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里的那一江水
——长寿之乡系列之昭平篇
昭平县黄姚古镇│凌玄罡 摄
“昭平不平,钟山没山,富川不富”,听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这可是贺州市的三大寿乡,而昭平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一座典型的山城。据说,很久以前,在广西的一个小县城里,生活着一群善良朴实的村民,他们每天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日子。有一天,神仙看到他们那么幸福,就下来问他们为何这般幸福,一个村民回答说:“幸福是要靠自己努力的,我们这儿有山有地,只要勤劳肯干,幸福自然向我们招手了。”神仙被他们的质朴感动了,因此就给他们起了一个地名叫“昭平”。
岭南民居│胡雁 摄
这倒让我想起了享誉全国的那座“山城”——重庆。难道竟能与之媲美不成?这个答案的诱惑可不小。我已在去往昭平朋友家的汽车上了,一觉醒来,车子已经轰隆隆地进入昭平境内,眼前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像波浪线一般随着视野上下起伏,时而绿得让人发晕,时而绿得让人惬意,感觉竟也奇特。
一
汽车驶进江滨北入口,沿途而过的是一条具有上千年历史的黄金水道——桂江。自古扼南北水运之咽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昭平人的生活更离不开桂江,旧时代在码头上拉纤走货的年轻小伙和姑娘,现已成了静坐在岁月里细数回忆的老头儿老太太,而新码头上依旧人来人往,任性地迎着朝霞展露最美的忙碌时光。
黄姚古镇│胡雁 摄
桂江风光│胡雁 摄
如果稍将脚步放慢,昭平的桂江对岸,有一尊巨型的天然睡佛安然地躺卧着,神情安详,像是在聆听昭平人的生活。睡佛的造型惟妙惟肖,“一佛五座山、五山一座佛”,五座大小不一的山延绵几公里,远看便成了睡佛的口耳鼻身,双腿则舒展地伸向莽莽群山,与桂江融为一体。佛是昭平人心中的“道”,老人更是信佛的多,于他们而言,浑然天成的睡佛正是对昭平作为福寿宝地的有力证明,因此他们对睡佛的传说深信不疑,说起来也虔诚而恭敬。
相传明末清初之际,有一位来自北方的客商长年在桂江行船走货,素有“桂江第一险滩”之称的马滩是必经之地,这里怪石嶙峋,水路险急,每次过马滩就像在鬼门关走一遭,船翻人亡是常有的事儿。每次船行到昭平马滩时,这位商人都会在船头虔诚地焚香叩首,祈求水神保佑商船能顺利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惊奇地看出了由几座山组成的睡佛轮廓,它的头正好靠在马滩上,这不正是吉兆吗?此后,每每路过马滩时,他都向大佛祈求平安。
就这样,商人顺利地走进了晚年,年迈的他停止了行船南北的生涯,并定居在了昭平。为了感谢睡佛多年的庇护,他在最后一次航船时,特意在睡佛对面的桂江右岸建了一座小庙,并用九斤黄金铸成一尊坐佛,外面用陶瓷又铸成一尊佛,把黄金佛包裹起来供奉在庙里。神像取名“佛子大哥”,还传下“佛子对面九斤金”的暗语,暗示在此埋藏有黄金。随后,大批梦想一夜暴富的贪婪者在小庙对面的山坡上大肆挖掘,却一无所获。后来人们渐渐放弃了寻宝,过往的路人到庙里烧香,祈求“佛子大哥”保佑自己平安长寿,佛子庙也因此香火鼎盛一时。
榕树下写生的少女│凌玄罡 摄
不知是不是得到“佛子大哥”的庇佑,昭平自古寿星辈出,可以称得上是长寿的故土。清朝乾隆年间陆焞主修的旧《昭平县志》中记载有三位百岁寿星,最大年纪是133岁的陆氏。当时乡里人往上请报,批复说一定要优待这个妇人,还给了她很多粮食和布匹,将之称为“清朝人瑞”。这事传出去以后远近村子里的人都想来一睹真容,看到陆氏面容不似百岁,体格健朗,都惊为天人,甚至有人用自己的珠玉宝钗等贵重饰品去换取陆氏的日用之物,将其捧为长寿的吉兆。因而昭平的年轻人都十分敬重老人,珍惜老人留给子孙的任何一个小物件。诚然,长寿的老人们留传给子孙的自是伴随着自己多年的宝贝,兴许有那么一些吉兆,但更多的是对家族传统的坚持以及留给后代们的念想和记忆吧。
二
下了车,远远地便看见朋友冲我招手,我问起《昭平县志》里的百岁寿星,他便说要带我去亲眼瞧瞧上百岁的活寿星是什么样儿。如此甚好,此番竟成了探秘长寿之行了!
我们穿过田埂路后,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他告诉我待会儿要见到的这位彭蕊英老人可是村子里最时髦的寿星了,100岁了还能坐船旅行。没一会儿的工夫,我们就拐进了一个别致的小院子里,院子很是整洁,连墙角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一张簸箕静静地架在低矮的墙檐上,青青绿绿的茶芽在太阳底下尽情地支开身子,轻轻一闻,满满都是新鲜的茶香。这时,朋友说阿太唤我赶紧进屋,一进去便看见老人麻利地从老式椅子上站起来,侧转身子要去倒茶水,我忙上前接过她手中的热茶,连声道谢。阿太十分随和,直叫我赶紧坐下,不要这么客气,我也不自觉地轻松了许多,忙跟着坐下闲聊起来。
在交谈的过程中,阿太很喜欢笑,笑容从她气色红润的脸上慢慢漾开,划出一条条的皱纹,像是一朵突然绽放的花苞,有着极致的生动。阿太的身板还很硬朗,言语间依旧能轻松地扭动,耳不聋眼不花,生活都能自理,95岁还下地干活。出于好奇,我跟阿太求证了在100岁高龄时还能坐船旅行的事。原来阿太是在桂江上长大的船家女,打小就在船上做家务,15岁开始跟大人开船拉纤,几乎没有晕过船,再加上常年劳动身子骨够硬朗,因而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便在家人的陪同下从昭平到北海的孙子家游玩,路上的游客都不敢相信一位100岁的老人还能这么时髦出门旅游。最令大家佩服的是,在乘坐海轮出海时,原本大家都担心她会晕船,但恰恰相反,阿太却安然无事,还能帮忙照顾两个曾孙。
阿太一生艰苦,丈夫很早就因病去世,留下7个子女。她自己虽然没什么文化,却很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再怎么辛苦也要咬牙坚持送几个孩子求学。在这样的鼓舞下,儿孙们也都很有出息,未敢辜负阿太的心意,大儿子长期在公社担任文书,有两个子女也成了国家干部;孙辈更有出息,纷纷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毕业后当老师、法官、医生……一个个地数着儿孙们,老人是既激动又骄傲。
明清年间的石板桥│胡雁 摄
桂江生态旅游风景区│胡雁 摄
明清年间的石板桥│胡雁 摄
问及阿太平时有什么养生秘籍,阿太乐呵呵地笑了:“个个见了我都爱这么问,也不知道算不算秘籍,反正我爱常常泡脚,这也是船家人的一种生活习惯。”阿太告诉我们,在寒冬里船要上滩时得拉纤,人赤脚踏在冰冷的河水里时双脚就被冻得僵硬,上岸后得马上用热水泡脚,否则寒从脚入容易生病,因此养成了泡脚的习惯。进入晚年后,泡脚更成了阿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冷的时候,孝顺的儿孙们经常在她临睡前打来一盆热水,边泡脚边聊天,细说以前自己在桂江上的故事,说着说着就睡着了。这个习惯倒是很符合养生之法。古代医学典籍曰:“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因此,民谚有“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温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之说法。历史上很多长寿的老人都有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如苏东坡、曾国藩等人。我想除了健康之外,阿太更喜欢的是冬夜里儿孙们围着她闲话家常的那种温馨吧,毕竟那才是由心底里生发的暖!
三
从阿太家里出来,夕阳已落尽了,踏着余晖回到了朋友家里。还没进门就远远地飘来了一股很熟悉却又说不出的咸香,直叫人垂涎三尺。朋友的妈妈见我们循着香味直接进了厨房,直笑说:“就只顾着寻长寿秘籍去了,不赶紧吃饭看你们怎么长寿,赶紧开饭吧!”
我帮忙端菜盛饭,找到了刚才那股咸香的源头——豆豉煎鱼。煎得酥化的鱼肉裂开一道道口子,上边散落着颗颗圆滚滚的小黑豆,夹杂着清白的小葱,看得我胃口大开。阿姨告诉我,这可是上好的黄姚豆豉,是“昭平三宝”之首,此外二宝是黄精酒和黄皮糖。
别轻看这小小一颗豆豉,制作却十分讲究:先选用黄姚古镇特有的黑豆,再加以仙井泉水,最后结合古老独特的制作工艺,便成就了佐餐调味佳肴。这在清朝乾隆时期可是朝廷贡品,为御厨首选之作料,现今更是远销粤、港、澳及东南亚。以前我就听老人说多吃豆豉好,殊不知连《本草纲目》都有记载它的药用价值:“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煮,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止吐,得酒则治风,得蒜能止血,炒熟能止汗。”无怪乎这里的老人都爱吃了,当然,黄姚豆豉颗颗饱满,香味浓郁,倒真是令人开胃。
饭后,我继续跟朋友聊昭平老人的生活习性,阿姨忙完家务后便泡了茶水端给我们。朋友告诉我,昭平的老寿星打小都是喝桂江水长大的,山城的水质好,能养人,茶更好,一天到晚茶茶水水的自然长寿。
关于昭平的好茶好水,其间还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自古昭平的象矶山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古树参天。很久以前众仙遨游名山大川时,路经象矶山,被周围的山光水色迷住了,便在此憩息观光,并摆出棋盘对弈,仙童将仙丹用山泉化为仙茶,侍奉神仙,众仙一边品茗,一边下棋,好不快活。也许是这里的泉水泡出来的茶味出神入化,越品越感到这茶味非同一般,众仙在离去之际,觉得应该留迹人间,惠及百姓,便命仙童将携来的仙丹撒向山野,然后飘然离去。从此之后,象矶山上的悬崖怪石间到处都长出了茶叶苗,人们为了纪念众仙的恩赐,便将象矶山称为象棋山,山上的茶亦称象棋茶。
自此以后,昭平人岁岁年年都爱喝茶,把茶当作上天的一种恩赐,更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在建立新县城之际,对县城文化的雕塑要采用什么样的造型,各方提供了很多不同的建议和设想,难以抉择之时,竟是一杯茶的歇息工夫启发了设计者,对,就是茶!于是才有了刚进县城时看到的高高在上的那一只灵巧的玉手,拈着一枚刚刚采摘的茶叶。这样说来,我真不能粗饮了手中这杯茶,它可是昭平的一种文化,更是健康养生的一种方式。
正如开头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突然间明白了桂江之于昭平的意义。桂江水孕育了昭平这一块绿翡翠,让这座山城有了水一样的柔软情怀,更培育出千千万万的桂江儿女,它神圣而极具魅力,充满了年轻的活力,用一江之水回馈给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生命。在这里,鹤发童颜、身强体壮并不是登天之难事;在这里,欢声笑语、恬淡知足却是易行之乐事。昭平,既是年轻的,也是快乐的。
古榕树│凌玄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