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时间推回到1892年7月23日。
这一天,一位翩翩少年终于完成了五年学业,以第一名的成绩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他便是孙中山。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2 岁留学美国檀香山,后入香港西医书院学医。
毕业后,“孙医生”在广州开设医馆,开始为当地百姓行医治病。
然而,清政府的昏庸腐败改变了“孙医生”的想法。
随后,孙中山关闭医馆,踏上了去美国檀香山的船。在檀香山,孙中山在当地华人中四处奔走演说,宣传革命思想,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孙中山的演讲之所以能得到当地华人的支持,是因为他说出了广大华人的心声。
在人才方面,除了各地慕名而来的青年志士外,孙中山还在日本结识了日后的革命知己——黄兴。
两位革命志士随即决定将各自的协会合并,同时吸收光复会。于是,1905年8月20日,大名鼎鼎的中国同盟会成立了!
他们在成立大会上提出了革命宗旨,以此作为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然而,新生的革命力量却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
同盟会的革命活动遭到了清王朝的血腥镇压,清军开始四处搜捕革命党人。
许多地方的革命起义均告失败。
虽然革命的成果并不理想,却使清王朝意识到了孙中山这个文弱书生的巨大能量。
于是,孙中山便受到了清王朝的高度重视,成了晚清第一通缉犯,而且还是全球通缉。
最惊险的那次,孙中山刚到英国伦敦就被清廷的特务盯上,并被关进了大清国驻英国的公使馆。
最后,孙中山的好友康德黎利用媒体制造舆论压力,迫使英国政府出面调停。
最终,在英国政府的督促下,清廷的驻英大使被迫释放了孙中山。孙中山还将此次经历写成了书,以《伦敦蒙难记》为书名出版,并因此事而名声大震。
即使革命的道路坎坷艰辛,但孙中山等革命志士从未放弃心中的理想——一个让中华儿女挣脱封建枷锁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