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国家的经济水平:GNP
1929年,爆发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破坏程度如同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可是奇怪的是,当危机爆发之时,人们却浑然不知,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甚至认为经济形势正在转好。
我们没有理由嘲笑当时人们的无知,因为当时除了苏联统计机构有尚不完善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之外,有关国民经济的统计几乎是空白,所以人们当然不知道经济形势已经坏到什么地步。这次危害巨大的经济危机激发了人们对国民经济状况的了解的渴望。于是,美国参议院财经委员会委托西蒙库兹涅茨,建立了一系列用来统计核算一国投入和产出的指标,由此发展出“国民收入账户”。这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的雏形。1933年,当1929-1932年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公开时,人们才发现这次经济危机竟是这么可怕。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驻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驻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驻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驻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差。
随着外商进入中国市场,我国GDP增长率逐年上升。但外商投资(外国国民)在中国的产出计入中国的GDP,却不是中国的GNP。因此,外商投资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的GNP将明显小于GDP, GNP的增长率也会低于GDP。
◇将GNP作为综合经济指标的主要优缺点◇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低于国内生产总值,资本输出国(如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如果长期存在这一现象,中国经济的前途和社会福利将受到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如果中国自己企业的竞争力没有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大而持续提高,而只是单纯地依靠比较成本优势,甚至只是向跨国公司提供我们的比较优势资源,那么,即使中国的制造业规模有很大的扩张,在更大程度上也只是“世界工场”,而不是真正的“世界工厂”。
在发达国家,GDP与GNP比较接近,因此常用GDP来衡量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用GDP而不是GNP看中国国力,其中的巨大差异则会导致对中国国力与财富创造能力的严重高估。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银行用平价购买力一算,就与原来的差别那么大的原因。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有所区别:一是核算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对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都进行计算。二是价值构成不同,社会总产值计算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国民收入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
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计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率)。
在现代金融生活中,只有正确评估国力,才能提高经济发展、开放效益和对外谈判的主动性。不论GNP还是GDP,都只是我们眼前能够看到的经济增长或变化,是近期能够切实感受的经济数值、经济水平,但要考虑到今后我们的下一代,甚至是子孙后代经济发展时,是不是应该计算“绿色GNP”了呢?“绿色GNP”即考虑经济发展的同时加上资源的损耗和可再生资源的恢复。
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我们生活的发展,生活最根本的则是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是生命。如果有一天我们迎来了资源的全面枯竭,那将毫无疑问意味着经济发展的结束,甚至生活的衰竭、生命的完结。而“绿色GNP”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