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曾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成功不单是做得更多,还要想得更好

努力的前提,是要作对选择

所谓取舍,其实就是一种选择,在得到与放弃之间作出自己的抉择。我们每个人想要的东西都很多,可真正属于自己的又能有多少,或许不过是沧海一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通过鱼和熊掌的不可兼得,引申到生命与义之间的选择,得出的结论是,舍生取义。

虽然生活中很少有人会遇到在生命与正义之间作出选择的机会,但选择无处不在。面对生命,有时也需要抉择,在躯体的完整与生命的延续间,需要取舍;同样,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会面临许多选择。比如在读书的时候,我们要选择学校专业。在毕业的时候要选择继续深造还是马上就业。在生活中,我们要选择恋人和朋友。到了人生的暮年,我们同样要面临各种选择,是独享晚年还是与儿女们共同度过等问题。

每当面对取与舍时,很多年轻人都会在有意无意地作着选择,因为取意味着得,舍意味着失,于是在取舍之间,我们自然而然地趋向于前者。然而,生活这门艺术并非如此简单,生活并不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一目了然,生活当中的取舍艺术,也并不是取与得、舍与失的一一对应关系。生活当中的有关取与舍的艺术,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实践。

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年轻人应学会放弃,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失去的,会有回报,不要悲观地感慨“不可兼得”地失去,要乐观地看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成功者往往有着很强的紧迫感,他们一旦认识到所面临的事情有价值,就会全身心地去奋斗,巧妙策划,不怕挫折,直至达到目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明智的艺术即取舍的艺术。”在很多时候,都要做到适度的取舍。如若不能很好地面对生活中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不能对这些事物进行适度的取舍,那么我们在生活中的表现就不能算得上是明智的。那些不懂取舍之道的人也不能算得上是生活中的智者。

在人生道路上,当面对种种取与舍的选择时,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地加以选择。只有合理适当地进行取舍,我们才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尽享人生道路上的种种乐趣。

有这样一道测试题: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你驾车经过一个车站,车站有三个人在等巴士,一个是病得快死的老妇人,一个是曾经救过你命的医生,还有一个是你长久以来的梦中情人。如果你只能带上其中一个乘客走,你会选择哪一个?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有的选择了自己一生难得的情人,有的基于道德选择快死的老妇人,有的要报恩选择那位医生。任何一种答案都会遭到另外一些人的反对,而最好的答案是:“把车钥匙给医生,让医生带老人去医院,然后和梦中情人一起等巴士。”

当这个答案出来以后,很多人都不得不感慨地说:“多么完美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是啊,这个答案既报了恩,也救了人,同时也没有和情人失之交臂。而我们为什么没有想到呢?这大概就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那把钥匙,在我们心里一直固执地认为那把钥匙是属于自己的。

面对机会的来临,我们常有许多不同的选择。有的人会默默地接受;有的人抱持怀疑的态度,站在一旁观望;有的人则顽固得如同骡子一样,固执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变。而不同的选择,当然导致迥异的结果。许多成功的契机,起初未必能让每个人都看得到其深藏的潜力,而起初抉择的正确与否,往往便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所以,有时候,如果我们可以放弃一些固执、限制甚至是利益,反而可以得到更多。所以,在我们面对很多选择的时候,不要固执地去选择其中的一个,换一种角度,试着去放弃一些,效果会更好。

找准前进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选择无处不在,比如选衣服、选朋友、选伴侣、选工作、选时机、选环境……人人在选择,人人也在被选择。选择是为了“两害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选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人如果有时间坐下来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对当初选择的后悔。有人说:“人生的悲剧说穿了就是选择的悲剧,随便选择将失去更好的选择。”我们姑且不论前半句话是否是事实,但就成功而言,后半句话则值得重视。

一位女孩在某名牌大学读书期间,一时冲动想当作家,她不顾家人的劝阻,执意退学回到家乡写小说。几年过去了,她写的小说没发表过一篇,最终在痛苦中精神分裂了,她烧掉了手稿离开了这个世界。

其实,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于目标怎样宏远,或者如何踌躇满志,而是善用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并且有最佳的发挥。有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远不如做自己能做到,且最擅长的事收获大。

有一位年轻人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位体面的医生,这位年轻人自己也对医生这个职业很感兴趣。可是他读到高中便被计算机迷住了,心思都放在了电脑上。他的父母耐心地规劝他,希望他能用功念书,以后好风光地立足社会。

不久,他果然不负众望,考入了一所医科大学。他虽然对做医生也很感兴趣,但无论如何努力,医学成绩总是平平,丝毫也不能引起老师的注意。反而是在电脑方面,他越做越顺手。

在第一学期,他从零售商处买来了降价处理的个人电脑,在宿舍里改装升级后卖给同学。他组装的电脑性能优良,而且价格便宜。不久,他的电脑不但在学校里走俏,而且连附近的法律事务所和许多小企业也纷纷来购买。

后来,经过认真考虑,第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他把退学的计划提了出来。父母坚决不同意,只允许他利用假期推销,并且承诺,如果一个夏季销售不好,那么,必须放弃。可是,他的电脑生意就在这个夏季突飞猛进,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完成了19万元的销售额。他的父母只得同意他退学。

这以后,他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并且公司很快就发展了起来。那年他才24岁。

他的成功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一点:选择你真正能做得好的职业,更容易赢得辉煌成就。

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索尔格纳夫认为,在发挥自己的最佳才能时,不要把“想做的”和“能做的”以及“能做得最好的”混淆在一起,而这却常常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

成功者心中都有一把丈量自己的尺子,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微软公司创立时,只有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两个人,他们最大的长处是编程技术和法律经验。他俩以此成功地奠定了自己在这个产业上的坚实基础。在以后的20多年里,他们一直不改初衷,“顽固”地在软件领域耕耘,任凭信息产业和经济环境风云变幻,从来没有考虑过涉足其他产业。结果他们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索尔格纳夫说:“每一个人不要做他想做的,或者应该做的,而要做他可能做得最好的。拿不到元帅杖,就拿枪;没有枪,就拿铁铲。如果拿铁铲拿出的名堂比拿元帅杖要强千百倍,那么,拿铁铲又何妨?”能做得最好的就是最擅长的,不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是愚蠢的,就相当于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竞争,结果必然是失败。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如果能够看清自己的长处,对其进行重点经营,则必定会给你的人生增值;相反,如果你分不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或者误将不足当成长处去经营,则必定会使你的人生贬值。

更新自己的思维,未来属于有头脑的人

我们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的人会选择放弃,有的人会选择不达目的不罢休,而有的人会改变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毫无疑问,最后一种人是最有可能解决问题,并有大的收获的人。

犹太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完。

假如他们的豆子卖不完,可以拿回家去磨成豆浆,再拿出来卖给行人。如果豆浆卖不完,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成,变硬了,就当作豆腐干来卖。而豆腐干卖不出去的话,就把这些豆腐干腌起来,变成腐乳。

还有一种选择是:卖豆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上水让豆子发芽,几天后就可以改卖豆芽。如豆芽卖不动,就让它长大些,变成豆苗。如豆苗还是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再把它移植到泥土中去,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它结出了许多新豆子。一颗豆子现在变成了上百颗豆子,想想那是多么划算的事。

一颗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时候,可以有无数种精彩的选择,一个人更是如此,当你遭受挫折的时候,千万不要丧失信心,稍加变通,再接再厉,就有美好的前途。条条道路通罗马,要相信自己终会成功的。

年轻人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与其死盯住不放,不如把问题转换一下,化难为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聪明人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聪明的人可以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事实上,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化繁为简,就体现了一种新的视角。“曹冲称象”中,曹冲之所以能够把称大象这么一个复杂的困难问题变得简便易行,关键是他把“称大象”变成了“称石头”。

有一个农民,当地人都说他是个聪明人。因为他爱动脑筋,所以常常花费比别人更少的力气,获得更大的收益。秋天收获土豆后,为了卖个好价钱,大家都先把土豆按个头分成大、中、小三类,每家都起早摸黑地干,希望快点把土豆运到城里赶早上市。而这个农民却与众不同,他根本不做分捡土豆的工作,而是直接把土豆装进麻袋里运走。他在向城里运土豆时,没有走一般人都经过的平坦公路,而是载着装土豆的麻袋,开车跑一条颠簸不平的山路。这样一路下来,因为车子的不断颠簸,小的土豆就落到麻袋的底部,而大的就留在了上面,卖的时候大小就能够分开了。这样,他的土豆总是最早上市,因此,他每次赚的钱自然比别人多。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解决问题时,时常会遇到瓶颈,那是由于我们只在同一角度停留造成的,如果能换一种视角考虑问题,情况就会改观,创意就会变得有弹性。

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园林。每到周末,总有人到她的园林摘花、拾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野营、野餐,弄得林园一片狼藉。

管家曾让人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但均无济于事。园林内依然不断地遭到践踏、破坏,于是管家请示迪梅普莱。她沉思片刻,让管家做一个大牌子立在路口,上面醒目地写明: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约半小时即可抵达。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园林。

但如果我们动动脑筋,变换一下思路,不去向强敌直接挑战,不去触动和攻击障碍本身,而是采取避实击虚、避重击轻的迂回方式,先去解决与它发生密切关系的其他因素,最后使它不堪一击或不攻自破,比起硬碰硬的真打实敲,会更加事半功倍。

工作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良好的选择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并符合个人内心愿望的。很多应届毕业生在面临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还没来得及思索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便随着就业大潮草草就业,也就是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运气好的碰上个自己喜欢的职业干得还算得心应手,而更多的人是伴随着迷茫和不满度过工作的一个又一个光阴。

作为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职业选择其实非常重要,并非一些人讲的先随便找个工作积累些经验就好。职业的选择也是个人对将来人生道路和生存方式的选择,它至少影响一个人未来一年或者几年的职业规划。

着眼于职业选择,只有选对了方向,才会有较大较快的成功。许多人职业失败并不是他们没有努力,而是选错了职业,导致他们在职业理想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吃力。在找工作之前,毕业生要仔细慎重地选择职业。许多失败在选择之初就已注定。

菲尔大学毕业后,开洗衣店的父亲把儿子叫到了店中工作,希望他将来能接管这家洗衣店。但菲尔痛恨洗衣店的工作,所以懒懒散散,提不起精神,只做些不得不做的工作,其他工作则一概不管。有时候,他干脆“缺席”。他父亲为此十分伤心,认为自己养了一个没有野心并不求上进的儿子,使他在员工面前丢脸。

有一天,菲尔告诉他父亲,他希望到一家机械厂做一位机械工人。他的父亲十分惊讶。不过,菲尔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他穿上油腻的工作服,他从事比洗衣店更为辛苦的工作,工作的时间更长,但他却觉得十分快乐。他在工作期间,选修了工程学课程,研究引擎,装置机械。

而当他1944年去世前,已是波音飞机公司的总裁,并且制造出了“空中飞行堡垒”轰炸机,帮助盟国军队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他当年留在洗衣店不走,他的人生将是另一个样子。

如果他在选择自己的工作时,盲目地听从别人的建议,那么菲尔·强森这个名字也许将永远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古代,“嫁错郎”似乎比“入错行”更严重,因为在古代,女人嫁错了人不能离婚,而“入错行”若是改行则不会有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顾虑。不过现代社会“入错了行”,虽然可以转行,但是真要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一位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经人介绍来到一家果菜公司当临时工,想赚点零用钱。没想到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已经习惯了那个工作和周围的环境,也就没有积极去找别的工作,而且一做便是十几年。现在年近四十,也不想换工作了。他说:“换工作,谁会要我呢?我又有哪些专长可以让人用我呢?”如今,他还继续在果菜公司当搬运工人。

也许你会说,想转行就转行,也没有人拦着你,但恐怕绝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因为一个工作做久了、习惯了,加上年纪大了些,有了家庭负担,便会失去转行面对新行业的勇气。因为转行要从头开始,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另外,也有人心志已经磨损,只好做一天算一天。有时还会扯上人情的牵绊、恩怨的纠葛,种种复杂的原因,让你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

人总是有惰性的,不喜欢的工作做个一两月,一旦习惯了,就会被惰性牵制,不想再换工作了。一日过一日,不知不觉中,三五年过去了,那时要再转行,就更不容易了。

对于年轻人而言,走出校园迈向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应当慎之又慎。那种怀揣“先就业后择业”、随便找个公司挂靠的糊涂想法,无疑是“治标不治本”的错误之举。对自身定位不准,难以人尽其才,久而久之会让你的职业生涯陷入恶性循环。因为在人生事业的起点,你早已纵身于深渊之中;在职业列车的始发站,你的列车早已驶错了方向。

所以,毕业前作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慎重选择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为自己的前途打好基础,这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你没有能力放下的时候,没有资格作选择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说:“倘若没有理智,感情就会把我们弄得精疲力竭,为了制止感情的荒唐,所以才有智慧。”学会放弃,是一种自我调整,是人生目标的再次确立。学会放弃不是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也不是一种圆滑的处世哲学。有的东西在你想要得到又得不到时,一味地追求只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和焦虑。这时,学会放弃是一种解脱。

两个朋友一同去参观动物园,由于动物园非常大,他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将所有动物都参观到。他们便约定:不走回头路,每到一处路口,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前进。第一个路口出现在眼前时,路标上写着一侧通往狮子园,另一侧通往老虎山。他们琢磨了一下,选择了狮子园,因为狮子是“草原之王”。又到一处路口,分别通向熊猫馆和孔雀馆,他们选择了熊猫馆,熊猫是国宝嘛……

他们一边走,一边选择,每选择一次,就放弃一次,遗憾一次。只有迅速作出选择,才能减少遗憾,得到更多的收获。

人生莫不如此。左右为难的情形会时常出现:比如面对两份同具诱惑力的工作,两个同具诱惑力的追求者。为了得到其中一个,你必须放弃另外一个。

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学会放弃,是要他们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不是放弃为之奋斗的过程和努力;是放弃那种毫无意义的拼争和没有价值的索取,而不是丧失奋斗的动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弃那种金钱地位的搏杀和奢侈生活的追求,而不是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也许放弃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那段往事时,我们会为当时正确的选择感到自豪,感到无愧于人生。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作出一个自我放弃的勇敢决定——它必须主动放弃自己身上曾经最尖锐的武器,否则,它将无法继续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因为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面临40岁的这个大坎儿,老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进行长达150天的痛苦过程。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接着,它再用新长出的喙,把原来的趾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待新的趾甲长出来后,再把自己身上又浓又密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便可以重新开始展翅翱翔,在未来的岁月中迎接自己的新生活。

放弃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一定不能忘记这一点。当你准备放弃的时候,要想清楚是自己为了放弃而放弃,还是为了更好地得到而放弃。

此外,放弃也是为了原谅自己,珍惜生活。古时候,一个老人背着一个砂锅前行,结果走了一会儿,绑砂锅的绳子忽然断了,砂锅也掉到地上摔碎了,可是老人却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依旧头也不回地继续前行。好心的路人喊住老人:“老人家,你不知道你的砂锅碎了吗?”老人回答:“知道啊。”路人奇怪:“那你为什么不回头看看?”老人说:“既然已经碎了,回头看一看又有什么用?”说罢继续赶路。听完这个故事,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感悟。

这个老人说的和做的显然极有哲理。的确,既然砂锅已经摔碎了,回头看看又有什么用呢?失败是无法挽回的,即使惋惜、悔恨也于事无补。与其在后悔中挣扎,浪费时间,还不如重新来过,重新找到一个目标,再一次发奋努力。

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学会放弃,像那个老人一样。不要因为砂锅的碎裂而作无谓的自责和叹息。当我们真正学会放弃时,会发现那才是一种心理意义上的超越,是一种真正的战胜自我的强者姿态。

死拼盲打不靠谱,用智慧改变命运

当你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后,就要制订一个相应的计划,但这还远远不够。常言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往往一件事情的发展总是会在你的意料之外。你原有的计划将不再适合于已经变化了的局面,你必须对此作出改变。而一个思想僵化、保守的人显然是难以应对的。只有那些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能够思路开阔地、灵活机动地对待不可避免、持续发展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恰恰是实现目标所必需的。

有一天,农夫的驴子不小心掉进了枯井里,农夫为此大伤脑筋。他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也救不出驴子,几小时过去了,驴子仍然在枯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无奈之下,农夫只好决定放弃,他想:“反正这头驴子年纪也大了,花费太大的力气去救它出来也没有什么价值了,不过这口井早晚还是得填起来,还不如现在就把井填了。”

于是,农夫请来邻舍们准备帮助他将驴子埋了,一方面帮它解除痛苦,另一方面把这口井填平。邻居们开始铲土往枯井中填,这时候,聪明的驴子很快就领悟到了主人的用意,开始凄惨地哭了起来。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驴子就安静了下来。

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顿时赞叹自家驴子的智慧。当他们将土扔到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却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再将土踩在脚下。这些人不断地填土,驴子就不断地踩。就这样,驴子将他们铲到它身上的泥土全部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没过多长时间,驴子就上升到了井口,在场围观的人无不用惊讶的表情看着自救成功的驴子。

驴子通过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行动拯救了自己,获得了成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灵活变通是必需的,灵活多变能把你引向成功的坦途,同时它也将成为你棋高一着的标志。

有个穷人向富人借钱,年关将近还还不了。于是富人对穷人说:“这样吧,我把一黑一白两个石子放在布袋里,你来摸,摸到白的就不用还了,如果是黑的你就把女儿嫁给我。”

富人在放石子的时候,穷人的女儿看见他把两个黑石子放在口袋里。怎么办?当场拆穿的话对自己没好处,只有想个变通的方法。于是穷人的女儿在摸到石子的一刹那故意把它掉落在一堆石子中,使之混于一堆石子中无法辨认是哪个。“这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拿出布袋中的另外一个以证明掉落的一个是黑还是白。”穷人的女儿这样说。不用说,穷人的女儿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使自己摆脱了困境。

所以,很多时候,在陷入困境中时,硬来不如想法变通有用。变通是每个年轻人都需要学会的一种思维方式。

詹姆斯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他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欢跟随工作而来的丰厚薪水。但是,另一方面,他非常讨厌他的主管,经过多年的忍受,最近他发觉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他决定去猎头公司重新谋一个别的公司的职位。

回到家中,詹姆斯把这一切告诉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一个教师,那天刚刚教学生如何颠倒过来看问题,于是把上课的内容讲给了詹姆斯听。这给了詹姆斯以启发,一个大胆的创意在他脑中浮现。

第二天,他又来到猎头公司,这次他是请公司替他的主管找工作。不久,他的主管接到了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尽管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他的下属和猎头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正好这位主管对于自己现在的工作也厌倦了,没有考虑多久,他就接受了这份新工作。

这件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主管接受了新的工作,结果他目前的位置就空出来了。詹姆斯申请了这个位置,于是他就坐上了以前他主管的位置。

年轻人在处世时,也要注意变通。善于变通的人能够认识到什么是机会,并会及时采取行动抓住机会。变通能力需要以人的洞察力和行动力为武器,要时时与自身固执的心态做斗争。

善于变通的人,只需要一个好思路,就能开辟一条道路;只需一个转变,就能看到别样的风景;只需灵活一点儿,就能进退无碍;只需摒弃一份陈旧的思想,就能获得一次重生;只需举力打破,就能赢得天下。

要有方法的死撑,不要盲目的“傻坚持”

思想家梁启超曾说:“变则通,通则久。”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高低的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办事时要学会变通,不要总是直线思考,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这样才能更好地做成事情。

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中有这样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你陷入了思维的死角而不能自拔,不妨尝试一下改变思路,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反其道而行之,开辟新的境界,这样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马铭刚到一家企业工作,公司为新员工们提供一次内部培训的机会。按惯例,作为培训前调研,新员工应该与该公司总经理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在一幢豪华写字楼里,落地玻璃门窗,非常气派。交流中,马铭透过总经理办公室的窗子,无意间看到有来访客人因不留意,头撞在高大明亮的玻璃大门上。大约过了不到一刻钟,竟然又看到了另外一个客人在刚才同一个地方头撞玻璃。前台接待小姐忍不住笑了,那表情明显的含意是:“这些人也真是的。走起路来,这么大的玻璃居然看不见,眼睛到哪里去了?”

其实马铭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在这扇门上贴上一根横标志线,或贴一个公司的标志即可。然而,为什么这里多次出现问题就是没人来解决呢?问题的关键是,大家都习惯了固定的思维方式,不求变通。这一现象背后真正隐含着的是一个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改变思路,重新审视我们的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某市的一个生产品牌手机的工厂,有一组流水线上的工人,不断地进行改良和创新,把一个流程从两个多小时缩短到一分半钟。原来的BP机板是整个的,要切开以后再焊接,他们把第一步改成先焊接再切开,因为这样可以用机械手一次性焊成,缩短了时间。之后,他们不断改进,每一步都只有非常小的改变,但是每一步都很坚实,最后的结果是把流程从两个多小时缩短到了一分半钟。后来这一组工人受到了品牌手机总部的奖励,并前往美国向全球的其他生产该品牌手机的工厂介绍经验。他们的经验在工厂内部得到了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生产该品牌手机的工厂的绩效改变无疑是非常惊人的,而这个惊人的绩效改变不是来自多么大的改革,而只是来自于一小步、一小步的改变。

“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你就应该试着去爱他。”善于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按照常理去想问题,就会取得非同一般的成效。这就是说,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够化解问题。

巴黎有一位漂亮的女人,大选期间有人企图利用她的美色来拉拢一位代表投票。为了选举的公正,必须尽快找到这位美人,及早制止她的行动。但由于地址不详,担任这一寻找任务的上校经过24小时的努力,仍未掌握她的踪迹,急得坐卧不安。

这时,一位上尉来访,当即表示愿帮上校这个忙。上尉转身上街,找到一家大花店,让老板选一些鲜花,并让其帮助送给那位女人。老板一听美女的名字,把鲜花包装好后,举笔在纸上写下这位女人的地址,上尉轻而易举地获悉了这个女人的住处。

显然,上校用的办法是惯常的户籍查询、布控寻访等方式,故而费时费力而难见成效。上尉却善于改变思路,上尉思维的“终端目标”是美女的地址,那么,谁知道她的地址呢?显然是常光顾其门者——在公共人员中,送花人应是首选,因为美女总是与鲜花联系在一起的。

年轻人做事要讲变通,千万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一招行不通时,就换另一招。只要肯改变思路去寻求变化,就一定能发现新出路。只有懂得变通,才可以灵活运用一切他所知道的事物,还可巧妙地运用他并不了解的事物,在恰当的时间内把应做的事情处理好。

成功在于坚持,失败多因偏执

人的思维是活跃的,所以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学会变通,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才是明智之举。尽管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做事态度,但有些时候,过度的坚持,就会变成一种盲目的顽固,最后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洪水淹没了村落。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祷告,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这时,一个救生员驾着小船来到教堂,说道:“神父,赶快上来。”

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上帝会来救我的。”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了:“神父,快上来!不然你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我的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教堂整个淹没了,神父在洪水里挣扎着。一架直升机飞过来,飞行员丢下绳梯大叫:“快!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神父还是固执地说:“不!上……上帝会来救我的……”话还没说完,神父就被淹死了。

神父死后见到了上帝,他很生气地质问:“上帝啊上帝,我一生那么虔诚地侍奉你,你为什么不肯救我?”

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小船去找你,你不要;第二次,我又派了一艘快艇去救你,你还是不肯上船;最后,我派了一架直升机去救你,结果你还是不肯接受。是你自己太固执了,怎么能怪我呢?”

生活中的许多年轻人,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要求、自己的主见,最后却失去了许多的东西。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智慧,作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作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向通往成功的坦途。

两只青蛙毗邻而居,一只住在深水池内,很难被人发现;另一只住在浅水沟里,因为沟里的水少,旁边还有一条马路,所以很容易被人看到。

住在深水池里的青蛙就劝告它的朋友,说它住的地方太危险了,劝它和自己同住。但那只青蛙拒绝了,它说它已经在浅水沟里住习惯了。

没过几天,一辆车经过那浅水沟,将那只住在浅水沟的青蛙轧死在轮下。

当有人在你人生奋斗的途中,向你提出一些建议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理智地分析。一方面不要因他人的错误劝解而放弃自己的目标,另一方面也不要拒绝对方正确的规劝而固执己见。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拾柴糊口,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二人喜出望外,当下两个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他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挑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下了一场大雨,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雨水,重得完全无法背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黄金的同伴回家去。

生命旅程中有太多的障碍,原因有很多,但由于过度的固执和无知造成的却不在少数。在别人好心的建议之下,一定要经过仔细地分析和思考,去处理所要面临的事情,切不可盲目地固执己见。若是固执、无知,不知变通,最后害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