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最好的关系,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最好的关系,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你与别人的关系多么亲密,都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度介入别人的生活。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如果你不懂得包容和忍让,一味地咄咄逼人,很可能会破坏彼此的关系。而适当地保持距离,才能给对方和自己都留下回旋的余地。
公司有个女同事叫玲子。有天,玲子问我,能不能帮她找一间廉租房,她想一个人住。
我有些疑惑,她本来是跟闺密欢子一起合租的,怎么突然就要找房子呢?
玲子看出我的疑惑,有些失落地说:“唉,别提了,我再也没办法跟欢子好好相处了。”
听了玲子这句话,我想起三天前的一件事。
那天上午,玲子一到公司就在办公桌上东翻西找。我看她一脸焦急,就问了一句:“丢东西了吗,要不要我帮你找我?”
原来玲子有份客户资料找不到了。
我和玲子是邻桌,我们经常有把东西放到对方桌子上的情况,我在自己的桌子上翻了翻,没发现有玲子的东西。这时,我突然想起来,昨天晚上下班的时候,玲子好像将一份客户资料带回了家。我连忙提醒玲子。经我一提醒,玲子也想起来了,她确实把那份客户资料忘在家里了。
玲子马上给在家调休的闺密欢子打电话:“欢子,我有份资料丢在家里了,麻烦你帮我送到公司吧。”
我听不到电话那边欢子说了什么,只看到玲子舒了口气,估计是资料找到了。
半小时后,玲子的电话响起,她接了电话,就匆匆地赶到前台。我寻思,肯定是欢子到了。
果然,不一会儿,玲子致谢的声音从前台传来:“欢子,辛苦你了,今晚回家我给你带好吃的。”
出人意料的是,欢子却对玲子好一番责备:“你这个猪脑子,总是丢三落四的,要不是我在家,看你不得哭死。”声音之大,让公司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大家纷纷向前台看去。
当着整个公司人的面,玲子被这一番数落,自然不悦。可欢子依然不依不饶,“猪脑子,猪脑子”说个没完。
玲子气愤地说:“我错了还不行,你赶紧回去吧,我还要上班。”
欢子哼了一声,转身离去。可刚走出没几步,她忽然又折转身来,盯着前台的小姑娘说:“刚才我跟闺密闹着玩儿,你一直冷着眼看我干什么,没教养。”丢下这句话,欢子扬长而去。
前台的小姑娘都快被气哭了,玲子见状,赶紧好言安慰。
事情平息后,玲子回到座位,一阵长吁短叹。
被欢子一闹,玲子觉得在公司丢尽了脸面,非常苦恼。我便安慰了她几句,见玲子没什么过激反应,我们便各自投入到了工作中。
我以为那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玲子现在提出想搬家,我猜想可能跟欢子送资料那件事有关,便问:“你跟欢子还没和解吗?”
玲子说:“那次矛盾只是个导火索,我忍欢子很久了,她做事真的好过分。”
玲子和欢子是大学同学,两人来北京发展已经三年了,一直住在一起。
刚来北京那会儿,她们为了生计奔波,两人常常不分彼此——衣服换着穿,房租谁有钱谁先垫付,一起买菜做饭。
当她们工作稳定,收入有了保障后,开始对生活的品质有了一定的追求。渐渐地,两人的性格、爱好、审美等方面的差异逐渐显露出来。她们便遵循大事共同商议,小事各随心意的原则相处。比如,房租每人承担一半,值日按天轮流。
三年来,两人亲如姐妹,相处得非常融洽。就算有了争议,也能很快解决,从来没有过伤害对方感情的过激行为。
然而,玲子心里明白,表面看来她跟欢子亲密无间,其实内心早就互生嫌隙。两人每次闹矛盾,都是玲子主动容忍退让,才换得了眼前的相安无事。时间久了,玲子心生郁结,总有一天会忍无可忍,爆发出来。
按玲子的话说,她跟欢子的矛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欢子认为跟玲子关系好,就可以直言不讳,经常毫不留情地指责玲子,即便在公众场合也不顾及;二是欢子完全不尊重玲子的私人空间,经常妄动玲子的私人物品,干涉玲子的私事。
欢子犯了一个许多人都会犯的错误。她忘记了,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和私人空间,别人决不能毫无底线地强加干涉。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我建议玲子应该先跟欢子好好谈一谈,把她的感受说出来,毕竟是多年的好朋友,不要因一时冲动就断了来往。
玲子叹了口气,想想自己都忍了这么久了,也不差这一次,决定回去跟欢子聊聊。如果聊开后,欢子还是不知分寸,她就果断搬走。
这件事后,过了一个多月,玲子对我说,欢子以前把自己的咄咄逼人当成亲密的表示,现在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逐渐改变了与人相处的方式,在这份友谊中,两人都感到更加舒服,也更加亲近了。听了这话,我打心里为她俩高兴。
人们常说最亲近的关系也是最脆弱的,两个人长时间不分你我,难免会忘记自身应该坚守的分寸,以至于过多地干涉对方的私人生活,最终导致互相怨恨。
人与人之间,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平行线的方式相处,才能避免摩擦,共同进退。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爱人之间,距离是美丽;朋友之间,距离是爱护;同事之间,距离是友好;陌生人之间,距离是礼貌。适当的距离是我们表达爱的最佳方式,没有距离的相处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人与人相处需要给对方保留一定的心理空间,感情才会长久。
把握自我边界,别因自我认同感而失去理性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触:当别人说起你所熟悉和喜爱的人或事时,哪怕他的评价很客观,可一旦稍有负面评价,你就无法容忍,会与之据理力争。
这是自我认同感在作祟。自我认同感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认可的内在自信”。
一般来说,人在成熟之后的各个阶段,不论是青年、中年和老年,都会被自我认同感影响到日常中的规划、心情、行动。它给了我们内在自信,但有时也会让我们盲目自信,丢掉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我们一味地坚守自我认同感,就很容易在跟别人的交往中引发不快。
我的小表妹刚刚步入大一,她的自我认同感也是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的。不过,这可给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有一次,小表妹在微信里跟我诉苦说:“我真是讨厌死班里那几个多嘴的女生了,恨不得马上转到别的班级去!”
我平时跟小表妹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个好脾气的乖乖女,从初中到高中,全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学习上,从未做过出格的事。这次不知是什么事,竟然惹得她大发雷霆。
我试探着问:“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孩子间拌拌嘴是再正常不过的,能有多大的事让你这么生气呀?”
小表妹愤恨地说:“如果是我个人的事,她们随口说说我也忍了;可是她们居然辱骂我的高中母校,我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听到这里,我心中咯噔一下,大概猜到了其中的原因。我说:“她们是不是议论你高中时学校有个女生坠楼自杀的事情了?”
小表妹说:“是呀,那件事给我的高中母校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可是,她们也不能以偏概全,说我的高中是个垃圾学校吧?”
我劝慰说:“她们那样说确实不对,但是那件事确实恶劣,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你可以跟那几个女生解释说,不论是哪所学校,谁都不希望发生那样的事,但她们不能因为这件事就恶意抹黑你的高中母校,更不能以此嘲笑你。”
小表妹说:“好,我会跟她们解释的,更会以优秀的表现来证明我的高中母校不垃圾。”
过了一段时间,小表妹再次给我发微信,说那几个女生已经跟她道过歉了。因为她在班级里成绩优秀,还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她的同学们认为这是她在高中时期打下了好的基础,对她很是佩服,现在大家都是好朋友了。
我回微信说:“这样最好不过,你们年纪都还小,有了矛盾就要及时化解。不论是谁,要想明辨是非,就得走出自己的偏见,用客观事实来说话。”
随即,小表妹发了个撇嘴的表情和一个网址给我。我不明所以,打开网址,立即被里面的内容惊呆了。
那个网址是一个论坛讨论帖,内容是某明星因犯了严重错误被媒体曝光,结果引发了粉丝和看客的口水仗。粉丝自然是极力维护这位明星的名誉,看客则是大加指责。
我发现,小表妹也是这位明星的粉丝,她极力跟看客们争辩,甚至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看客进行谩骂。
为此,我不禁怀疑这还是那个好脾气的小表妹吗?很多人在网络中固然会放纵自己的情绪,但小表妹发表的那些言辞,堪称是网络暴力。
很快,我就意识到,小表妹的这种情绪,是她盲目地听从自己的自我认同感的结果,只要对小表妹加以指导,就能带她走出这个情绪的雷区。
很多人都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通常会固执地坚守自己所认可的观念,容不得别人指责。比如,像小表妹提到的母校问题,即便她的母校发生过不好的事情是事实,她也无法忍受别人说出这个事实。我们最先认可的观念在我们心中往往是神圣的,即便那种观念是错的,我们也无法察觉,而是按照惯性思维去一味地坚守。
小表妹这次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而不辨是非地对别人恶语相向,就是因为在她看来偶像是神圣的,不可能有污点。与其说她在维护偶像,不如说是在维护自己的自我认同感。
明白了症结所在,我对小表妹说:“我知道你很喜欢那位明星,但明星不是圣人,也可能犯错。你已经是大学生了,应该能够分辨是非,你扪心自问,那位明星真的没错吗?一个犯了严重错误、品行有问题的人,值得你费尽心思去维护吗?”
小表妹犹豫了好一阵,终于给我发来一个微笑的表情,并回复说:“我想通了。其实是我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了,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不管好坏,都一律维护。可是,如果我认定的是错的,还极力去维护,不就是错上加错吗,这可不是好事,幸好有你的提点。”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每每面对与自己观念相反的事情时,就会以自我为中心,极力排斥其他观念。如此一来,轻则跟别人闹得不愉快,重则大伤感情。
要知道,自我认同感固然能维护自己的自尊和立场,却更容易让人失去理性,误判是非,以至于引发跟他人的矛盾,破坏彼此间的感情。
试想,当我们判断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我如何如何”,又怎么能作出理性判断呢?如果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且自认为凡是关系到自己的都具有“优异性”,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如此一来,你的视角将会变得狭窄,从而得出一些片面和幼稚的结论。
与人相处,如果能不一味地听从自己的自我认同感,不盲目地固执己见,或许,你可以与别人更加愉快地相处,你的世界从此会变得更加宽容美好。
迁怒,损人不利己
日常生活中,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冷漠的眼神,都可能碰触我们的情感底线,引发情绪的潮涌。当坏情绪一股一股地涌上心头,出于不得已,我们可能会选择强忍着将其压抑。然而,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当情绪积蓄久了,就会变成决堤的洪水,若不及时给它找一个引流的出口,就可能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公司的一位女同事跟我坦言,每天在大城市里打拼,背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在公司里,做得不对要被老板批,合作出了问题要被客户埋怨,打电话拉业务有时候还会无端地被人辱骂……很多时候,她都会选择忍耐,默默承受,安慰自己说这都是生活的考验。
不过,她很庆幸,身边还有心疼她的母亲。之前的那些忍耐,有一半也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可时间长了,她已经不知道怎么安慰自己了。情绪越来越低落,偶尔还会莫名地伤感、哭泣,对工作也没了兴趣,感觉生活就是煎熬。
终于,她忍不住在母亲面前大发雷霆,歇斯底里地将多日的积怨发泄了出来。那一刻,她哭了,母亲也哭了。一阵急风暴雨的发泄后,她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二十几年来,母亲含辛茹苦,只身一人拉扯着她,好不容易熬到她长大成人,却还要忍受她的坏脾气。她觉得自己太不孝顺了,那些美好与温情,都随着怒吼消失在了空气中。
对于这位女同事的遭遇,我表示理解和同情,但是对她宣泄情绪的方式,却不敢苟同。
每个人都会遇到影响情绪的事,当我们不堪重压时,就要为自己找个“出气筒”。然而,这里说的“出气筒”,并不是将坏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如果只图一时痛快,乱发脾气,只会给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烦,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
有一次,我去一家银行办事,看到一个女营业员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位顾客对此十分不满,就指责了她说:“请你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我们,我们是来办业务的,不是来看你脸色的。”谁料,那位女营业员没好气地回了一句:“我又没跟你生气,你管得着吗?”一听这话,后面排队的顾客纷纷换到了其他通道去,宁愿等的时间长点,也不愿意让营业员难看的脸色影响自己的好心情。
这一幕,恰恰被值班经理瞧见了,他先是安抚了被女营业员怠慢的顾客,随后把女营业员叫到一旁,好心劝解了几句。谁知,女营业员非但不听劝,反而劈头盖脸地骂了经理一顿,然后扬长而去。
后来,因为业务需要,我经常去这家银行办事,但是再也没见到过那位女营业员,我猜她要么是主动离职了,要么是被解雇了。
情绪如同一把双刃剑,控制得好,就能赋予自己一双翅膀;失去控制,就会化为人生路上的荆棘。我们不能盲目地压制情绪,但也不能任由情绪随意地爆发,在释放心中积压的怨气时,一定要以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为原则。
我大学时的校花杨尔,现在是一名空姐。对她而言,微笑是她每天的必修课,谦和是她工作的一部分。或许是职业的缘故,与同龄的女孩相比,她算得上好脾气的那一类人。然而,好脾气的人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烦心事,没有压力和坏情绪。有时,身体不舒服,心情不好,还得强颜欢笑,不免会让人觉得烦躁和厌倦。幸好,杨尔懂得自我调节。每飞完一次国际航班回来后,她都会好好“犒劳”自己:请自己美餐一顿,送自己一件喜欢的衣服或去泡个温泉,卸下所有的烦心事。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觉,疲惫感和厌倦的情绪一扫而光。再次投入到工作中时,她又是一副容光焕发、温婉谦和的样子了。
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每天都要与其他人接触,并相互影响。如果动辄就把别人当成自己情绪的垃圾桶,只要不爽,就不管不顾地向无辜的人发泄,别人也会不堪重负,势必会想办法甩掉包袱,把这种坏情绪再传给别人,你的不良情绪就变了一个污染源。
静心想想:迁怒于他人,把对方的心情弄得很糟,自己也没得到快乐,事后还可能会懊悔,是不是损人不利己呢?
随意迁怒于他人,你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心理空间,也是一种没有修养的体现。要想不委屈自己,又受人欢迎,切记:你可以发泄情绪,但不可迁怒于他人。
炫耀,碾压了别人的尊严,也失去了他们的认同
人们大都有这种感受,当你把一件你所得意的事情,以自我夸耀地方式向别人讲出来时,得到的往往是别人的反感和轻视。
不知你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呢?“如果不是得到了我的指点,他不会有今日的成就。”“这帮人真是太愚蠢了,看看他们整天忙来忙去却一无所成,我却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成功。”“你看,我这事做得多棒啊,你能比得过我吗?”……这一句句夸耀的话,就像一粒粒种子,从你的口中说出去,种在别人的心里,滋长出厌恶的幼芽。
生活中,就有这么一部分人,总是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以为这样就能够得到别人的敬佩。殊不知,夸耀自己同时也是贬低别人,效果会适得其反。
有一次,我受好友王贺之邀参加一个聚会。席间,有一个叫陆明的人,正处于人生低谷,他的公司因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他的妻子因不堪生活重压正与他闹离婚,这让他感到万分痛苦。
来参加聚会的人对陆明的遭遇大都了然于心,饭桌上大家说话都很小心,避免去谈跟事业有关的事。
可是,其中有一个姓许的人,因为最近赚了很多钱,加上喝了几杯酒,便无所顾忌地谈起了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这个人那眉开眼笑、趾高气扬的样子,让其他人觉得很不舒服。
陆明听着许姓朋友的高谈阔论,想到自己的失败,真有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没多久就借故离开了。
王贺把陆明送到门口,愤愤地说:“老许会赚钱也不必那么炫耀啊!”
王贺十分了解陆明的心情,因为很多年前他也遇到过低潮。那时,每逢亲朋好友在他面前炫耀薪水、年终奖金,他就有一种心如刀割的感觉。
陆明也气愤地说:“真是太可气了,这种随处炫耀的人,我以后坚决不跟他来往。”
在失意的朋友面前,如果你一味炫耀自己得意的事,不顾及听者的感受,对方很有可能会疏远你,于是你不知不觉中就会失去一个朋友。
把自己的得意装在心里,而不是挂在嘴上,更不能把它当成炫耀的资本,这才是明智的做法。与人交往,多谈一些对方所关心和正在得意的事,才能够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
再说一件我的好友大军的事情。
大军刚调到市人事局的那段日子,总是得不到同事们的认可,更别说交一个知心的朋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自己也弄不明白。
大军是个喜欢炫耀的人,他认为自己进入了人事局可谓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相当满意,所以他每天都跟同事们夸夸其谈,说一些与工作无关的大话。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理睬他,而且还极不高兴。
后来,人事局的一位勤杂工对大军说,他的夸耀行为让同事很反感。大军这才意识到,自己得不到同事认可的症结在哪里。从这以后,他很少在同事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相反,每当有同事跟他闲聊,他总是耐心地倾听同事口中的得意之事,与他们分享其中的快乐。久而久之,大军的同事们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自我炫耀的人常常不作自我批评,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好像谁也不如自己,而这样的做法是为大多数人所不屑和讨厌的。自我夸耀的结果就是,只向别人证明了你其实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同时给人一种感觉——这个人所说的话一点也不可信,别听他瞎吹。
我有位表哥,也曾因自我炫耀而吃了亏。
表哥大学刚毕业时,去一家大宾馆应聘大堂经理。主持面试的考官跟他交谈了一番后,便问道:“我们经常接待外宾,你学过哪门外语,水平怎么样?”
表哥不无自豪地说:“我学过英语,成绩在学校总是名列前茅,有时我提出的问题,英语老师都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
考官笑了一下又问:“做一个合格的招待员,还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你……”
考官的话还没说完,表哥便抢着说:“我想是不成问题的。我在校期间各门学习成绩都不错,我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快,做招待工作绝不会比别人差。”
“那么说,就你的学识来说,当一名大堂经理是绰绰有余了?”
“我想,是这样。”
“好吧,就谈到这里,你回去等消息吧。”
表哥沾沾自喜地回去等消息,可等到的消息却是不录用。
这个失败的面试经历表哥经常跟我提前,他为此明白了一个道理: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一味地抬高自己,反而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凡是有修养的人,都不会轻易评价自己,更不会轻易向别人夸耀自己。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旁人看得明明白白,好坏别人自有公道,不必自吹自擂。与其过分夸耀自己,不如谦逊示人。世界上本没有多少值得自我夸耀的事,如果总是大话连篇,只能让别人瞧不起你。
所以,跟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把持有度,即便你有真才实学,也不可用炫耀的姿态告之于人,否则只会令别人心生厌恶。
别在自己的主场丢盔卸甲,独立人格让你获得爱与尊重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爱,只有得到这些,我们的人生才是快乐和有意义的。可别人的尊重从哪里来呢?前提是,保持独立的人格。
然而,有的人总是活在他人的世界里,以至于不得不伪装自己,改变自己,最后迷失自己。
我的表姐是个精明、能干、独立的女强人,事业上风生水起,身边也不乏追求者。
她没有选择那些苦苦追求她的人,而是追求了张先生,也就是我的表姐夫。表姐夫是位大学教授,温文儒雅、风度翩翩,他希望表姐在工作上不要太强势,这很正常,男人一般在面对女人时,都会有保护她的欲望。
表姐一直对表姐夫这样的男人没有抵抗力。为了能嫁给他,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婚后的表姐很幸福,她安心守在家里,做着合格的家庭主妇。
面对一个听话而乖巧的妻子,男人的新鲜感通常不会持续太久。当表姐生了孩子,身材尚未恢复的时候,表姐夫的所作所为验证了这一点。
表姐夫渐渐地开始晚回家,表姐整日里除了做家务便是带孩子,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干练。她想出去工作,可孩子离不开她,她觉得日子就在她那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家务事里过去了。
生活越来越乏味,表姐以前的那些好姐妹因为忙于自己的事业,基本上都没有时间听她诉苦。于是,她打电话给我抱怨说:“我现在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女人。我的生活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丈夫现在对我也不冷不热的,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你想听我的真话吗?”
“当然!”
“表姐啊,你还记得你结婚前的样子吗?那时候,你是多么精明能干,是个多么聪明的女人啊!可是你为了爱情居然完全抛弃你之前的生活。你觉得这样做好吗?”
“我爱我丈夫,为了他我什么都愿意做。”
“可这样是你表达对他的爱的唯一方式吗?你放弃了你的一切来追随这个男人,你为了迎合他抛弃了你身上最闪光的部分,而没有了这些,你甚至不如街上那些烈焰红唇却没什么头脑的女人啊!人家至少打扮得比你光鲜亮丽。当一个女人没有了独立的人格的时候,她便只是男人的附庸了呀!你这么聪明,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找回你自己。”
以表姐的聪明程度,她当然明白我在说什么。果然,从这之后,她在做家务带孩子之余,会看很多书,甚至还与和她有着相似经历的女人们成立了一个女子协会,不定时地举办活动,大家一起看书,讨论育儿经,讨论如何做一个优雅的家庭主妇。慢慢地,她们的协会有了起色,还办了自己的会刊。表姐则凭借自己的能力担任会刊主编,慢慢变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女人。
后来,表姐打电话给我说:“我现在终于明白,拥有独立人格是多么重要。我不再因为失去的东西而自怨自艾,不再因为生活的无聊而觉得失落,我现在很充实。丈夫重新燃起了对我的热情,女儿也很爱我。我觉得我是一个好妻子,一个好妈妈。更重要的,我是一个好女人。”
的确如此,女人在家庭中,一定要有“平等”的心态,这种平等意味着夫妻双方在地位、感情上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而独立的人格,便是这种平等的来源。如果为了得到某些东西,哪怕是爱,便轻易地放弃自己的人格与自尊,那么,别人怎么会尊重你与爱护你呢?如此一来,你与对方相比,便已经处于下风了。
有位著名作家曾说:“在我的生活中,我就是主角。”你是你命运的主人,你是你灵魂的舵手,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生活的观众。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别人替自己选择,而只有自己驾驭自己的命运,才能做一个幸福独立的人。
是的,保持独立的人格,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最佳主角,我们才能活得精彩,活得潇洒。否则,我们只能屈居于别人的屋檐下,苟且地活着。
如果你认定自己一无所长,你便真的会庸庸碌碌地过一生。如果你坚持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过程多么艰辛,你都会赢得尊重。
给对方一点空间,就是给自己一份心安
我们知道,即便跟最亲密的人相处,也难免会发生矛盾。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固然可以在观念、习惯、感情上互相磨合,却不可能真正融为一体。从个人角度看,也许自己的想法没有错,但从别人的角度看,你的想法却与他的背道而驰。如果双方想愉快地相处,最好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邻居阿红是位记者,她结婚后,担心寡居的婆婆一个人生活很孤苦,就把婆婆从农村接到了城里一起住。
原本这是一件好事,可婆媳之间反而经常闹矛盾。
出于工作的需要,阿红隔三差五就要外出采访,忙起来的时候,一两个星期都会在外面。对此,婆婆很不理解,她认为成家的女人就应该在家好好待着,好好照顾家庭,不应该到处乱跑。阿红的丈夫是一名教师,每天都是正常上下班,买菜做饭,收拾家务,婆婆看到这种情况,对阿红更是不满了。幸好,丈夫理解并支持阿红的工作,每次都对母亲好言相劝。
见儿子站在儿媳一边,婆婆便另做打算,让阿红赶紧生个孩子。婆婆还是传统思想,认为生了孩子的女人就会收敛一些,不会再四处乱跑。可是,生孩子并不在阿红的计划之内。婚前阿红就跟丈夫商量好了,婚后5年后再要孩子,那时候两个人的经济状况会更好一些,供养孩子的负担会轻一些。阿红的拒绝惹怒了婆婆,婆婆就以长辈的姿态向阿红施压。就这样,婆媳间的关系渐渐出现了裂痕。
后来,阿红实在无法忍受婆婆的唠叨,就提出自己出去租房子住。到了这个地步,婆婆以为阿红是在变着法子赶自己走,于是气呼呼地回了老家。这样一来,阿红跟丈夫都背上了不孝的罪名。
阿红跟婆婆各有各的道理,都没有错。但是年轻人跟父母的观念、生活习惯都不一样,起冲突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阿红没有跟婆婆住在一起,就不会发生长时间的拉锯战。对长辈的孝顺与关爱,并不一定住在一起才能做到。为了避免这种矛盾,保持距离未必是坏事。
另外一个邻居阿欢在处理婆媳关系上就值得参考。她不跟公婆住在一起,但是电话问候却很多,时不时就会回家看望公婆,成了公婆口中的好儿媳。
与父母相处需要保持距离,就连与爱人相处也是需要保持距离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自我沉淀,需要自我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如果双方总是干涉彼此的私人空间,就很可能引发矛盾。
我认识一对情侣,自从他们确立了男女关系后,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他们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游玩,一起参加朋友聚会,一起商量工作上的事情。但是,半年过去后,双方都觉得这样反而影响彼此的感情。
因为升职之后负责的工作更多了,女方经常开会,漏接男友的电话也在所难免。男方虽然表示理解,但也认为女友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他了。为此,女方时不时就要跟男友解释,渐渐地,两个人都觉得疲惫,冲突越来越多,最后还是分手了。
因为我是你的恋人,所以你的一切行踪我都要掌握,我对你的建议你都要听从。很多情侣就是毁在这样的观念上的。情侣之间,既要在感情上水乳交融,也要在个人空间上泾渭分明,这才是长久之计。
我们是亲人,我们是爱人,但我们更是我们自己。为了亲近的人,我们可以义无反顾地一路陪同,但我们也会有不想被打扰只想一个人静静的时候。所以,跟身边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彼此的关系才能更和睦。
少一些计较,大气的人才受欢迎
人与人相处,难免有不痛快时和不痛快处。比如,明明是同事犯了错,结果自己却受了牵连;好端端地做着自己的事,突然受到别人冷言冷语的讥讽;同样的付出,别人得到了好结果,自己却一无所获……如果非要细数,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出令你生气的理由。与其这样计较着,煎熬着,倒不如豁达一点,告诉自己别太在意,人生从来都不是等价交换。
几经周折,我的朋友天宇终于谋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有挑战性,能发挥才华,他已经做好了留在公司长远发展的打算。刚入职的那两个月,他兴奋不已,感觉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正能量。与同事熟悉了之后,他也更加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那天,他与一位同事聊天,也许是聊到兴头上,两人竟忘了办公室聊天的“禁忌”,说起了月薪。比较之下,他发现自己的工资比同事少了500元,而那个同事比他来得晚,刚入职一个月。天宇的心里开始不平衡了,不断地嘀咕着:“他比我来公司还要晚,工作能力又没我强,工资竟然比我还高。”因为心里憋着气,他敲打键盘的动静也比平时大了许多。
那天之后,他说不清楚是什么缘故,只想“疏远”那位同事,对工作也没了之前的热情和成就感。那500元,夺走了他的自尊,夺走了他的平静,也夺走了他的快乐。
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变,唯一改变的就是他的心——总觉得比别人少了一些。
世上爱计较的人,不止天宇一个,我的另一个朋友陈寒也是个爱计较的人。自结婚以来,陈寒的日子过得一点也不舒心,经常生闷气。丈夫的家境一般,结婚时婆家并没有给她太多的彩礼钱,拍婚纱照,请婚庆,办酒席,大部分的钱都是两人自己攒的。因为这件事,陈寒一直觉得婆家“亏”了她。
几年之后,丈夫的弟弟也要结婚了。第一次与女方见面时,婆婆给了女方一千块钱的见面礼。陈寒很生气,她想起自己初次登门时,婆婆的见面礼只给了500,转眼间就翻倍了,显然是偏心。这件事压在陈寒心里,好几天都没给婆婆好脸色。
接下来,全家就开始操办婚礼。那场婚礼办得很风光,当然花销也不小。陈寒从丈夫那里得知,办婚礼的钱都是公婆拿的。她心里很窝火,晚上就跟丈夫吵了起来,说明摆着就是“欺负”人。丈夫示意她小点声,不要让老人听见,可她偏偏提高嗓门,故意让公婆听见,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第二天,婆婆主动找了陈寒,说出整件事情的原委:“你们结婚那会儿,咱家的条件不好,你爸刚动了手术,家里没那么多钱,所以很多事都是你们俩自己办的。说实话,我和你爸一直都觉得亏欠了你。老二结婚了,婚礼的钱是我们出的,那是因为女方家买了房子。咱家娶媳妇,总不能还让人家给办婚礼吧?我们把你爸单位那边的小房子卖了,除了给老二结婚的钱之外,还剩下了一些,想给你们俩凑个首付……”婆婆的话还没说完,陈寒就羞愧不已了,想起自己这些年的斤斤计较,与婆婆此时此刻的大度,俨然是天壤之别。
太计较生活里的小事,落得心胸狭窄、咄咄逼人的名声;太计较工作上的小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耽误了大事;太计较感情上的小事,对人持有偏见,影响彼此间的关系。计较来计较去,发现得到的不过是一肚子的怨气,失去的却是名声、机会、感情和修养。
完全不计较得失,有点不太现实,可若把计较当成了习惯,对任何事、任何人都计较,就未免显得太过浅薄了。我们拥有细腻如丝的情感固然可贵,但偶尔也该有“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大气。放开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可贵的修养。如此,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喜悦与精彩。
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再决定要不要开口
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你好心劝解一个人,可是人家非但不领情,还对你心生怨怼;明明你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可是人家非但不接受,还与你针锋相对;明明你掏心掏肺地想讨好一个人,可是人家非但不动心,还对你视若无睹。
想必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却找不出源头所在,为此大为苦恼。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你在表达善意,发表见解,示人以好的时候,是否认真考虑过对方的感受呢?你是否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了呢?
可以说,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想的就是别人想的,而不去顾及别人的立场。这样一来,别人自然不愿意顾及你的感受,也就不可能重视你的一言一行了。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是很大的,这也是俗话常说的知己难寻的原因之一。我们不能单凭自己的喜好、认知、理念去左右别人,而应根据别人的特点投其所好,这样才可能打动他,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是我们必须学会的技巧,这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大有裨益。
讲一件我生活中的小事吧。
有一天,我出去见一位客户。虽然我提前查询了公交路线,但由于某个路段临时维护,我只能更改乘车方案。不巧的是,我当时所在的地方手机网络信号比较差,没办法及时查询公交路线,就给同事小木打电话求助:“小木,我要去张经理那边谈业务,中途路段维护,得改换路线,我现在在A大街,你帮我在电脑上查一下怎么去吧。”
没一会儿,小木就回答说:“我帮你查了,你所在的位置距离张经理那里已经很近了,不必乘车,直接步行就可以。你先往北走,第二个十字路口左转,直行300米,在马路东边就是。”
我听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说:“你先别挂我电话,我试着找找,万一找不到你再给我指示。”
其实我是个路痴,经常分不清东南西北,现在心中焦急,更是找不到方向。于是,我不得不反复询问小木。
小木被我询问了几次后,猜到我对方向不敏感,就说:“今天晴天,你就背对着太阳,沿着马路走,一直往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了,顺着马路往左转,直行看到肯德基店面后,往对面看,就能看到张经理的公司了。”
这么一说,我马上心领神会,不一会儿就找到了张经理的公司。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起初小木按照自己的思路给我指路,却没料到我是路痴。后来他从我的立场出发,换了一种角度阐述路线,我才心领神会。
可见,只有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才能让别人得到帮助,进而感受到你说的话的真实、善意和价值。那么,跟别人交往时,要怎么考虑别人的立场呢?
我们不妨先看一则小寓言:
一位农夫追赶上伊索大师,说要给他讲一件事。伊索问他:“你这件事经过三道筛子了吗?”那人愣了,问:“什么是三道筛子?”伊索说:“一是这件事真实吗?二是这件事是善意的吗?三是这件事重要吗?”那人想了想回答:“这件事只是听来的,好像是在说某人的坏话吧,要说起来这件事不讲也行,没什么重要的,只是消遣。”伊索说:“既然没有经过这三道筛子,就不用讲了吧。”
我们在跟别人交往时,也要经过这三道筛子。
首先,你说的话一定是对的吗?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天下之大,总有你不知道的事。不过,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有限的经验、阅历和学识去评判别人。比如,我们常常说类似这样的话,“看你这副邋邋遢遢的样子,以后肯定成不了大事”,“就你这水平,干这行绝对不行,趁早改行吧”,“你那套思路早过时了,我的方案才是最合适的”……我们认为自己所言所行都是正确的,而将别人放在对立面。但是,换个立场去看,也许别人也觉得你大错特错呢。所以,世间没有绝对的事,你的话也未必全都正确,跟别人交流时,最好留几分情面,不要误以为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
其次,别人相信你说的话吗?
当过心理医生的人都知道,要想帮助心理患者恢复健康,绝非仅靠药物和治疗技术就可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就是说,病人必须信任医生,医生才有机会治愈病人。同理,只有在别人信任你的情况下,你的话才能打动他。如果双方之间没有信任的基础,即便你讲得天花乱坠,对方也会持怀疑态度。
最后,你说的话别人有没有兴趣?
别人信任你,也愿意听你讲话。可是,如果你说的话索然无味,别人也就没有听下去的耐心了。也许你并不具备幽默的潜质,但起码要做到观点清晰明确,直言重点,这样别人才有兴趣听下去。比如,你给别人推荐一款数码相机,上来就说你哥哥对这款相机评价特别高,用起来特别顺手,别人怎么可能有兴趣听下去,而如果你直接说这款相机像素高,操作简便,别人自然愿意听下去。
跟别人交往时,不论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都应该事先用这三道筛子衡量一下,这样才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
这三道筛子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的重点,只要你愿意遵守,就会在人际交往中收获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能随手解决的摩擦,没必要小题大做
每个人每天都要置身于各种人际关系中,如家人、同事、朋友、恋人等,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事。如果懂得如何妥善处理,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影响双方的感情,甚至酿成大错。
事实上,生活中的很多摩擦仅仅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到最后我们却把它弄得令双方都僵持不下。其实这些摩擦的起因无非是我们太在乎争一时之长短,令自己情绪失控,让矛盾激化,最后使自己十分被动。为什么不带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妥善处理事情呢?如果总是带着当仁不让,一定要争强好胜的心理,就很容易将“小摩擦”演变成“大问题”,甚至在矛盾激化时,酿成大祸,最后损人又损己。
朋友小田给我讲述过她的一段经历。
小田每天都骑着电动车上下班,在人流高峰期的时候难免会与人磕磕碰碰。
一天傍晚,小田骑着电动车在路口准备右转的时候,前面突然开过来一辆拉风的摩托车,速度非常快。虽然两人都紧急刹车,但还是轻微地碰了一下。
骑摩托车的是个年轻帅哥,见此情景没说话。小田越想越火大,心想:什么人啊,以为长得帅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开这么快,撞到人了连一句道歉的话都不说。正当小田想开口埋怨的时候,帅哥从自己的摩托车上下来,看了看小田的电动车被碰撞的位置,然后给她鞠了一个躬,笑着说:“路这么宽,我们也能碰到一起,真是缘分啊,不过我们这样擦了一下,说明还真是缘分不浅啊,最起码也得回眸五百次以上吧。”对方的一句俏皮话,让原本怒气十足的小田一下子笑了起来。
这个回应让小田真的很意外,第一次听人这么说,这样也叫缘分,亏他想得出来。尽管这样,小田还是很高兴,对他露出了笑容,火气立马消退得一干二净。
一句幽默的话,有时就能化解一场大矛盾。幽默的背后就是大度与宽容,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慧。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遇到一些小摩擦,这时你不妨尝试用一份沉稳的心态来对待,用一份宽容来化解,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反之,如果你大动肝火,小摩擦就可能变成大矛盾,直至无法收场。
一个人若懂得宽容他人,以诚相待,不被一时的愤怒情绪所左右,多一分理解,就能让人际中的摩擦消失于无形中。退让不意味着懦弱,反而会令自己视野更加开阔,令自己能更加透彻地分析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处理人际摩擦时的“退让”,反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胸怀,是一种令自己赢得幸福的方式。
下面,说一下我根据生活经验总结的妥善处理与他人摩擦的方法:
1.争强好胜分时机。每个人都要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学会替对方着想、尊重对方,本着这样的原则处世,就能令自己保持冷静、谅解及宽容大度。
2.耐心倾听。当与他人产生摩擦的时候,请先耐心倾听与观察,包括对方的说话节奏、眼睛,这样不仅能帮你了解对方,帮你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平息愤怒,或许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3.站在大局上考虑。当遇到矛盾时,要考虑到自己更长远的目标,要考虑若放纵自己胡闹的话,能否承受将要出现的结果。意识到这一点,你自然会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与人争斗。
4.纠正认识上的误区。与人相处时遭遇到摩擦,不能我行我素,要学会放下身段去追求和解。想要妥善处理就得控制那些不理性的思维,比如武断、主观、贴标签等,这样我们的头脑才不至于模糊昏聩,丧失判断力与分析能力。
生活中,跟别人发生摩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妥善处理摩擦的方式。请记住一句话,你没必要把小摩擦变成大问题,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好。