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课
罗贯中为什么要写《三国演义》

生活在乱世之中,罗贯中他不是一个只求自保的普通人,他也有夺取天下的壮志。史书上说他“有志图王”,就是有志于谋求那个至高无上的王位。但是为什么不是他建立了明朝,却是他写出了《三国演义》呢?他出于什么心态,什么目的写作了《三国演义》呢?继续往下读,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没用的张士诚

最初,罗贯中依附了当时的一个比较大的农民起义军,就是张士诚的军队。他进入了他们张士诚的幕府。幕府就是以前的将帅办公的地方,将帅会在这里汇聚一批有想法,有能力的人,遇到大事的时候就请他们来出出主意,这样的人,就被称为“幕僚”。

罗贯中依附张士诚为的是实现他“有志图王”的理想。但是,张士诚却不是一个能成大事之君王。他不敢和元军对阵,又输给了朱元璋,于是向元朝投降,接受了元朝的招安,甘心帮元朝统治者镇压农民军。“招安”是古代统治者对于农民起义一种常用的安置方法,给你封个官,送点钱,你归顺我,帮我去打其他的起义军。

罗贯中对张士诚的这种做法非常不满意。可是,他也没有办法,于是他就开始在江、浙一带收集资料,为创作《三国演义》作准备。

罗贯中的政治理想

罗贯中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社会动乱,参加了你死我活的政治争夺。他虽然没有成为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物,但是他也有“图王”的志向和才智,也有一系列政治、军事的主张,这些,都被他表现在了《三国演义》一书中。这就叫做“借古讽今”,借小说影射现实。

三国,是一个和元末非常相似的乱世。罗贯中的理想是推翻元朝为代表的异族统治,建立汉族人自己的汉族政权。因此,,《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维护和颂扬的是以刘备为代表的蜀汉政权,因为在一定意义上,它就是罗贯中理想中汉族政权的化身与代表。我们前面说过,元朝末年,民族矛盾特别尖锐。所以,元末的农民起义军,从一开始就把“恢复宋朝汉”族政权作为号召。比如韩山童就被称为是宋徽宗八世孙。朱元璋在讨伐元朝统治者时,也提出过“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所以,《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蜀汉就是正统,是罗贯中在颂扬汉族政治。

罗贯中的“仁政”思想

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罗贯中认为:获胜者首先应该是仁政的实施者。“仁政”的核心就是说夺取天下的人,做上皇帝的人一定要以人为本,一定要理解人民,爱护百姓,为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只有得到人民支持的人,得到人民的心,也就是得“民心”的人才能得到天下。这就是罗贯中特别中意刘备,特别描绘刘备开基立业过程的原因。

罗贯中的战略思想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只有君臣同心,军民一致,才能取得胜利。曹操集团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得天独厚,孙权集团占据江东,攻守自如,是占尽地利,而刘备虽然什么都没有,却有民心。但是有了民心,就足以和魏国、吴国抗衡。

课程总结:罗贯中有大抱负,但是在现实中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用小说《三国演义》的形式,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志向借助三国的历史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