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日前,笔者去新华书店,看到三种版本的《中国通史》,观后皆感不尽如人意。虽然这些大部头著作均大段大段记叙着“后汉的分裂和三国”内容,但是,细细一看,他们全都漏写了造成“后汉的分裂”历史的起因。没有起因,哪来结果呢?他们的著作里只是笼统写上:“封建割据”“军阀混战”,并没有给出经验教训。郁达夫先生说:“作品里的自我主义是决不能丧失的。”本书给出的经验教训是:“一群文臣武将和百姓自觉拯救汉献帝却最终失败了的故事”。实际上,《后汉书》就本次事件的起因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四年,生皇子协,后遂鸩杀美人。”(注:出自《后汉书·灵思何皇后纪》)这其中的“后”指何皇后,何皇后鸩杀了汉灵帝的儿子刘协的母亲王美人。这是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起因!
没有开头,要从哪里结尾呢?怎么结尾呢?
现重复本书稿一段小文:汉灵帝去世之后,何皇后提携她自己的儿子刘辩登上了皇帝大位即为少帝,并指使她自己的哥哥大将军何进刺杀刘辩的对手皇子刘协,何进却被众宦官杀死,大将军掾(“掾”指副官)袁绍接受何皇后的指使,去追杀皇子刘协。并州牧董卓进首都洛阳平叛,斩何皇后,斩少帝刘辩,扶助九岁皇子刘协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汉献帝。
袁绍挑头反对董卓被推选为一代盟主。袁绍提议立皇子刘虞担当新皇帝,废掉汉献帝刘协,却遭到众人反对。袁绍于是围攻反对者公孙瓒于河北雄县,大战八年之久,最终公孙瓒自刎而亡。然后,干干净净的曹操出场。袁绍的堂弟袁术在安徽寿县自行宣称为“仲氏皇帝”,被曹操轻松灭掉。孙权、吕范、吕蒙、周瑜、鲁肃、诸葛亮、诸葛瑾等七人当时都是袁术的手下干将,作鸟兽散。但也有很多人物如荀彧、关羽、徐晃、张郃、张辽、臧霸、许攸、贾诩、张绣、张鲁、庞德和“建安七子”人物王粲、陈琳、阮瑀十四人投奔曹操,回归了朝廷。(注:“建安七子”出自《三国志·阮瑀传》,由裴松之注释,“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幹、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祯,斯七子者”。)曹操随后灭袁绍。这些客观事实才是“后汉分裂”的起因。
另据《三国志》记载:“袁绍‘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注:内容出自《三国志·袁绍传》)大将军“掾”字指大将军的副官,袁绍当上了大将军掾,指袁绍当上了大将军何进的副官。这是《三国志》给袁绍身份的定位。
但是,甲先生的《中国通史》中说:“各地方割据的,幽州的公孙瓒,冀州有袁绍”,并未提及袁绍是何进的副官一事。
乙先生的《中国通史》中说:“董卓以陈留王协贤,欲废少帝而立协,袁绍反对废立,弃职逃往冀州,袁绍自逃往冀州后,董卓因他具有号召力,怕他自事,乃以他的勃海太守。他便利用这一职位,招兵买马,准备讨卓。”这其中也未提及袁绍是何进的副官一事。
丙先生的《中国通史》中说:“初平之年,东方州郡起兵,讨卓大会于酸枣,推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这里又未提及袁绍是何进副官一事。
这三位先生的《中国通史》里,有关“后汉的分裂和三国”的开头部分都忽略了何皇后鸩杀王美人(汉灵帝之子刘协的母亲)、袁绍是何皇后的哥哥何进的副官等涉及兴衰存亡大局的起因。那么,汉王朝晚期的历史进程又该如何往下书写,才能够让读者相信呢?于是,《三国演义》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是,本书所反映的现实情况则为:自诸葛亮六出祁山之后,一个偌大的汉王朝即从此时起被肢解为30个小朝廷,并最终由大一统的隋唐两代接替。
本书通过逐页逐段引入《三国志》和一部分《汉书》《后汉书》及《晋书》等四部史书的人物事迹作为素材,据此按照编年体的形式整理出来一部汉王朝晚期的历史真相读本。其中有很多揭秘,又相似于线条深入浅出、浪及始终的长篇小说。
本书有幸铭刻下了汉王朝时代的灭亡全过程和细节:“一群文臣武将和百姓力求‘聚沙成佛塔’以拯救汉献帝却最终失败了的故事。”
现简述如下:
当皇子刘协刚刚降临人世间时,他的母亲王美人便被何皇后鸩杀而死。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收留了皇子刘协。时隔9年,汉灵帝去世。何皇后提携她自己的儿子刘辩登上皇帝大位,名号为少帝。虽然事情已成定局,但何皇后得寸进尺,仍把皇子刘协视为少帝刘辩稳坐江山的潜在劲敌和眼中钉,不断寻找借口伤害皇子刘协的抚养人董太后的亲戚,欲层层剥笋。董太后为此很生气,在私底下发了几句抵毁何皇后的牢骚。何皇后得知此消息后,便唆使自己的哥哥何进去惩罚董太后。朝廷大将军何进一方面下令董太后必须搬出首都洛阳,遣送回其老家河北河间;另一方面,派兵抓捕董太后的大侄儿董重。朝廷第二号军事长官骠骑将军董重被俘之后,不甘心受辱而拔剑自刎。董太后听说董重的死讯后,也被气死了。何皇后至此仍不愿善罢甘休,又指使何进闯入永乐宫搜捕皇子刘协。于是,众宦官愤怒之下,一拥而上斩了何进。
何进的亲信袁绍得知何进死于宦官之手的消息后,便联手自己的堂弟袁术,以及丁原、吕布再闯永乐宫,为何进报仇,并追杀少帝刘辩的劲敌皇子刘协。众宦官不明就里,掩护少帝刘辩和皇子刘协逃往河南孟津避难。途中,偶遇山西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即并州牧董卓所率领的三千兵马前来接应。董卓率众返回洛阳,策反吕布斩了丁原,然后召开大会,数落何皇后气死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等种种罪行。不料,袁绍竟站出来替何皇后申辩。二人剑拔弩张。于是,袁绍逃往河北沧州起事。董卓斩何皇后,斩少帝刘辩,辅佐皇子刘协登上皇帝宝座。
董卓邀请《礼记·礼运篇》注释者郑玄进朝廷做官,被拒绝;董卓邀请曹操进朝廷做官,亦被拒绝。最后,董卓总算是邀请到了著名女诗人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进宫做了汉献帝的顾问即侍中。
袁绍在沧州起事和曹操在安徽亳州起事的消息传进了洛阳。于是,董卓把首都迁往了陕西西安以避难。袁绍率大军抵达河南沁阳后,即私下策划废黜汉献帝,改让皇子刘虞当新皇帝的阴谋诡计,遭到曹操、公孙瓒、刘备的反对。反董卓义军从此解体。
董卓与袁绍战于河南荥阳和河南登封二地后,率余部退往长安。董卓在陕西和甘肃地区追剿呼吁“把天子位让给贤者”的黄巾兵(注:内容出自《后汉书·刘虞传》,“云举当代汉,告天子以避位”。),然后在陕西眉县建造储存粮草的大型仓库,最终仍被已故大将军何进的副官王允杀死。董卓的副官贾诩斩王允,重组朝政。汉献帝刘协时年14岁,当他得知王允被斩的消息后,放声大哭。
不知汉献帝吃错了什么药。这时,汉献帝率全体朝廷官员前往河北临漳去投靠袁绍。曹操从中拦截,邀请汉献帝定都河南许昌。汉献帝觉得被曹操牵着鼻子走,不解其意而颇有怨气。曹操在朝廷官员内部清肃黄巾兵,汉献帝予以严励训斥。曹操在灭了自行宣称为“仲氏皇帝”的袁术后(注:“仲氏皇帝”出自《后汉书·袁术传》,“建安二年,因河内张炯符命,遂果僭号,自称‘仲家’”;另出自《三国志·袁术传》,由裴松之注释,“乃建号称仲氏”),袁绍为了替袁术复仇,捏造了曹操的莫须有的罪名,指使“建安七子”人物陈琳写出了一篇才华横溢的檄文即声讨叛逆的文书。(注:出自《三国志·陈琳传》,“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袁绍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写,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汉献帝读罢檄文下达了“密诏诛曹操”指令(注:出自《后汉书·孝献帝纪》)。刘备于是起事,反制曹操。曹操发现“密诏诛曹操”衣带诏,斩了汉献帝的舅舅董承。之后,曹操灭了袁绍。汉献帝可能是在荀子的后人即尚书令荀彧的开导之下,任命曹操为丞相。已故袁术的手下人孙权等在江苏苏州建立起东吴小朝廷;已故袁术的另一位手下人诸葛亮则投奔了刘备。之后,曹操与孙权和刘备大战于湖北赤壁,兵败而归。曹操在河北临漳建造铜雀台,以此向汉献帝表示甘当汉王朝的忠臣以及认同感。
伏皇后此时却觉得曹操当年杀董承太过残暴,便私下指令她的父亲伏完将军诛杀曹操。曹操因此斩伏皇后。汉献帝没能救下伏皇后,又一次觉得自己很无助。于是,曹操便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曹节嫁给了汉献帝作妻子。
刘备于陕西勉县的定军山错斩了曹操的堂弟夏侯渊,曹操出战刘备至陕西汉中为夏侯渊复仇。刘备已经安葬了夏侯渊。夏侯渊的亲生女儿是张飞的妻子。曹操退兵。关羽在湖北襄樊攻击曹操的堂弟曹仁,欲进军河南许昌,救援汉献帝。曹仁的手下大将庞德一箭射中关羽的额头,关羽因伤退兵。此时,曹操去世。
汉献帝刘协当政32年。他似乎回忆起了曹操为了保护汉王朝所做过的许多好事。因此,在22位高级官员“把帝位让给贤者”的鼓噪之下,汉献帝主动把帝位让给了曹操的长子曹丕。汉王朝就此灭亡。性格被童年创伤所扭曲的刘协从此搬迁至河南修武闲居度日,尽管目睹刘备与孙权的厮杀、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厮杀、司马昭灭了曹操的后人曹奂等诸多烦心事却只能望洋兴叹了。时隔13年,刘协去世,享年54岁。
何皇后与何进派系——何皇后是大将军何进的妹妹;何皇后杀害了汉献帝的母亲;董卓斩何皇后;何进的从事中郎即副官王允斩董卓;袁绍曾任大将军掾即大将军何进的副官;在赤壁大战期间,曹操属下的水军首领名叫蒯越,蒯越是大将军何进的东曹掾即副官,是汉献帝的死敌;大将军何进很器重镇西将军韩遂,韩遂鼓动马超反叛了朝廷。
袁术派系——当汉献帝迁都至河南许昌的第二年,袁术于安徽寿县自称“仲氏皇帝”;周瑜是袁术的居巢长(注:出自《三国志·周瑜传》,“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鲁肃是袁术的东城长;吕范是袁术的觇侯(即情报人员);吕蒙的姐夫名叫邓当,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孙策则是袁术的殄寇将军;此外,孙权最宠爱的妻子名叫袁夫人,袁夫人是袁术的女儿。
诸葛亮的叔父名叫诸葛玄。诸葛玄是被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诸葛亮19岁时,又被诸葛玄任命为豫章府的官员;时隔不久,诸葛玄与诸葛亮被朝廷官兵打败,落荒而逃;诸葛亮到了27岁的那年,相遇刘备,“三顾茅庐”,开始暗中报复朝廷,不禁吼出一声:“汉献帝已经失去民心!”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后果,是一个偌大的汉王朝被肢解,中国历史进入了一段复杂纷争的分裂动荡阶段。自汉之后,先后有30个小朝廷跃入历史舞台,最终才由大一统的隋唐两代结束这一局面。
这一阶段历史简介如下:蜀汉、魏、吴,三个小朝廷各自霸占一处地盘共计60年;西晋建朝52年;接下来,东晋、前凉、前赵、成汉、后赵、前燕、前秦,7个小朝廷各自霸占一处地盘共计103年;再往后,北魏、西燕、后燕、后凉、后秦、南燕、西秦、南凉、西凉、北凉、宋、夏、北燕、齐、梁、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陈,20个小朝廷各自霸占一处地盘共计148年;隋王朝建朝37年;唐王朝建朝289年。
如此,在汉王朝灭亡至唐王朝建朝的这段时间内,中华大地被不断地分割、肢解了398年。其动乱的时间在我国历史上最长,甚至超过了春秋战国历经的182年,超过了五代十国历经的53年。
如果没有何皇后、袁绍、孙权和诸葛亮等人的“闹事”,汉王朝的晚期也许不会如此纷乱复杂。但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却是刘备的儿子刘阿斗手下的散骑黄门侍郎,即刘阿斗身边的近侍臣。(注:出自岳麓出版社版《三国志》的前言,“《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蜀汉时,出任为散骑黄门侍郎,公元263年,蜀汉为曹魏所灭,这时陈寿31岁。”)于是,汉献帝在陈寿的笔下不见了踪影;诸葛亮在陈寿的笔下被写成了“好人”;曹操在陈寿的笔下则被写成了“坏人”。
冰出于水而寒于水。《三国演义》最早的本子问世于农民领袖朱元璋所创建的明王朝社会的中期。吕思勉先生《中国通史》记载:“太祖、成祖两朝,内治总算是清明的”。但是,《三国演义》亦子虚乌有地编造了“桃园三结义”“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等故事。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形象,逐渐在世人心中被定格为《三国演义》中所虚构的故事中的样子。可见舆论作用不容小觑。
明朝末年,李自成推翻崇祯皇帝,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之后又偏安于云南。这二人如此行事,不排除是《三国演义》所带来的恶劣影响。笔者认为,“诸葛亮时在祁山(甘肃礼县),果遣使连结(满族人首领)轲比能”一事的示范作用,是造成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原因。况且,崇祯皇帝素以清正廉洁著称于明王朝社会(崇祯皇帝穿补丁衣服上朝和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冲抵军饷),他的去世可以说很冤枉。
据报载消息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经常会引用他喜欢的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名言:“过去的永不会消逝,它甚至并没有过去。”本书是一部较真实展示我国汉王朝晚期的事实真相的非虚构类文学作品,尽管其所展示的不是温馨的一面。正所谓“赠送田地给贫人”“赠送谷物给贫人”“秋稼茂好,垂可收获,赈护寡独”。(注:前两句出自《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上林池籞(yù)田赋与贫人”“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一句出自《后汉书·孝安帝纪》,“今年秋稼茂好,垂可收获……赈护寡独……”。)
著者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