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流运输与仓储
一、运输
物流作为供应链运作中的核心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否将产品及时准确无误地配送到客户手中,不仅关系到供应链上下游运作的顺畅性,同时也会对客户满意度和公司未来的业务机会产生深远影响。但是,物流本身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是一项非核心业务,而且传统的物流业是重资产行业,需要人力和物力上的巨大投入。有鉴于此,企业常常会将物流业务剥离出去,外包更加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去完成,起到降低资本投入和物流成本以及有效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调查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企业将产品运输到最终客户或经销商主要是通过长期合作的物流公司,即第三方物流来完成,但同时也有企业通过自己的物流团队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如图1-1-18所示。如果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多数企业的物流合作方数量低于5家,但也有不少企业的物流合作方数量在5~9家之间,超过10家或以上的占一成左右,如图1-1-19所示。大型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的比例较中小企业略高。因此,物流合作方的数量也较多。
图1-1-18 企业运输产品所选择的物流伙伴
图1-1-19 物流服务提供商数量
从外包的量上看,多数企业选择了全部外包(36%)和大部分外包(33%)。无外包的情况只占7%。钢铁行业全部外包的情况最多。零售行业无外包或小部分外包的案例较多。物流的及时配送率很高,有92%的企业认为他们的产成品能及时配送到最终客户/经销商的比例为90%以上。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也已达到一定水平。大型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程度和物流的及时配送率均较中小企业高。
从运输产品的物流形式来观察,汽车运输为主流的运输方式,其次依次为火车运输、海运和空运,如图1-1-20所示。空运在电子和医药行业较为普遍,可能是因为电子行业有很多是进口部件,部件的生命周期较短和价值较高等原因。煤炭和钢铁行业涉及大宗物资,所以采用火车运输的比例较高。
运输的时间上,运输到最终客户或经销商的时间大多都控制在2周之内。有一部分运输需要在2周到一个月之内完成;但超过30天以上的情况较为罕见,如图1-1-21所示。通过比较,运输到经销商比运输到最终客户更具时效性,可能是因为运输到经销商的量往往比较大,方便采用整车运输(TL)的方式,接到运输订单后很快就能进行装运和配送;而配送到最终客户的量少,企业出于成本上的考虑,往往不会马上就进行装运,需等待与其他货物进行拼车,再进行配送,因此运输的天数相对会较长。
图1-1-20 企业运输产品的物流运输形式
图1-1-21 运输到最终客户和经销商的天数
二、库存
企业产品的库存天数多数在90天之内,转化为年库存周转次数为四次以上。有一成左右的企业库存周转天数在90~180天之间;同时,也有少量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超过180,甚至一年以上,如图1-1-22所示。大型企业的产品库存周转天数较中小企业短。企业的成品库存周转天数越快,企业的运作效率就越高,占用的资金就越少。如果企业在该产品上是盈利的,就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产品库存周转时间越长,占用的资金就越多,企业的流动性就越差;而且存货时刻面临着过时、损耗等风险。企业在高库存的压力下甚至不得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促销销售,体育用品行业近期的去库存化行动就是一个例子。据2012年半年报显示,五大国有品牌的库存总量达到37.21亿元,较2011年底增长0.22亿元。国际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也曾面临类似的库存过多的问题,但这两个品牌公司恢复较快。从运动服装行业的数据来看,高库存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收入和利润。
从行业区别性上看,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库存周转天数相对较短。从原材料的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上看,主要集中于6~30天(见图1-1-23)大中型企业的产品库存周转天数如表1-1-3所示。有少量的企业没有原材料库存,可能是采用JIT(Just In Time)的方式,或由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方式(VMI)。零售行业采用VMI的方式相对较多,汽车行业对零部件采用JIT/JIS的方式比较多,除了一些关键或交货周期较长的部件,很多汽车零部件都采用“集货配送”的方式来给整车厂送货。企业在库存外包方面的程度较低,71%的企业选择了无外包或少部分外包,只有4%的企业选择了全部外包,如图1-1-24所示。公司采用零库存方式的企业更少,只有2%,且主要是集中在汽车、电子、机械设备和零售行业。
图1-1-22 公司产品的库存周转天数
图1-1-23 原材料的平均库存周转天数
表1-1-3 大中小型企业的产品库存周转天数
图1-1-24 企业库存外包
零库存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话题。尽管信息技术已经很成熟,上下游的协同也很紧密,但是对多数企业来说,零库存还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通过调查发现,即使公司按订单生产,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仍有一半的企业认为零库存管理方式不能做到,另有35%的企业不确定,只有余下15%的企业认为可行,如图1-1-25所示。大型企业对零库存的态度较中小企业更为明确,67%的受访大型企业表示零库存不可行。零库存的好处显而易见,可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及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由于过期、损耗等带来的损失;但是毋庸置疑,保持适当的库存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也有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在日本大地震和泰国洪水给汽车和电子行业带来重大损失之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库存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库存对风险的缓释作用,传统供应链中,企业常常会预留一部分安全库存,以应付突然增长的需求或者自然灾害带来的供货风险等。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的安全库存比例在50%之内,有超过一成多的受访企业的安全库存比例在80%以上,如图1-1-26所示。医药与化工行业的安全库存比例相对较高。大型企业的安全库存比例相对中小企业较低。安全库存的设置比例跟风险的概率和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相关。例如,客户需求快速增长的概率很高,缺货同时又会造成客户满意度下降,对今后的销售都会造成极大影响,如果这样,企业可能会提高安全库存的比例。反之,则降低。当然,安全库存的比例也需要平衡由于增加安全库存带来的成本上升。
图1-1-25 公司能否做到零库存管理
图1-1-26 产品的安全库存比例
企业对库存管理的方式主要是采用订货点库存管理模式。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在采用四象限分类管理方法、ABC法及MRP法,无库存的管理方式比例很小,如图1-1-27所示。
图1-1-27 库存管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