱怨是低情商的表现,人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不要抱怨命运。因为抱怨不但会让自己内心痛苦不堪,而且在怨天尤人的愤怒情绪中,只会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再次错过解决问题的机会。抱怨除了使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很恶劣以外,还会令自己一事无成。

哈佛学者说:“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则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沉沦。”不管我们遇到了什么境况,喋喋不休地抱怨注定于事无补,甚至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停止你的抱怨吧!让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你所埋怨的根本原因就在你自身。你抱怨的行为本身,正说明你倒霉的处境是咎由自取。喜欢抱怨的人在世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而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缺少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收紧了身上的锁链,将自己紧紧束缚在黑暗之中,只有把抱怨赶走的人,才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威尔·鲍温曾经接受一家电台晨间节目的采访,采访结束后与工作人员聊天时,一位播音员对他说:“我是靠抱怨维生的,而且我靠抱怨获得了非常高的薪水。”

鲍温问他:“如果把快乐分成从一到十这十个等级,你在哪个等级呢?”

很明显,他愣了一下,几秒钟之后他伤感地问鲍温:“有负数可以算吗?”

那一刻,鲍温感受到了这位“高薪”播音员内心的不安。

其实,曾经有一段时间,鲍温也像那位播音员一样,内心充满忐忑。所以他总是想用自己的大嗓门、抱怨和对他人的指责来压抑心里的不安。当鲍温的第一任妻子离开时,她告诉鲍温在他的身边从来没有安全感,这令她身心交瘁。

从那天开始,鲍温进行了认真的反省。多年以来,他一直试图改变身边的一切以变成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但是长时间的思考之后,他才豁然明白:有安全感代表接受事物的原貌,而不是试图改变它。

对于一个常常抱怨的人来说,不安的情绪是他们在每天的生活中必然要承受的,以至于渐渐成为不可言说的习惯。

那些内心踏实的人,往往能够认同自己的长处,接受自己的缺点,悠然自得,从来不会透过他人的目光来肯定自己。而没有安全感,内心充满不安的人,常常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他们或者将自己的成就昭告天下,以博得赞赏,或者反复诉说不幸的遭遇,以换取同情,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用各种方式掩饰自己的不安,而终于成为一个爱抱怨的人。

所以,真正有安全感的人能够诚实面对自己的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他们不会压抑自己内心的种种情绪,而是会自然而然地接受所有痛苦的情绪带来的不适,一旦内心真正接受了,自然不需要再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发泄。

情商是一种“综合软技能”

21世纪的生活竞争力越来越大,硬技能已经开始不够用了,雇主会要求雇员有高等级的“软技能”,如:

——与他人融洽相处的能力

——有效地领导团队(靠软硬兼施管理的日子已经过去)

——促进他人的进步和管理他人的知识

——自我成长

——人际交往能力强

——尽可能有效地运用认知(思考)能力

——面对困难时,依然保持活力

——积极处理批评和困境的能力

——在危机中保持冷静的能力

——作决定时,有理解和接受他人有效观点的能力

这些软技能统统可以归于情商。雇主之所以对雇员的情商感兴趣,原因很简单——你的高情商对他们的生意有好处。

我们知道情商有五大内容,均属于软技能,下面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五大内容。

自我认知的能力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为什么不高兴……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不断地问自己,然而至今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即便如此,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

认识自我包括的内容如下:我的身体外形——有什么优势,有哪些缺陷;我的情绪个性——是易冲动还是沉着;我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我有什么长处,什么短处……一些人会因为自己的高矮胖瘦而不能坦然面对自我,那么他的自我认知就出现了障碍。也有一些人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位置认识不清,导致命运的悲剧发生。

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

情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控制自我,没有自制力的人终将一无所成,因为哪怕是一点的小刺激或小诱惑他都会抵制不了,进而深陷其中。控制自我情绪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人是有理性的,而非依赖感情行事。托马斯·曼告诫人们:“抵制感情的冲动,而不是屈从于它,人才有可能得到心灵上的安宁。”

自制,顾名思义就是克制自己。看似不自由,殊不知,为了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有意识地克制自己。没有自制力的人是可怕的,不但他的思想会肆意泛滥,行为更会如此。一个失去自制能力的人是不会得到命运的眷顾与垂青的。

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我激励就是给自己打气,鼓励自己要争气,在逆境中要奋起。而支持崛起的信念则来自于自我激励。许多不成功的人不是没有成功的能力与潜质,而是他们思想上就不想成功。他们在受到羞辱时除了暗自神伤,嗟叹命运不济时,从不给自己打气,他们会习惯“劣势”,久而久之就真的只有失败与之为伍。

一个有成功意识的人,都是允许自己失败,却不会允许自己倒下的人。因为失败是一时的,可以激励自己往上走,但倒下就是永久的失败。

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时常有人抱怨某人“不会察言观色”,或者是“没有眼力价”,无论是哪种表达,都是关于情商中识别他人情绪的表现。一个不懂得识别他人内心的人,是无论如何达不到想要的成就的。

哈佛人认为,识别他人的情绪是与人沟通方面必不可少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影响他人,更能影响自己。

人际交往的能力

美国有一个叫泰德·卡因斯基的人,他16岁进哈佛,20岁毕业,而后在密歇安大学获数学硕士、博士学位,接着,又到世界第一流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任教。然而,卡因斯基虽然智力超群,却从未培养过自己的社会交际技能。整个中学时期同学几乎见不到他的影子,他从不同任何人交往,更不能与人建立长久的关系。在大学里,他也如此,人们送他一个“哈佛隐士”的绰号。

卡因斯基在制造炸弹方面有特殊才智,但他在社交方面却是低能儿,因长期压抑而导致心理异常。他不但没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最后却是用自己研制的炸弹杀死了3人,伤了22人。

这就是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后果,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先生说,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20%的专业能力和80%的人际关系,足见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而他所说“20%的专业技能”主要靠智商来获取,“80%的人际关系”却是靠情商获得。

2 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

智商的“成名史”

智商,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智商=智龄÷实足年龄×100。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在20世纪中叶提出来的,几十年来这一概念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智力的发展。

智商反映了一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是人们运用大脑进行分析、运算以及逻辑推理,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商高低有先天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开发和训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一个健康的人终其一生只利用了他固有能力的10%。”还有人认为只利用了4%或6%,甚至更低。

美国《使用你的大脑》一书的作者拉尼·布赞教授说:“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人才开发有家庭开发、社会开发和自我开发这几个部分,而关键是自我开发,就是要有自我开发的意愿、热情、方法,并形成自我开发的习惯,这是造就人才成长重大差异的根本原因。不断地学习积累,提高智商,这是成功的基本条件。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发育的大脑都有如下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

空间能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空间的能力。

音乐能力:包括声音的辨识及韵律表达的能力。

运动能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社交能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

自知能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生活方向的能力。

以上几种能力是每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应具备的,但为什么每个人的各种能力表现不同呢?这是由每个人的心理状况和生理状况决定的,心理状况是功能性因素,生理状况是基础性因素,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人类的智商是可以获得提升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改变饮食习惯。多吃有益增强记忆力的食物。如:蛋黄、大豆、瘦肉、牛奶、鱼、动物内脏及胡萝卜、谷类等。大脑获得更多的动力,就有利于大脑的开发,从而提高智商。

为自己营造一个具启发性和刺激感官的环境。在我们周围,天赋极佳者当然还是少数,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间型。智力发展虽有遗传基础,但同时还受环境因素的强烈影响。遗传基础只规定了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后天教育与环境对人们的智力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适当培养音乐细胞,激发灵感。形容一个人聪明,有很多词语:机敏、鬼主意多、分析能力强、有第六感等,仔细研究这些词汇,你会发现一个通性:聪明人总是想得更多、更全面、眼光更准确,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灵感强”。

运动——发挥天赋,弥补短处。运动有很多种,有纯体力运动,如长跑、短跑;还有纯脑力运动,如下棋、打游戏;还有智力、体力相合运动,比如足球、排球、篮球、羽毛球。

一个善于开启智慧头脑的人,一定是个善于发现机会和勇于开拓的人,成功会离他更近。善于运用智慧的人,比只会埋头苦干、不善思考的人更受欢迎。这就是智慧的作用。正是这种智慧的光芒,使我们能够致力于发展完美的生活状态。因此,寻求智慧的源泉,探求智慧的培养方式,提高智商的指数,也就成为我们追求完美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正带给我们快乐的是智慧,不是知识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真正带给我们快乐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

什么是知识?知识是那些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索和感悟而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我们从学校、父母、长辈那里学到的一切,从书本杂志、电影电视、朋友闲谈等等地方获得的一切信息都是知识。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心灵感受而获得的能力。智慧无法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而获得,智慧是思维的“孩子”,不经思考的人无法获得智慧。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

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完全可能只是千万次地重复人家的思想,自己却不善思考,不去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

掌握很多实用技能也不等于有智慧

一个人学会驾车,学会电脑,但他不一定富有智慧,因为他很可能是被迫去做,内心却对这些技能毫无兴趣,更谈不上从中悟出智慧。真正的智慧之人,都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深感兴趣,他不是被迫去做,而是自愿去做。

哲学家马可·奥勒留对自己说:“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可见,他是一个懂得区分知识和智慧的人,他追求的是智慧,而非知识。

知识是人类对有限认识的理解与掌握,而智慧是一种悟,是对无限和永恒的理解和推论。

知识是有限的,再多的知识在无限面前也会黯然失色。智慧是富于创造性的,其不被有限所困,面对无限反而显得生机勃勃。

学习知识是智育的首要目标,但不应该是最终的目标。学校的目的不在于为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知识应该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牧场中,人们看到有三个大学生在那里打工。这三个人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人们都非常惊异:居然让大学生来看管家畜!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要做领导众人的领袖,而现在却在这里“领导”羊群。牧场主人雇佣的这些学生,虽然满腹经纶,能说好几门外语,可以讨论深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可是,要说挣钱却不能和一个没有上过学的人相比。

牧场主整天谈论的只是他的牛羊、他的牧场,眼界十分狭隘,但他能够赚大钱,而那些大学生连谋生都很困难。这其实是一场“有文化和没文化、大学和牧场的较量”,而后者总是能够占上风。大学生在这场“较量”中失利就是因为他们只是拥有知识而牧场主却懂得赚钱的智慧。

我们都听说过“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一个过分雕饰的盒子和一颗光彩照人的珠宝,哪一个更有价值,不言而喻。

而在人生中,追求虚有其表的学问,而没有自己独到判断和见解的人又何尝不是在舍本逐末,在珍贵的人生旅途中“买椟还珠”?

其实,大部分人之所以拥有强烈的获取知识的欲望,是因为对无知的恐惧、对人生的不安。那些见多识广的人,在危机的关头往往能沉着应对,拥有智慧的人生才是踏实的。但虚有学问的外表的人,终究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活着。

让我们的一切行为符合生命本质,摒弃外表让人眼花缭乱的光荣和浮华,追求心灵的提升,寻找真正的智慧,才是我们要做的事。

情商与智商:人生的左臂右膀

有人说成功者是“80%情商+20%智商”,失败者是“20%情商+80%智商”。对于人类来说,情商与智商都很重要,如同人生的左臂右膀,缺一不可。

情商的水平不像智力水平那样可用测验分数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心理学家们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专家们还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情商应从小开始。

达尔文在他的日记中说:“教师、家长都认为我是平庸无奇的儿童,智力也比一般人低下。”但他却成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955年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的弱点是智力不好,特别苦于记单词和课文。”但他成了世界级的科学大师。洪堡上学时的成绩也不好,一次演讲中他说道:“我曾经相信,我的家庭教师再怎样让我努力学习,我也达不到一般人的智力水平。”可是,20多年后他却成为杰出的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和政治家。

丹尼尔·戈尔曼用了两年时间,对全球近500家企业、政府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进行分析,发现成功者除具备极高的智商以外,其卓越的表现亦与情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个以15家全球企业,如IBM、百事可乐及富豪汽车等数百名高层主管为对象的研究中发现,平凡领导人和顶尖领导人的差异,主要是来自情绪智商。

卓越的领导者在一系列的情绪智商,如影响力、团队领导、政治意识、自信和成就动机上,均有较优异的表现。情商对领导者特别重要,是因为领导者的精髓在于使他人更有效地做好工作。一个领导者是否卓越,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于他的情商。

正确认识智商和情商这两种心理品质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自身,有利于克服“智力第一”和“智力唯一”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培养更健康、更优秀的人才。

智商和情商反映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品质

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它主要表现人理性的能力。而情商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它是非理性的。它们是相对理性与相对感性的集合,是不同类型的比较。

智商和情商的形成基础有所不同

智商和情商虽然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但是,它们与遗传、环境因素的关系是有所区别的。智商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远大于社会环境因素。而情商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大于遗传因素。

智商和情商的作用不同

智商的作用主要在于更好地认识事物。智商高的人,思维品质优良,学习能力强,认识深度深,容易在某个专业领域作出杰出的贡献,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情商主要与非理性因素有关,它影响着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它通过影响人的兴趣、意志、毅力,加强或弱化认识事物的驱动力。智商不高而情商较高的人,学习效率虽然不如高智商者,但是,有时能比高智商者学得更好,成就更大。因为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得勤能补拙。

实力是成功的通行证

按照现代人力科学的理论来说,成功的实力有两种,即“硬实力”和“软实力”。

所谓硬实力无非是财力、背景等那些外界给予的东西,而软实力则是你内心与生俱来的,同时又经过后天磨炼打造的内在的东西。而在人的一生中,软实力更加重要,因为它不能被剥夺。想要成功光靠运气是下下策,没有实力而成功的几率如同中彩票一样低。

百富勤曾经是香港金融市场里叱咤风云的明星级证券行,但是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宣告清盘,存活的时间仅仅10年。

1987年的股灾之后,香港的股票市场一片狼藉,百富勤国际公司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下,抓住了每一个可以实现丰厚利润回报的机会,勇于开拓。所以,在短短的10年间,百富勤就由一间3亿港元的小经纪行发展到总资产240亿港元的跨国集团公司,被认为是股市的神话。表面上百富勤一帆风顺,其实投资风险一直伴随在它身边,它忘记了投资的要诀——分散风险,导致它的投资金额过于集中,而且忽略了亚洲市场的风险,孤注一掷地把资金投入到亚洲市场。

由于百富勤的投机心理太强,越高风险的业务就越投入得多,所以在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投资过大,投资金额将近6亿美元,相当于总投资的25%~30%。很快,因为印尼盾和韩元大幅贬值,百富勤的投资产生了巨额的亏损。在沉重的打击下,百富勤终于支撑不住,宣告清盘。

百富勤忽略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在实力还不充沛的情况下想碰运气捞一把,这样的决策显然是错误的。机遇没有降临,风险却不期而至,所以只得以失败告终。

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赌博心理,就像百富勤一样,最终一无所有。人不能靠赌博和投机来奢求成功,无论什么时候,你一定要谨记,能让你获得最终成功的必定是你的实力而非运气。实力并非知识,而是能力。

人们通过学习,掌握一种能力,并让这种能力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需求,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有人说,真正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总有饭吃,而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也就是到哪里都有生存的能力。

身处竞争的年代,一切都靠实力,靠实力说话,靠实力办事,影响别人靠的也是实力。只有实力增强,别人才能信服,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你、追随你。

智商诚可贵,情商“价”更高

成功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谋略才智,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正确处理个人的情绪与别人情绪之间关系的能力,也就是自我管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人类在关于怎样才能成功的问题上从来不曾停止过探索的脚步。爱看电影的人们一定都会记得《阿甘正传》,这是一部好莱坞大片,男主角汤姆·汉克斯更是凭借它而一举夺得奥斯卡“小金人”。

影片中的男主角名叫“Forrest Gump”,他从小就是一个有点行动不便的男孩,准确地说是有点残疾。然而不幸的事情不只这样,他的母亲到处为他找学校,却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他,原因在于他的智商只有75。但是后来Forrest的表现让每位观众都为之感动。他凭借执著、善良、守诺、勇敢的个性,一度成为美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故事也许是虚构的,而它却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智商的高低与人生的成就不能直接画等号!阿甘的重情重义、执著乐观的个性,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便是来自于情商的魅力。

情商的高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其他能力,包括智能能否发挥到极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如果说智商更多地被用来预测一个人的学业成绩的话,那么,情商则能被用于预测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有些人在潜力、学历、机会各方面都相当,后来的际遇却大相径庭,这便很难用智商来解释。曾有人追踪1940年哈佛的95位学生中的成就(相对于今天,当时能够上哈佛的人比上不了哈佛的人,差异要大得多),发现以薪水、生产力、本行业位阶来说,在校考试成绩最高的不见得成就最高,对生活、人际关系、家庭、爱情的满意程度也不是最高的。

波士顿大学教育系教授凯伦·阿诺德曾参与上述研究,她指出:“我想这些学生可归类为尽职的一群,他们知道如何在正规体制中有良好的表现,但也和其他人一样必须经历一番努力。所以当你碰到一个毕业致词代表,惟一能预测的是他的考试成绩很不错,但我们无从知道他适应生命顺逆的能力如何。”

总之,智商对于我们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少了情商,你将会失去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3 情绪智商激活无限潜能

你挖到自己的潜能宝藏了吗

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潜伏着巨大的力量。人体内都存在着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人人都能成就不朽的事业。一个人一旦能对内在的力量加以有效地运用,他的生命便永远不会陷于卑微贫困的境地。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哈佛教授尼古拉斯·罗杰斯的这句话,被无数哈佛学子奉为至理名言,无数事实也为这句话作了很好的佐证。

每一个人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创新力,问题是看你如何认识“我能创新”这一点。创新力的开发受后天的诱导,特别是自身努力的程度和方式不同而出现很大的差异,只要认真培养与开发自己的创新力,就有可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马克·扎克伯格是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他是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辍学生。据《福布斯》杂志保守估计,马克·扎克伯格拥有15亿美元身家,也是历来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

在群雄逐鹿的互联网时代,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然而为什么能够在无数创业者中脱颖而出?很多人都想知道他成功的原因。在别人还在沿着老路进行创业的时候,2004年2月,还在哈佛大学主修计算机和心理学的他,要建立一个网站作为哈佛大学学生交流的平台。

当时,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这项任务完成,但他对自己有信心。他只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建立起了这个名为Facebook的网站。意想不到的是,网站刚一开通就大为轰动,几个星期内,哈佛一半以上的大学部学生都登记加入会员,主动提供他们最私密的个人数据,如姓名、住址、兴趣爱好和照片等。

学生们利用这个免费平台掌握朋友的最新动态,和朋友聊天,搜寻新朋友。很快,该网站就扩展到美国主要的大学校园,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整个北美地区的年轻人都对这个网站饶有兴趣,如今更是风靡全球。

马克·扎克伯格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哈佛学生,他没有过高的智商,但他创造了比哈佛高才生还要好的成绩,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成功挖掘了自己身上的宝藏。

人们体内的亿万细胞中,有着巨大的潜在力量。这种潜力要是能够被唤醒,就能做出种种神奇的事情来。然而大部分人好像都不明白这一点。有的病人在病势垂危、呼吸困难时听了医师或亲友的一席热烈恳切的安慰话后,竟然会起死回生。这种情况在医生看来,也是常有的事。一般来说,疾病之所以置人于死地,首先是因为病人失掉了对生命的渴望。

运用智慧来开发自身无限的潜能,就仿佛用一把万能金钥匙打开未来之门,它将带给你不可胜数的意外惊喜。思想、精神等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藏,是伟大的造物者赋予我们珍贵无比的财富。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人的潜能就像一种力量强大的动力,有时候,它爆发出来的能量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所以,不管你是谁,你的生命潜能都如同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哈佛大学的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宝。”所以,天才和凡人也只是一线之隔。只要你相信自己是一块金子,那么,你就能发现一种永不坠落、永不衰败、永不腐蚀的力量,这就是人的潜能。

人的潜能是永远挖掘不尽的,而我们作为无限能量的代言人,自然也不应以自信破产的面貌出现。开发自己的潜能吧,这会让你受用不尽。

登陆自己的“新大陆”

美国学者詹姆斯根据其研究成果说:“普通人只发展了他蕴藏能力的1/10。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在沉睡。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甚至可以说一直在荒废。”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具有多大的潜能,因而没有人知道自己会有多么伟大,所以我们应该找寻内心真实的自我,激发自己无穷的潜能。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一个人夜晚走到坟墓附近,不小心掉进一个墓穴里,墓穴很深很滑,他怎么爬也爬不出去。已经是半夜了,几乎没有出去的可能了,他便在墓穴里闭目养神等待天明。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个喝醉酒的人也掉了进去,拼命爬也没爬出去。这时,坐在一旁养神的人突然开口说:“不用爬了,我试了,爬不出去的。”这时,那个酒鬼被吓得忽的三两下就爬出去了。

这不禁让我们产生疑问:到底是什么因素使酒鬼产生这种“超常力量”呢?显然,这并不仅仅是身体的本能反应,它还涉及人的内在潜力在关键时刻所爆发出的巨大力量。

著名作家柯林·威尔森曾用富有激情的笔调写道:“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靠近日常生活意识的表层的地方,有一种‘过剩能量储藏箱’,存放着准备使用的能量,就好像存放在银行里个人账户中的钱一样,在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

每个人都具有某种特殊的才能。这种特殊才能就是你的新大陆,要想成功,不仅要善于发现它,更要利用好它。

所以,不妨试着用小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身价,找出对自己人生有利的新大陆:

重新估价自己的某些“长处”。

“鬼主意或小才能不重要”的观念,是大错特错的。

不要钻牛角尖,不要去探求才能是从哪里来的。

刚开始利用这些才能时,可能需要相当的勇气,一旦突破之后,就易如反掌了。

告诉自己能行,每天自我激励。

你不妨自己好好审视一番。你所具有的任何才能,都是暗示你身价即将大涨的前兆,所以你必须慎重仔细地考虑如何运用,这些都是使你拥有自信以及迈向成功的契机。

精神激励,激活内在潜能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这是一位身患癌症的女士用生命写下的诗句。这段话告诉我们,你要不断给自己鼓励,这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能量,它能激活我们的内在潜能。

哈佛告诉学生:阻碍我们成功的,不是我们未知的东西,而是我们已知的东西。

每个人都会有“自身携带的栅栏”,若能及时地从中走出来,则是一种可贵的警悟。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的创造自由的态度,勇于进取,绝不自损、自贬,在学习生活中勇于独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注入创意,在职业生活中精于自主创新,以上正是能够从自我囚禁的“栅栏”里走出来的鲜明标志。

要从自囚的“栅栏”走出来,还创造力以自由,就要还思维以自由,不断给予自己精神鼓励。在此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保持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对创新世界的人与事,持平视的、平等的姿态,对创造活动,持“成败皆为收获、过程才最重要”的精神状态。

这些道理看似简单,却总是被人忽略。然而本章开篇这位站在生命尽头的人,却用她温柔的语言告诉我们:尽管世界上有太多难以掌控的事情,但只要我们选择恰当的方式,调动生命的能量,生活便能随我们的心意改变。无独有偶,美国的派蒂·威尔森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是一个真理。

派蒂在年幼时就被诊断出患有癫痫。她的父亲吉姆·威尔森习惯每天晨跑,有一天派蒂兴致勃勃地对父亲说:“爸爸,我想每天跟你一起慢跑,但我担心中途会病情发作。”

她父亲回答说:“万一你发作,我也知道如何处理。我们明天就开始跑吧。”

于是,十几岁的派蒂就这样与跑步结下了不解之缘。和父亲一起晨跑是她一天之中最快乐的时光,跑步期间,派蒂的病一次也没发作。

几个礼拜之后,她向父亲表示了自己的心愿:“爸爸,我想打破女子长距离跑步的世界纪录。”她父亲替她查吉尼斯世界纪录,发现女子长距离跑步的最高纪录是80英里。

当时,读高一的派蒂为自己订立了一个长远的目标:“今年我要从橘县跑到旧金山(400英里);高二时,要到达俄勒冈州的波特兰(1500多英里);高三时的目标在圣路易市(约2000英里);高四则要向白宫前进(约3000英里)。”

虽然派蒂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但她仍然满怀热情与理想。对她而言,癫痫只是偶尔给她带来不便的小毛病。她从不因此消极畏缩,相反的,她更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

高中的最后一年,派蒂花了4个月的时间,由西岸长征到东岸,最后抵达华盛顿,并接受总统召见。她告诉总统:“我想让其他人知道,癫痫患者与一般人无异,也能过正常的生活。”

“如果我们完成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这样说过,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相当惊人的潜力。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压抑自己本身的潜能。

有一句老话说:“在命运向你掷来一把刀的时候,你可能会抓住它两个地方:刀口或刀柄。”如果抓住刀口,它会割伤你,甚至使你送命;但是如果你抓住刀柄,你就可以用它来劈开一条大道。所以,只有突破内心甘于平庸的意识,才有机会握住刀柄,想要握住刀柄,就要有这个能力,想要具备这个能力,就需要激发斗志与潜能。

突破平庸,就昭示着成功,其中一条捷径就是激活潜能。有人说过:“若不先离开海岸,是永远不可能发现新大陆的。”因此,当遭遇到大障碍的时候,你要抓住它的柄,换句话说就是让挑战激发你的战斗精神。战斗的意识能够引发你的内部力量,唤醒沉睡的潜能。

外力开发你的潜力

大多数人的志气和才能都深藏着,必须要外界的刺激才能表现出来。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何种情形下,你都要不惜一切代价,走入一种可能激发你的潜能的气氛中,你才能激发自我。一定要超越那些限制,和外界合为一体时,才能激发潜在能力。

有多少次我们已经触摸到了那种巨大的力量,却没有认出它;有多少次这种巨大的力量就握在我们手中,而我们却把它扔掉了;有多少次它就出现在我们眼前,然而我们没有看到它,没有认识到它可能带给我们的种种益处。其实有些时候不是我们看不到它,而是不知道用什么工具去开发它,所以,开发潜能需要利用外力。

在美国西部某市的法院里有一位法官,他中年时还是一个不识文墨的铁匠。他现在60岁了,却成了全城最大的图书馆的主人,获得许多读者的称誉,被人认为是学识渊博、为民谋福利的人。这位法官唯一的希望,是要帮助同胞们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可是他自身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为何他会产生这样的远大抱负呢?原来他不过是偶然听了一次关于“教育之价值”的演讲。结果,这次演讲唤醒了他潜伏着的才能,激发了他远大的志向,使他做出了这番造福一方民众的事业来。

我们大多数人的体内都潜伏着巨大的志气和才能,但这种潜能一直酣睡着,它一旦被激发,便能做出惊人的事业来。志气一旦被激发,如果又能加以继续关注和教育,就能发扬光大,否则终将萎缩并消失。

那么,我们就需要寻找激发潜能的力量。如果我们找不到一个正确的途径,那么这些潜能也只能被当成废物一样处理掉。

促使潜能开发应用的方法途径有许许多多,但从成功学的角度而言,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诱、逼、练、学”。

“诱”就是引导

寻求更大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是人生命意识里的根本需求。“这山望着那山高”、“喜新厌旧”是人的根本特性。因此,具有主体自觉意识的自我,有理性的自我,是绝不愿意停留在任何一种狭小的、有限的状态之中的,而总是想要不断开拓以取得更大的发展,从而更好地生存。这种炽热的、旺盛的发展需要,是成功渴望的表现,是潜能蓄势待发的前兆。只要对这种发展意识给予有益的暗示、引发、规划和培育,就能把潜能很好地激发起来,释放出来。

“逼”就是逼迫

人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既有求发展的需要,又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惰性。能够卧薪尝胆、自我警醒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需要的是鞭策和当头棒喝式的促动,而“逼”就是“最自然”的好办法。人们常说的“压力就是动力”,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被逼不是无奈,被逼是福。逼自己,来提升自己。逼自己,就是战胜自己,必须比自己的过去更新;逼自己,就是超越竞争,必须比别人更新。

“练”就是练习

此处特指专家为开发人的潜能而专门设计的练习、题目、测验、训练,如脑筋急转弯、一分钟推理等,多做有益。

“学”就是学习

学习是增加潜能基本储量和促使潜能发挥的最佳方法。知识丰富必然联想丰富,而智力水平正是取决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连接范围和信息量。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何种情形下,你都要努力接近那些有利于开发你潜能的外力,这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知识。这对于你日后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人都只发挥了其能力的1/10。不能发挥其余十分之九的能力的原因在于恐惧、不安、自卑、意志薄弱及罪恶感。将所有的原因综合起来,可以认为是“与外界的不调和”,因为不能包容外界,则等于是给自己的能力踩了刹车。

与外界的调和能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相信读者很容易便能了解这一个法则,因为所谓创造的行为,是向着外界去发挥,所以一旦能和外界调和时,自然产生优异的结果。

思考掀起你的头脑风暴

迪·博诺教授说:“一个人很聪明或智商很高,只是说明他有创新的潜力,并不能说明他很会思考。智力和思考的关系,就好比一辆汽车同司机驾驶技术的关系,你可能有一辆很好的汽车,如果驾驶技术不好,仍然不能把车开好。相反,尽管你开的是一辆旧车,如果驾驶技术高超的话,照样能把车开得很好。”

世界著名趋势专家约翰·奈斯比特也曾经说过:“在信息时代,我们最需要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创新。”人人都有思考的能力。思考力具有强大的力量,唯有思考,才能开发出智慧的潜能,才能打开才智的大门。

从现在开始,让你的头脑刮起一阵“思考风暴”,用积极的思考去进行积极的创新,你的生命将无比精彩。

要有正确思考方式

一天晚上,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走进实验室,看到一位学生仍坐在实验桌前,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

学生答道:“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在干什么呢?”

“也在工作。”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在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你什么时候思考呢?”学生看了看他,无言以对。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不乏刻苦认真的人,但他们的成绩就是上不去;也有许多人,他们工作非常勤奋,却没什么太大的成就;许多人做事非常努力,但就是赚钱不多,囊中羞涩;许多学者埋头苦干,实验无数,但就是没有创新,无所突破……虽然原因各异,但缺乏正确的思考方式无疑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

勤奋是思考的动力

勤奋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标新立异。可见,勤奋学习与善于思考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勤奋是思考的基础,在勤奋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勤奋的努力才会有效果。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做作业是最重要的,做实验是最重要的,看电视是最重要的,最后却说没有时间去思考,忘记了思考。

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被称为辐射思维,扩散思维,它是指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会以某一个点为中心,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向外扩散的一种思维方式。

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创造力》为主题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发散性思维”这个概念。经过五十多年的研究,人们从“发散思维术”中又演变出其他很多种思维术,所以我们对发散思维研究得越是透彻,对其他的思维术的了解也会愈发深刻。总的来说,发散思维有以下几个特征:

——变通性

变通性就是不断变化,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些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

拥有发散思维的人会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思考问题,这样就必须要具备变通性的特性,而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等方法,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流畅性

流畅性就是想象力自由发挥的速度。发散思维的触角就像阳光一样,很快就能遍布四周。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它是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维、概念,所以我们说有发散思维的人肯定会很机智,因为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

——独特性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一个人的思维如果大众化就没有任何优势了。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作出不同寻常且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可以说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创造是智慧的引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你要想使自己的工作产生超凡出众的效果,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培养和运用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大不相同。简单地说,创新思维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是一种智慧的升华。是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更深一步地找出新点子,寻求新答案的思维。创新思维是潜伏在你头脑中的金矿,它绝不是什么天才之类的独特力量和神秘天赋。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开始。因此,我们要学习运用创新思维,融会贯通,充分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千百年来,人类正是凭借着创新思维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新思维给人类前进和创造财富提供了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物化,是智慧的结晶。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一点也不聪明,到3岁时,还不会讲话。6岁上学,在学校里成绩非常差,一上课就成为老师批评的对象,老师还说他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天生的笨蛋。

但是,爱因斯坦在12岁时,就已经决定献身于解决“那广漠无垠的宇宙”之谜。15岁那一年,由于历史、地理和语言等都没有考及格,也因为他的无礼态度破坏了学校秩序和纪律,他被学校开除了。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思考和想象。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他在16岁时,喜欢做白日梦,幻想着自己正骑在一束光上,做着太空旅行,这也引发了他的思考:如果这时在出发地有一座钟,从我坐的位置看,它的时间会怎样流逝呢?

从此,他开始了他的科学远征。他进行了大量的理想实验,提出了“光量子”等理论,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爱因斯坦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强调不能只是死记一大堆东西,而是要能灵活地进行思考。可见,灵活地进行思考对一个人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创造的力量,更是智慧的力量。

运用创新思维,你可以顺利解决大到宏伟的计划,小到日常纠纷中的难题。

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通过研究发现,人们的心理活动常常会受到一种所谓“功能固着心理”的束缚,即容易只把已存在的看成是合理的、可行的,因而在看待某些事物,思考某种问题时,很容易沿着原有的旧思路延伸,受到传统模式的严重羁绊而无法突破创新。

要想培养创新思维,必先打破这种“心理固着效果”,勇敢地冲破传统的看事物、想问题的模式,通过全新的思路来考察和分析问题,进而才有可能产生大的突破。

由于长期积压,美国的一位书商手里有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这令他陷入了困境。经过再三考虑,他有了主意,并且立即开始行动。

他给总统送去了一本书。忙于政务的总统怕他过多地纠缠,便随口说了一句:“嗯,这是本好书。”于是书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先生喜欢的书籍出售,欲购者从速。”于是,没过几天那批滞销书便销售一空。

不久,书商又有一批书压在手中卖不出去,便又送了一本给总统。鉴于上次的教训,总统便回了一句:“这书不怎么样。”书商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认为很糟的书出售,欲购从速。”书又被销售一空。

第三次,书商送书给总统时,总统想这次可不能再上当了,于是索性一言不发。书商在广告上说:“现有总统也拿不准是好是坏的书出售,欲购从速。”那批书居然又被抢购一空。

其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每个人都有某种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每个正常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与内在潜能,普通人与天才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创新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发展的,它是人类共有的可开发的财富,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