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不伤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365天乘以24小时的便利店

1927年,美国南方公司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家类便利店业态,即7—Eleven便利店的前身。1946年,其改名为7—Eleven,取“营业时间为上午7点至晚上11点”之意,逐渐成了一种都市的文化符号。

365天、24小时营业,便利店凭借井然有序,提供类别丰富的食物、日常百货,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不仅占据了城市的街头巷尾,又因为日夜通明,随时随地都好找到一家,点上一杯热饮,在里面稍停片刻的便利,进而逐渐占据了人们的心头。

我去台湾的时候,发现这儿的7—Eleven比大陆的服务更多。除了买食物和日用品,这儿的便利店还可以买火车票、演出票,充值各种卡、取现金,真是将便利发挥到极致。而且便利店的营业员们仿佛都是江湖百晓生,无所不知,问他们什么都知道,态度又好,很有耐心,事无巨细,增加了我对台湾便利店的好感。不知道大陆便利店怎么不增加这些服务,好似我们的便利店就只是一个干净点的小超市。

在城市写字楼的下面,总能找到一家便利店。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便利店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生活“驿站”。它就像是个百宝袋,能将早餐到晚餐,甚至夜宵都一一解决。一到中饭点,白领们有时图方便往往会在便利店买个盒饭,微波炉加热一下即可以食用。我不太去便利店吃这些东西,一是对这些速成食物的抵触,二是我不喜欢人多的环境。中午的便利店,往往人很多,很吵。自动门进进出出,发出的电子问候音,更让我觉得心烦意燥。

可是,我喜欢晚上的便利店。

刚来杭州工作的时候,白天上班,晚上去下沙一家影视公司拍产品解说。一晚上拍摄3到5个产品,大概要花费好几个小时。那时候杭州还没有通地铁,也没有打车软件,我就这样慢悠悠地坐着公交车从下沙赶回城北,回家基本都是晚上十点以后。小区楼下有家“喜士多”便利店,店内装修的光亮明朗,虽然外面是黑漆漆冷清清的街道,但是进入了便利店,感觉就像到了有三角房顶的日系住所一样。营业员笑容满面的一声问候,袭来一阵温暖。那段时间,我回来总是先躲进“喜士多”,点几个关东煮,有时外加一杯热饮。十点以后的便利店,很多零食是没有的,偶尔捡到几个剩下的甜品小蛋糕,我也会买来吃,犒劳辛苦的自己。经常坐在临窗的吧台,狼吐虎咽的吃完关东煮,然后慢慢的喝饮料。耗了半个多小时才回家。

那半个多小时是一天中最舒适的时候。完成了当天的工作,还挣了些零用钱,有的吃有的喝,满足极了。

在下沙那家影视公司兼职了半年多,后来因为他们公司业务调整,拍摄的事情终结了。我也没有了晚上的奔波。后来自己去了更好的单位,也搬出了城北。

但是无论搬到哪,都能遇到便利店。

有次晚上加班到深夜,我从单位走出500米左右,一扫眼看到对面灯火通明的便利店。夜晚的城市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川流不息,我本想走到对面的便利店,买杯热饮或者一杯酸奶什么的。可是隔条马路,透过便利店的透明玻璃窗,我看到两个穿校服的中学生坐在临窗的便利店里聊天。很像一帧电影画面。

忽然间,我就停在那里,没有往前走,静静的看着他们。看到他们坐在那里聊天,过一会儿,一个人站起来去买了零食。我才恍过神。

谁说岁月静好只存在诗句里,只存在成年人的誓言里呢?

它也可能是在这不眠不休的24小时便利店里,空无他人的地方,消费又不高,地理位置又方便,这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解闷和放松的地方啊。比起酒吧的假酒贵酒,最起码这儿的咖啡和豆浆,还真是谁都喝得起。没了酒精的刺激,这儿只剩下朴素的生活和真实而又疲惫的自己。

有人说,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那隐藏在城市中的各色便利店,就是穿戴在身上的一件件首饰。我觉得,穿戴在身上的首饰都应该是类似于“商场大厦”的东西吧。便利店其实一般不隐藏,现在更是遍地开花。说是首饰,倒不如说就是放在女生手提包里的必不可少的心相印纸巾。经常用到,少不了它。

戴佩妮有首歌叫做《街角的祝福》,唱的细腻又伤感,这让我想到便利店,就像是街角的温暖,它总亮着一盏灯,让你在夜晚有个可以取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