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故事(权威典藏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四章 古希腊城邦

古希腊的城市,就是一个个独立的王国。

“大”一词颇受现代人喜欢。我们始终为自己居住在全世界“最大”的国家而自豪,为这个国家拥有一支“最大”的海军而骄傲,为这里盛产“最大”的橙子和土豆而欣喜。我们对那些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情有独钟,甚至想死后也被葬在“最大”的墓地里。

假如古希腊人知道我们现代人的这一偏好,必定会认为我们发了疯。对他们来说,在生活中,遵从一种“适度”的理性原则才是正道,数量的巨大和规模的庞大没什么用处,也不会让其产生任何好感。

古希腊人对适度的追求并非体现在语言上,而是渗透于实际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可以在古希腊文学作品的任何章节找到适度原则,可以在精巧完美的神庙建筑上找到适度原则,可以在男女的穿着打扮上找到适度原则,可以在大家喜闻乐见的戏剧里找到适度原则——若哪个剧作家敢违背适度原则,在其作品中颂扬奢靡的场面,那么,一定会遭到观众的唾弃。

古希腊人甚至对政治家和运动员也提出了严守适度准则的要求。曾经,有一位卓越的长跑手来到古希腊的斯巴达城,吹嘘自己可以单脚站立,时间要比任何古希腊人都长。人们哄笑着将其赶出了斯巴达,并讥讽他:要说单脚站立的时间,没人可以和一只普通的鹅相比。

你也许会说:“对人类来说,适度与节制是一种美德。不过,在古代世界里,何以仅古希腊民族培育、发扬了这种美德呢?”如果想回答这一问题,就一定要从古希腊人的日常生活说起。

古埃及或两河流域的神秘统治者,始终居住在高墙林立、守卫森严的宫殿里,普通老百姓身为“臣民”,则要和统治者保持遥远的距离,甚至可能终生陌路。而古希腊有上百个小型“城邦”,其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城邦的规模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小村落,这些古希腊城邦里的“自由民”都是古希腊人。

当一个乌尔农民说自己是巴比伦人时,实际上是说,他只是数百万个向巴比伦国王纳税、进贡的人之一;而当一个古希腊人自豪地声称他是雅典人或忒拜人时,那么,他所说的那个地方不但是其家园,而且是他自己的国家。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没有最高统治者,普通老百姓决定着所有的事情。

对古希腊人来说,祖国就是其出生之地,代表着他在雅典卫城的神圣柱廊下玩捉迷藏、与小伙伴共度童年的地方,代表着他埋葬双亲的那块神圣土地,代表着卫城之内他和妻儿共享安宁生活的幸福小屋。你必定会发现,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们,其思想言行一定是独特的。

亚述人、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都仅仅是淹没于其各自国家广大人群中的一个个渺小的臣民,而古希腊人却一直与周围的环境和他人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和接触,在那座大家都互相熟识的城市里,每个人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可以感受到,他那些聪明的邻居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他。无论他在做什么,不管是写戏剧还是雕刻大理石塑像,甚至谱曲写歌——他都会明白,所有的乡邻都会用职业眼光对其成果进行评判。

正是在这种独特氛围的驱使下,他会将任何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依据其从小接受的教育,他知道,假如缺乏节制的品质,那么,就永远无法达到公众要求的完美。

经过这种环境的严格训练,古希腊人在人类文明的各方面均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们将前无古人的政治体制创造出来,为后世留下了高尚的文学形式,并发展了独树一帜的文艺理念,令现代人惊叹不已。虽然他们的居住地只是一个小城,而其面积只不过是现代都市的四五个街区那么大。

但是,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公元前4世纪,当时的整个西方文明世界都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战争刚一结束,亚历山大就急着将真正的古希腊精神传播给其所统治下的人民。他让世界知道了偏居一隅的古希腊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新征服的各国宫廷里发扬光大。

可古希腊人赖以创造美与永恒的均衡感和适度精神,一旦离开了日夜守望的神庙,丧失了传统的人情风俗,也就永远消失了。当古希腊的自治城邦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成为一个强大帝国的政治附庸时,古老的希腊精神也就寿终正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