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概述
肿瘤样脱髓鞘病变(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s)是一种相对特殊类型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病变,绝大多数为脑内病变,脊髓TDLs鲜有报道。其相对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在临床上较少见。1979年vander Velden等首先报道了1例白质及近皮质具有低密度病灶的病例,CT有显著占位效应,考虑脑肿瘤,但术后病理显示其具有MS斑块样病理特点,遂以具有占位效应的MS进行报道。1993年Kepes等报告了3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TDLs,当时推测是介于MS与感染或疫苗接种后ADEM之间的一种独立疾病实体。近年研究认为TDLs与MS、Balo病、ADEM等发病机制类似,在临床上部分有交叉,可能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该病的显著特点就是影像上的占位效应,而临床表现相对较轻,酷似脑肿瘤,后被称之为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umor-lik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TIDD)或称脱髓鞘假瘤(demyelinating pseudotumor,DPT)或肿瘤样MS(tumefactive multiple sclerosis)。因该病与胶质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鉴别困难,临床易混淆,且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故近年来更多地被称之为TDLs。
该病常累及中青年,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生活难以自理,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较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其与脑肿瘤易于混淆,一些患者被误诊为肿瘤而行手术,切除了本来可治愈的病变组织,导致患者脑功能严重损伤;另一些TDLs患者虽未开颅,却被误认为肿瘤而接受γ刀治疗;还有一些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确诊而延误治疗,影响患者预后,故及早正确诊断是首要问题。
尽管脑活检是诊断TDLs的金标准,但其也有局限性:①患者恐惧脑活检或因多数医院条件所限,脑活检难以广泛开展;②脑活检诊断困境:有时TDLs病理不典型,当伴有胶质细胞增生或假性异型性时,易与脑胶质瘤相混淆;③活检术前因使用糖皮质类固醇后的PCNSL病变组织失去典型的淋巴瘤病理改变,且病变边缘常伴反应性T细胞增多,易被误诊为TDLs;④在脑活检取材少或定位不够精确时,缺乏典型病理改变,难以确诊,需再次活检;⑤少数患者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TDLs,但鉴于影像学缺乏支持,追踪随访后,发现病情反复,再次手术证实为脑胶质瘤或PCNSL。
目前,对TDLs的诊断仍主要依靠临床与典型影像特点进行甄别,因国内外尚缺TDLs相关诊断标准或专家共识,现结合我们及国内同行对TDLs相关的诊断经验,将TDLs的临床、影像、病理、鉴别诊断与治疗进行总结如下,以期为同行诊断TDLs提供参考,特别是为不能行活检病理确诊TDLs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