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孩子,我相信你
之所以用这样的题目作为本书的序言题目,是因为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这是我与孩子每一次的沟通、互动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句式。
无论是孩子面对一些选择的时候,还是孩子面对一些困难需要加倍努力予以克服的时候;
无论是孩子遭受一些挫折或者委屈需要帮助其调节、梳理情绪的时候,还是在孩子取得一些成绩或者某一方面的突破需要进一步鼓励的时候,基本都会以“我相信你……”这一句式开启或者结束每一次的交流和谈话。
这也是在年龄差距达12岁的两个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笔者唯一不变和共同的经验做法。至少从截至撰写本书这个时间点的实际情形看,还是有着让人欣慰的成果的。
1996年出生的女儿,即便历经不同地域和办学条件的四所小学、两所初中、两所高中的辗转求学,最终还是以雅思8.5分,其他学科平均接近95分的优异成绩,成功地拿到了加拿大排名前十的5所大学的6份不同专业的、带有不同金额奖学金的入学OFFER……在笔者开始撰写此书的时候,她刚刚结束在苹果公司旧金山总部8个月的带薪实习,回到滑铁卢大学继续学业……
而2008年出生的儿子,似乎走了一条与他姐姐完全不同的成长之路——除了学业功课之外,尚在小学四年级的他,已经先后完成并通过了英皇乐理五级、中国音协钢琴业余十级、武汉音乐学院爵士鼓业余八级等认证考试,并且已经获得了武术套路省级运动员的称号……而这些成绩的背后,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一个——在幼儿园中班就萌生“做一名优秀的艺员”的念头,迄今为止从未有过丝毫的变化或者动摇……
之所以略有“炫耀”嫌疑地讲述这些成绩,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即便是同胞所生的姐弟俩,即便家长有着同样的期待——让他们更优秀,也会因为个性特点不同,因为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成长道路。
而我念兹在兹地提到“我相信你……”这样一个沟通句式,核心本质在于自始至终都在向孩子传递一个确定无疑的信息——“孩子,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爸爸、妈妈毫无条件地尊重你,并给予你最大限度的信赖和支持!”
假如我们愿意承认并相信这一句式蕴含着上述信息,进一步剖析、体悟“我相信你……”这一句式背后的“难言、未言”之意,正好吻合基于人类普遍心理活动机制所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观念:引导并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承诺”,能够有效地激活其内心深处的“崇高感”,从而生发出其兑现“自我承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促进其行为实践。
所以,切实并且长期坚持践行这一理念,至少从实际效果看,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正向反馈,包括:
(1)能够与孩子建立宽松、坦诚的交流场景,进而逐步形成开放、自由,没有禁忌的家庭沟通氛围。
(2)能够逐步树立并强化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逐步养成一些直面困难和挑战的品性。
(3)能够帮助孩子逐步学会自主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对应的责任和可能的后果。
(4)能够有效地触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并逐步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正所谓“与其纠缠于孩子当下的某一状态,不如从培养孩子更多的良好习惯着手”——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也一再发出这样的倡导。
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真正有效的亲子教育应该是能够充分“激活孩子的内在驱动”。而要切实落实这一宗旨并达成这一目的,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是不可或缺的。
一是方向。
即作为家长,是否已经确立了基于孩子更长远未来的培养方向?
二是原则。
即作为家长,是否围绕孩子未来成长与发展的方向建立了一些基本的原则,也就是“底线”——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行为都不能僭越的明确规定,本书后续的相关章节会有详细的探讨和论述。
与此同时,家长还需要意识到并清楚认知的是,虽然“我相信你……”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沟通句式,但是要真正落实在每一次具体场景的沟通和交流中,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和价值,以下两个前提的保证和支持是不可忽视的必要条件。包括:
(1)在认知上,家长是否在心底深处认同以下观念?
——“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并且拥有被尊重的权利”;
——“孩子具备对所需要面对的各种事情做出选择和判断的潜在能力”;
——“孩子有足够的自我纠错和自我改善的潜在能力”;
——“孩子具备天然的是非判断的潜在能力”;
——……
(2)在实践中,家长是否愿意并切实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正是基于上述的实践体认,我愿意并且相信,通过再现与孩子互动成长过程中的真实场景,聚焦那些关键时刻,复盘并详细剖析沟通、交流环节的具体行为及其背后的核心理念,至少可以为同样身为家长的你,提供一种观察和思考的视角,作为调整和改善你与孩子互动成长实践时的借鉴和参考。
唯如此,本书方可彰显其应有的价值。
因为我始终相信你对孩子那份浓浓的爱和殷殷的期待都会变成现实——你的孩子远比你想象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