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花走进人民大会堂
1993年似乎是郭老板的幸运年。在这一年,郭孔丰见了阿丹米的董事长,与中粮合建最大的东海粮油厂,并且入股了孙孟全的鲁花。
鲁花与郭老板的结缘纯属巧合。当时,郭孔丰还在管理中粮的北海工厂。北海要生产小包装油,需要采购花生油原料。如果从美国采购花生油,不仅成本高,还要付出25%的关税,郭孔丰便安排人在国内寻找合适的花生油供应商。可能是通过国际商品展示会,也可能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总之,最终就选中了鲁花。
郭老板不仅选中鲁花做供应商,还决定入股鲁花,通过设备更新来提高鲁花的产品品质,扶持鲁花的成长。郭孔丰的祖籍是福建福州,那里是中国最早食用花生油的区域之一。他对花生油应有浓厚的乡土情结,或者日常本来就好食花生油也未可知。早在1967年,青岛植物油厂的花生油就开始大量出口东南亚,为国创汇。在马来西亚成长和工作的郭孔丰,是可以吃得到山东花生油的。
相比花生油的品质,郭孔丰更看重的是“鲁花”这么一个好名字。那时候,外资企业普遍比内资企业更了解品牌的重要性。这一回,郭孔丰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鲁花品牌拿到手。
郭孔丰拉上中粮一块投资鲁花。为了投资鲁花,丰益和中粮专门合资成立了香港嘉银(莱阳)有限公司。丰益和中粮分别在这家公司中持有51%和49%的股份。与鲁花接触不到一个月,香港嘉银(莱阳)有限公司就与鲁花合资成立了莱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936万美元(后期增加到1922万美元)。鲁花集团持有51%的股份。
莱阳鲁花在合资当年即引进丰益和中粮的资金300多万美元,买来国外先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年产量由原来的2千吨增加到2万吨,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级浓香花生油专业生产厂家。莱阳鲁花又建起了胶东半岛容量最大的万吨恒温花生原料库和储油达3000吨的地下储油罐。
山东作为花生油消费第一大省,有着大小数百家的花生油厂。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一年后将与嘉里粮油合作的青岛植物油厂,其生产花生油的历史已有75年。鲁花作为一家乡镇企业,此前名不见经传。鲁花能够一飞冲天,莱阳鲁花的创立绝对是一个关键节点。
而投放央视广告,则是鲁花飞速成长的下一个关键点。
不满足于仅做市场受制于人的供应商,孙孟全决定力推自己的鲁花品牌。如果说丰益和中粮的资本助力给鲁花插上了起飞的翅膀,那么工艺创新则奠定了鲁花打造花生油市场领导品牌的基础。鲁花依靠山东莱阳盛产优质花生这一地缘优势,大力研究花生榨油的生产工艺,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成功独创了“5S纯物理压榨工艺”。所谓的“5S”,是指鲁花花生油加工技术的五个核心部分(section)。纯物理压榨技术,生香、留香技术,无水化脱磷技术,恒温储存、维E保鲜技术,去除黄曲霉素技术。通过这一系列技术突破,鲁花得以凭借其独特的浓郁香味,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1998年下半年,通过中央电视台,鲁花将“滴滴鲁花,香飘万家”的手掰花生广告推向全国。鲁花首次投放央视广告的时间,仅仅比金龙鱼晚了两年。
随后,鲁花首先拿下在中国小包装油市场具有绝对战略意义的北京市场,接着又迅速拿下广州市场,一南一北两个高地被收入囊中。紧接着,鲁花四面开花,在全国东南西北布设销售网络,配合强有力的线上媒体投放,迅速确立了其在花生油市场的第一品牌地位。
2003年,鲁花戴上了“人民大会堂国宴用油”的光环。大家都以为,人民大会堂是国家领导人开会的地方,做的菜一定美味。其实,在人民大会堂,做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凡事一沾上政治的边,就会有点儿变味。为了不出差错,人民大会堂做的菜,不能太辣、不能太甜、不能太油、不能太酸……这样一来,做出的菜是中规中矩,谁也挑不出毛病,但我们也知道,这已经不是地道的中华美食了。但普通消费者也吃不到人民大会堂的菜,只知道能上国宴的一定是好东西。
鲁花成为花生油的代名词,就像金龙鱼曾经成为小包装油的代名词一样。
丰益给鲁花提供充足的弹药,支持鲁花进一步的扩张。
2003年,鲁花与丰益、中粮的合作再下一城。山东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000万元,后期增加到2亿元。股权结构与莱阳鲁花相同。
次年,丰益与鲁花合资建第三个花生油厂,周口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3000万元。在这段丰益与鲁花的蜜月期中,双方合作范围广泛,除了合建了5个花生油厂外,还合建了芝麻油、葵花油、酱油和吹瓶厂,甚至在房地产业务上也有合作。双方合资的企业不下10个。
中粮没有参与鲁花的周口厂项目,此前与丰益和阿丹米合作的防城港厂项目,中粮也只要了40%的股份,没有绝对控股。这些变化意味着,郭孔丰朋友圈中的这四位小伙伴的合作,出现了问题。
丰益和鲁花跑得太快,中粮和阿丹米跟不上了。
中粮认为,粮油行业投资大、盈利低,短期内难以看到成效。这在中国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任期考核制度下是不受欢迎的。因此,中粮拒绝了郭孔丰继续合作投资其他大豆压榨新项目的建议。与鲁花合作了两个花生油厂后,中粮也不再继续投资。阿丹米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美国企业,也存在管理官僚、速度太慢的问题。
而郭孔丰则认为,快速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必然带来中国饮食结构的升级,中国对豆粕、油脂产品的需求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快速提高,虽然眼下利润不高,但将获得稳定的商业回报。与中粮这样的央企合作,在审批、拿地、税收等许多事务上都有无形的好处,央企的政策优势加外企的竞争力,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在经营上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如今,郭老板迫不得已做出决定,今后要由自己来主导中国项目的投资和运营。
印尼原本是丰益的主要投资地。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伊斯兰国家。华人只占印尼总人口的三四个百分点,但华人开办的公司承担了印尼六七成的经济活动,受到当地人的嫉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印尼经济局势恶化,政府和军队险恶地嫁祸于印尼华裔。在“黑色5月暴动”中,上千华人死于非命。执政31年的苏哈托总统下台,印尼从此经历长期的动荡和沉沦。他乡非故乡,这也促使郭孔丰将生意重心移向中国大陆。
2000年,丰益与阿丹米合作组建益海集团,由丰益控股,并负责运作在华粮油业务。恰在此时,中国经济插翼起飞。益海就像骑上白鹅的尼尔斯,即将开始一段神奇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